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流动党员教育杂谈

    流动党员教育杂谈

    时间:2020-05-12 05:17: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流动党员教育的具体工作、具体内容,都是为了服务基层的每一名流动党员,

    一定要聚焦基层关切、基层重点,真正地接地气。

    流动党员教育是党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流动党员教育的对象是流动党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要做出成效,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面对新时期流动党员教育,如何进一步发挥好远程教育作用,也成为远教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把握三大特点

    在思考如何做好流动党员远程教育工作之前,首先要准确把握流动党员的共同特点。流动党员的自身特点有多种表述,但以下三个方面是显著特点。一是流动性。流动是流动党员行动上的共同特征,他们离开家乡到异地他乡务工就业。时间短的,一年半载;时间长的,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流出的目的地也不局限于一个地方,可能会随着实际需要在多个地区间迁移。也有可能回到故乡短暂停留后再次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的独特性相当程度上就是源于这个流动性,这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聚集性。这是流动性之中呈现出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虽然流出的目的地不尽相同,但就一个流出地区而言,常常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往往流出的群体会集中在某几个地区,或者说某几个地区的流出群体更为集中。这是自发形成的,但却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这对于做好相关工作至关重要。三是多元性。流动党员长期在外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务工工作,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加多样,获取的信息更加多元,所处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与流出地相比已是显著不同。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更快,对各方面的了解更多样,思想也因此变得更活跃,对知识的需求更加多元。这使他们对党员教育工作的要求更高也更为个性化。

    聚焦三大任务

    要把流动党员教育做实做好,需要抓住重点,聚焦三大任务。一是全覆盖。不论流动党员流动到哪里,党员教育都应当紧紧跟随。与留在家乡的党员相比,流动党员长期流动在异地,要想像家乡党员那样做到教育全覆盖难度更大、任务更加艰巨,必须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具体举措。但无论如何,全覆盖是必须要做到、做好的,是第一顺位的任务。二是有实效。全覆盖仅仅是第一步,还必须达到预期效果才行。我们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广泛覆盖,还必须在做到这一点后持续跟进,确保产生实际效果。当然,这无形中也提升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三是可持续。凡事贵在持之以恒,流动党员教育工作也是这样。一个好机制、好举措、好办法,真正要做好做实,一个关键前提就是必须持续地开展下去。这就像灌溉农田,要想让田野欣欣向荣,必须持续不断地输送水源。总之,广覆盖、有实效和可持续这三个方面,既是重要任务,也是工作成效的检验标准。

    做好三个结合

    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做好三篇结合文章,这将有助于流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一是流出地与流入地相结合。流动党员教育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党组织。流动党员的根在家乡,对家乡始終充满眷恋,时常会回到故土。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更加了解、非常熟知,有着情感上的纽带关系。流出地党组织抓流动党员教育,既是流出之前教育工作的有机延续,也是确保全覆盖、不间断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流动党员虽然离开家乡,流出地党组织在相关教育管理工作上仍然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逢年过节期间,流动党员往往大量集中返乡,这时组织他们开展集中学习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仅仅流出地还不够,毕竟流动党员长期在流入地工作生活,流入地党组织能发挥地理上接近的优势,他们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更具地缘优势,成为与流出地党组织同样重要的一环。有的地方采取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共建的方式,在流动群体集中地区建立流动党组织,这样的结合就更加紧密有效了。当然,如何处理好流出地与流入地的结合关系,在当前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题。二是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无论是回到家乡参加集中学习,还是在流入地参加集中教育,这种集中学习形式都是党员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保障。在保障必要的集中学习前提下,流动党员的自主学习对空间的依赖最小,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因流动而导致的集中困难。集中学与自主学必须要系统性安排部署,不能任凭惯性推进。三是传统学与新样式相结合。新兴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模式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时间空间限制,是最适用于流动党员群体的天然课堂。很多地方通过建立微信群来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交流,提升党员教育的服务针对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是明证。但注重采取新样式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传统学习方式可以取消,因为传统课堂的灌输性以及学习中的交互影响和互动效应是不可取代的。所以,仍然要尽可能为流动党员打造现实的学习场所,使传统学和新样式相辅相成。

    坚持三个贴近

    实效性是流动党员教育必须时时刻刻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我们的工作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我们就必须要不断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反思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流动党员教育的具体工作、具体内容,都是为了服务基层的每一名流动党员,一定要聚焦基层关切、基层重点,真正地接地气。比如,春节期间流动党员大量返乡,我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服务举措,及时组织他们通过站点学习等多种途径,在家乡参加集中教育。那么到底组织大家学习什么内容,就是一个需要我们付出真心、做好功夫的问题了。我们在组织学习相关政策理论的基础上,是否曾认真考虑过,组织大家在远教站点学一学与他们外出务工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实用技术呢?我们在微信群推送学习内容的时候,是否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多推荐一些对于他们的异地工作和生活有实际帮助的微视频和精品课件呢?还有,当家乡有重要信息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及时告知异地党员呢?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们个人作为一名流动党员,那么会希望什么样的党员教育形式呢?如此我们就能得出答案,一定是对于我们有实际帮助的。三个贴近说起来很笼统,但实际做起来方法其实只有一个:我们要真心关爱这些流动党员。

    深化三个研究

    要真正做到“接地气”,就必须做好相关研究工作。一是做好流动党员学习需求的研究。流动党员需要学习什么,喜欢怎样的形式,有什么意见建议,这些内容是必须及时了解掌握的。而了解的最好办法就是经常性地深入流动党员群体,采取多种形式准确及时地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这项工作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并成为党员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二是做好流动党员教育课件开发的研究。并非所有课件都是普适性的,应当针对流动党员的实际需求,开发出更加贴近他们实际需求的好节目、好课件。比如反映流动党员在异地他乡的工作经历的微视频,应当就会引起广泛的共鸣。三是做好流动党员教育形式的研究。内容与形式是有机统一的,好的内容离不开好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所适用的学习教育形式是不完全一样的。不仅普通党员适用的教育形式与流动党员不完全一样,就是流动党员之间也会因所在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化需求。这是一门功课,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去探索研究,并不断创新实践。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委组织部)

    相关热词搜索:杂谈流动党员教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