•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上帝的困惑

    上帝的困惑

    时间:2020-04-23 05:14: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基督教作为一种完全外来的宗教文化,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超越性,民间信仰的复杂性,以及基督教新教自身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渐被中国的民众所接受。但同时它还必须面临被拒斥的一面。

    关键词: 基督教 中国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

    近年来基督教在民众的记忆中已经渐渐褪去了殖民侵略工具的外衣,更多地回归它作为一种拯救世俗的宗教信仰的本质意义。它也不再是人民的鸦片,而成为了弱者的维他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拉大,乡村似乎聚集了更多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1],现实生活的状况使他们有宗教信仰的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儒释道并存的中国传统文化格局,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的包容性和宽容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化和信仰多元化。中国文化是人文主义的世俗文化,中国远古文明曾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人文主义的世俗文化为不同形态的宗教信仰进入中国打开了方便之门,使任何宗教在中国的存在和发展都成为可能。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精神为他们完善社会、入世奋进提供了行为准则和价值依托,而淡漠出世的道家又为他们提供了功不成名不就时退避下野的精神寄托,“小隐隐于山野,大隐隐于朝市”。但是儒家及道家的思想中超越性及神秘性的缺乏,使其无法取代百姓心头常常萦绕的对于莫测命运的叹息和善恶不公的怨愤。宗教的存在和发展是基于人心的需求,在这片过于务实的文化土壤上任何具有超越性和神秘性的宗教都有存在的空间。

    在下层民众信仰族群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与佛道并存,比佛道有更深根基的以敬祖先、祭鬼神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指民众日常风俗习惯下的宗教传统,是集体生活传承而成的宗教规范与社会活动。民间信仰本质上传承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形态,偏重在鬼神崇拜与巫仪活动,建立在神人交通的灵感思维与神话传播,也吸收了不少儒释道等宗教内涵,扩大了其信仰的形态。它的内容十分庞杂,从对形形色色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的信仰,到对祖先、鬼魂的崇拜,涉及到世界、人生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具有巨大影响的亚文化体系。他不仅继承了原始宗教的多神崇拜的特点,而且尤其寄托与祖宗的保佑。重生重死,相信前定宿命、因果报应、感应证验以及阴阳与人鬼的两重世界。长期以来中国宗教,尤其是道教借助于民间信仰的力量,促进自身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另一方面民间信仰的大容器又不断地将各种宗教的思想,乃至教义如佛教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道教的神仙鬼怪,儒教的伦理道德甚至基督教的天堂地狱等说分解、吸收、改造,使之变得通俗,广为民众所知。[2]

    但是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系统的经典、规范的礼仪以及经过正规训练的教职人员,民间信仰往往在社会上以准宗教的形态存在。它一方面难以与系统完善的高级的宗教相抗衡,另一方面,他的神意向又成为归依高级宗教的思想基础。中国稳定的信仰群体总是处于少数,但是这种持有鬼神和天命观念的低层次信仰或准宗教信仰状态的大多数人[4]。构成了任何宗教包括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潜在信仰群体。“民众中普遍存在的鬼神观念是基督教发展的沃土”[3], 基督教的发展尤其在农村的发展“实际上是鬼神观念极普遍的中国老百姓在信仰对象上的一种转移或移情”[5]。

    督教新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一个随着近代社会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宗教,它没有天主教繁琐的礼仪、深奥的教义、严格的戒律、森严的等级,基督教经过马丁·路德、加尔文、慈温利等宗教界人士发起的宗教改革,一洗中世纪天主教的沉闷,从神学、教义、礼仪、戒律等方面,都进行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使基督新教具有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基督新教否认罗马教皇为首的教士阶层对社会和信众的统治,把获救的权威交到了信徒手中,使人们在信仰选择和世俗事物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基督教新教主张朴素的教堂和简朴的仪式,使得基督教新教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随意性,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会的民主管理体制,也使其进一步适应了社会的进步的需要。尤其是新教一反中世纪天主教对人生和现世的否定,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肯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鼓励信徒积极投身于社会的创造工作,并把现世的成功作为获救的标志。正是基督教新教能够随社会的发展变革而进行自身的改革,才使新教不仅在16世纪以后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北美开发者的精神动力,而且成为世界上拓展最快的一种宗教。所以基督教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有其特有的优势。以下是它在民间得以发展的独特优势。

    第一,组织性。基督教作为外来的宗教,它特别注重传教,在这点上它远远比佛教和道教做得出色。基督教在华的传播史可以上溯到唐代,一直以来它都有专职的教牧人员,按照基督教的礼仪每周有礼拜,还有各种基督教的节日,以加强信徒的交往和进一步的崇信。而且在广大农村,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一些以广大信徒为成员的诸如“生命会”、“青年会”等小团体,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自觉的组织性,通过基督教的礼拜、节日、仪式增强了神圣心理和内在的超越性。同时随着农村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家族势力的淡漠,而信教人员又多是“三多”人员,他们之间以兄弟姐妹相称,平等相待,在交往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交流,消除了寂寞孤独的心理,缓解了现实生活的压力。

    第二,超越性。首先人类的认识永远都是有限的,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人生价值意义的探索,以及对于终极存在和超越自我的思考,正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在中国民间大多数基督新教徒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他们甚至连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教义都不知道,但是“正因为它的荒谬,所以我才相信”。冥冥之中主宰一切的上帝、万能的主,可以保佑现世的平安以及身后的看不到的神秘世界。而近年来城市的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信仰的动机则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他们带着人生困惑和问题力图从基督教中寻求答案。而基督教的非理性的神秘主义以及拨动人心的情感色彩,吸引了广大的基层民众皈依。它为人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解除了对死亡来世的恐惧。

    第三,娱乐性。广大农村文化建设的落后、缺乏,基本没有娱乐活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而留守在家的就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更容易为社会所忽视。在基督教新教的信仰中他们找到了“自我”,基督教在这充满了娱乐的性质。

    第四,随意性。基督教作为外来的宗教,要在中国得以发展必然要与中国的现状相适应。而在广大的中国正规教牧人员的缺乏,使教义的传播充满了随意性,其中掺杂着各种迷信色彩,轻听轻信。五花八门的形式,大多是从实用性和功利性出发的,但是很容易被中国民众所接受。

    “历史上我们找不到哪个民族比中国人更迷信、更怀疑、更虔诚、更理性、更世俗,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这样而不受教会控制”,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信仰矛盾的复杂、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多宗教并存、多种崇拜的长期并存、此消彼长的发展状况。基督教虽然塑造了西方近代文明,并在当代中国取得长足进展,但它毕竟是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没有很深的根基。基督教新教要在中国存在和发展,不仅要解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而且要解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近代以来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作为国家意识而存在,首先就是对有神论思想的一种抵触。无神论思想已经根植人心,所以基督教面对中国复杂的传统文化及民间信仰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匡莉芳.政协委员建议尽快构建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体系..cn;2004.11.13.

    [2] 高师宁.当代中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J].宗教,2005、3第52页.

    [3] 箫志恬.当代宗教问题的思考[M].上海市社会科学学会,1994年 第164页.

    [4]李平晔.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透视[C].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第240页.

    [5]汪维藩.谈基督教的现状问题[J].宗教,1991年 第一期.

    相关热词搜索:困惑上帝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