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厦门大学基督教学生公社

    厦门大学基督教学生公社

    时间:2020-04-23 05:17:5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铁蹄踏进我国东北,许多东北的父老乡亲和学生流亡关内。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当时,许多国立大学纷纷迁往内地或偏僻山区,国立厦门大学也迁往闽西长汀继续上课。为协助东北、华北流亡学生的食宿和解决转移内地继续求学问题,上海基督教男、女青年会成立了“上海学生救济委员会”,办理和协助救济工作。随着战区的扩大,“学生救济委员会”随之扩展到武汉、长沙、南京、广州、西安、重庆、厦门等许多城市。1938年春,在中华基督教男、女青年会全国协会主持下,统一组织了“全国学生救济委员会”,以联络全国各地基督教男女青年会的学生救济工作。闽西学生救济委员会(简称学济会)于同年在长汀国立厦门大学内成立,文学院院长周辨明兼任学济会干事,负责学生救济及福利服务工作。1940年中华基督教协进会召集中华基督教男、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及一些教会团体联合组织“偏僻区国立大学学生事工委员会”并派遣干事到比较重要的国立大学设立基督教学生公社组织和解决校内基督教学生的宗教生活及一些困难学生的经济生活。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国立大学迁回原来城市,厦门大学也由长汀迁回厦门,并在鼓浪屿设新生院,原学济会即改称“厦门学生救济委员会”。厦大新生院的青年团契工作由沈省愚、邵友文及荚国归正教传教士卜显理、孟居仁负责。同时着手筹建厦门大学基督教学生公社。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厦大学生公社于1946年7月正式成立,在厦大博爱楼101室举行了成立仪式。又在厦大原编四区段655号借得一片工地,自建平屋一座为公社社址,1947年3月落成。学生公社由学济委员会兼任,名二实一。为提高工作效能,公社乃聘任专职干事兼学济会干事,首任公社执行干事为曾淑慎。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学生救济委员会相应结束。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11月厦大学济会宣布解散。厦门大学学生的宗教生活、福利及服务工作,概由学生公社负责,至1952年初停止活动。

    厦门大学基督教学生公社的领导机构是中华基督教协进会、中华基督教男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校会组和学生部。公社干事的人事安排和薪金与活动经费均由其负责指派与拨付。其经济来源除一部分自筹外,主要接受国际救济委员会、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世界基督教大学学生联合会和国际学生联合会的津贴,不能完全自养。

    厦门大学基督教学生公社的组织机构(初成立时)分为公社委员会、公社简章起草委员会、工作设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宗教委员会、董事会。1949年9月以后,由于当时的形势处在解放前夕,厦大基督教学生公社的组织机构作了调整。

    厦门大学基督教学生公社成立后,主要负责人是:1946—1947年,卜显理、曾淑慎、朱思明、陈德辉、盂居仁;1946—1949年,孟居仁、曾淑慎、胡连璋、朱思明;1g50年以后是孟居仁、方富荫、陈德辉、曾淑慎、朱思明等。

    美国归正教会传教士卜显理20世纪初来华,在闽南及厦门一带传教30余年。曾任厦门基督教青年会顾问。厦门沦陷后,任鼓浪屿国际难民所所长,与日本侵略者勾结,从难民所中搜捕我抗日爱国志士,并组织“交通船”给日军运送军需物资。任同文学校校长时,还计划在厦门建立“福音广播电台”。抗日战争胜利后,卜显理在厦门大肆活动,为荚国传教士夏礼文来厦铺平道路。他还到漳州控制浔源中学和闽南神学院。于1950年离厦出境。

    孟居仁又名孟灵伯,是美国关以美会(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简称M.E.M.)牧师。来厦后任美国归正教会厦门会负责人兼厦门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46年5月来厦后,负责厦大新生院基督教青年团契工作。曾任厦大基督教学生公社顾问。在公社的宗教活动、文娱和经济活动中,向青年学生灌输亲美、崇美、恐美思想,阻挠学生的爱国行动,收集厦门和闽南政治经济变化等各方面情报寄往美国。解放前夕,有的青年学生欲参加游击队,他竭力阻止。以组织“青年工作营”为名,要学生参加垦荒种菜“自助”为由和利用小恩小惠收买办法,不许青年学生进行革命活动。他认为“这是对付共产党的最好办法”。解放后,他攻击共户党和新中国,以及我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于1951年2月离厦出境。

    厦大基督教学生公社成立后,在学生和基督教青年中举行各种活动,主要包括宗教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学生救济活动。

    公社所有宗教活动都是由执行委员会所委托的宗教委员会主持下进行的。经常性的工作是:每星期日下午四时开始举行的大学崇拜,进行祈祷、讲道;举办英文查经班和汉文查经班;举行慕道者宗教问题讨论;每星期日下午由基督教徒大学生主领和公社的儿童主日学;特别宗教聚会活动也很多。

    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得很丰富,常在娱乐室举行唱片欣赏,亦可边唱边舞。公社还办有图书室(有中外文图书3000余册)、阅览室(有报纸11种,杂志30余种),全天开放,供学生和教徒们阅览,每天基本读者400多人。同时举办时事报告会、文艺讲座和书法、游泳、棋类比赛。

    公社的救济工作主要是帮助贫困学生半工半读,先后为30多人安排工作。曾办有一个经济食堂,由救济总署发给一定的食品和青菜,每天二顿便饭,供应约300人食用,但只办了半年就停止了。经济食堂附设厦门大学校本部儿童营养站,为厦大附小38人供应一次简便的午餐,并设有儿童福利站。此外公社还举行过暑期特别救济、医药补助等公益活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学生公社虽然在经济上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以及在文蜈活动上起了某些积极作用,但它并不能摆脱外国差会的控制,外国教会势力从中操纵,散布毒素,破坏学生运动。当然,学生公社的参加者除极个别的人外(如沈省愚后定为汉奸),多数是爱国进步人士,解放以后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贡献。如卢嘉锡(科学家)、陈德辉(厦大教授)、黄锡隆(名医)、张圣才(爱国人士)、王宗诚、周清泽、曾淑慎等都是爱国爱教的知名人士。

    相关热词搜索:基督教公社厦门大学学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