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儒家之“天”和基督教上帝对东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儒家之“天”和基督教上帝对东西方价值观的影响

    时间:2020-04-24 05:15:4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儒家文化认为“天”是万物之源,是人生命和德行的赋与者以及行为的审判者,人应“顺应天命”;在基督教教义中,无形无相的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人的灵魂导师,人应坚定对上帝的信仰和爱。

    关键词:儒家;基督教;价值观;东西文化对比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千年来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是西方文明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一,对人的信仰、人权和民主思想有广泛的影响。

    两种文化都富含各种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探讨,相比之下两方结论不尽相同,如在对于人从哪里来,人的身份是什么的关键问题上,儒家与基督教的解释就有所差异。并且,儒家之“天”和基督教的上帝对人在内在精神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尤其对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儒家之“天”与基督教上帝的内涵

    (一)“天”虽是儒家文化中世间万物的起源以及人类道德和人性的来源,但论语并没有就“天”为何物做出详尽的解释,对此学者也探讨颇多,对于儒家之“天”究竟为何,各家所见不同。

    台湾学者傅佩荣认为“天”的涵义有五种,分别是主宰者,造生者,载行者,启示者,审判者。而冯友兰先生则认为儒家之天“曰物质之天,即与地相对之天;曰主宰之天,即所谓皇天上帝,有人格的天、帝;曰运命之天,乃指人生中吾人所无奈何者,如孟子所谓‘若夫成功则天也’之天是也:曰自然之天,乃谓自然之运行,如《荀子·天论篇》所说之天是也。”还有学者认为儒家之天也是伦理之天,指是世间的伦理纲常。

    (二)根据基督教圣经的解释,上帝创造了整个世界,《创世记》第一章记载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之后“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全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可见上帝不单是造出了世间万物,而是有目的地这么做了,并非只管生不管养,人来世上该做些什么早已在上帝的规划之中。

    二、儒家之“天”与基督教上帝的影响

    (一)结合“天”的多种涵义,可将它施予人的影响分为三种,分别是“造其形,赋其性及审其行”,人应“顺应天命”。

    1.1造其形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运行不止,万物生生不息是即是“天”规,世间万物的生死枯荣乃由天而定。万物皆应运而生,而此运皆因上天的好生之德。生命的起始与终结皆由“天”而定,非一己之所能。

    1.2赋其性

    “天”除了滋生世间万物之外,还赋予其一种德性,或谓之灵性,天生万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具有内在的目的性,此谓“天德”。

    “天”是人的德性的根源,“天生德于予,桓魅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表明了孔子对德性的看法,这句话不仅解释了孔子认为他的德性秉承上天,而且众人的德性皆由“天”所赋,所谓“性相近也”。

    1.3审其行

    中国有句老话“人在做,天在看”,“皇天在上”对人在世间的所作所为一目了然,逆天而行自然天理不容。孔子对“天”甚是敬畏,认为自己的一言一行瞒不过“天”。“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如若忤逆天意,天必究之。儒家之天不只是个看客,旁观人生百态,也是一位严明的法官,对人的行为作出回应和审判,“予所否者,天厌之”《论语·雍也》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在孔子看来,人要遵守“天”的游戏规则,如若犯规,必将得到相应的处罚。

    “天”是人生命和德行的赋与者以及行为的审判者,人无法脱离天命的安排,要遵循它的法则。

    (二)同天与人的关系类似,上帝与人也是创造与被创造,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但不同之处在于,上帝通过圣经的方式向传递讯息,因此其二者的关系多了一层授意者与执行者的关系。从圣经记载的内容来看,上帝对人的诫命可浓缩成两条,一是人要信奉上帝,二是爱上帝和泛爱世人。

    2.1虔诚信仰

    对于基督徒来说,诚心地信仰主才能建立自己与上帝的沟通方式,得到上帝的启示。保罗曾说:“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歌罗西书》2:8上帝是无形无“像”的,既然如此,真有基督徒见过上帝本尊吗?恐怕没有。这便不难理解非基督徒对上帝的质疑,更何况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难免会尝试用科学的眼光来分析上帝。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大阵营中,基督教无疑不是第一种,而科学无疑不是第二种,既然是两种相互不兼容的模式,也就无法达成统一战线了。因而如若没有强烈的信仰,从思想上接纳上帝,是无法真切地感受到上帝的存在,无法获得神的启示。

    2.2爱人如己

    “神就是爱”爱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上帝让其子耶稣基督入人间教化世人,而耶稣最后在十字架上牺牲。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最主要的影响和意义是用自己的死替世人赎去原罪,使人获得救赎与新生。每个信仰上帝的人都会受到上帝的重视和眷顾。上帝被基督徒称为“天父”,但他并不属于任何人,人人都是他的儿女,都可以分享上帝的慈爱。上帝愿意让自己的儿子放弃生命让世人不再是“罪人”表现了上帝对人的关爱与恩宠,这种爱不是一种“单恋”,而是“相爱”。上帝真诚地爱每一个信奉他的人,而信上帝的人同样要敬爱上帝。“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凡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哥林多前书》16:14上帝爱人,人爱上帝,但是基督教的爱不只局限是在上帝和人之间,“爱人如己”的训命强调的是每个基督徒都要相亲相爱,因为人都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的,既爱上帝,没有理由不爱众人。

    结论

    儒家之天与基督教上帝的主要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被认为是万物的创造者,是人尊敬和服从的对象。两者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基督教是以上帝为核心的文化,看待人性和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从上帝的角度来理解的;儒家并没有就“天”为何物做出详尽的解释,以之为根源的人才是儒家学说的根本,即以人对世界的意识为出发点,结合其揣测出的天意来理解人生。这种潜移默化而形成的不同价值观体现了儒家和基督教文化的差异,也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来源之一。(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儒道天论发微[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5:107.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51.

    [3]关志坤,徐宏力.《论语》汉英双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圣经[M].上海:基督教协会,2014.

    相关热词搜索:儒家基督教东西方价值观上帝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