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刍议:信息化建设

    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刍议:信息化建设

    时间:2019-02-03 05:34:2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图书馆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不仅给图书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拓展图书馆工作的服务领域。   关键词: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开展
      
      一、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图书资料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管理进人了电子计算机时代,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了人们获取文献信息的功能,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给图书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丰富了服务手段。图书资料的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图书资料信息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人才为依托的综合体系。是在图书馆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图书馆的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料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开发并提供利用,达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目的。高效率的信息传递与服务是当今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图书馆资料信息化是图书馆事业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图书资料管理队伍的整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加速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二、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充分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可以盘活所在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的存量,充分发挥其整体资源的作用,方便图书资料信息的利用;第二,缩短了二次文献信息加工时间,提高图书资料信息的时效性;第三,能够实现图书的快速检索及保证检索的精确性;第四,有利于图书馆资料信息共享和远程传输;第五,可以拓展图书馆工作的服务领域,提高工作效率。
      
      三、如何开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一)制定图书馆管理系统
      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需要,又分为图书、资料、期刊三个小组,制定了图书、资料、期刊借阅制度,为书刊资料的科学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编制图书馆计算机图书管理程序、图书馆计算机资料管理程序等,设计图书馆藏品管理系统,可包括七大模块:基础数据、藏品保管、文物保护、影像管理、藏品展览、统计报表、系统管理,功能涵盖了编目、入藏、排架、出入库、文物保护管理、资料管理、藏品展览等整个藏品保管的工作流程,并可以进行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报表打印等操作。把大量的有关数据分析工作做好。并在原有书刊资料信息的基础上,补充了计算机管理程序所必须的信息,完成图书、期刊目录的计算机检索工作。为方便查询,可借助数字化图书馆的有关资料,例如:购置杂志的光盘,并将光盘中的资料存储于数据库,便于读者查询。实现了保管、图书资料等主要业务部室的办公自动化。
      
      (二)实现图书馆现代管理方式
      现代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是开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随着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网络环境的形成,传统的管理思想、组织结构、工作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形式下,只有实现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人本管理和管理体制管理系统的创新,实现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这就要求管理者一切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己从认识客观世界道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创新能力。
      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人的能力的开发、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激发上。创新管理机制,如建立人才第一机制和知识主管机制、多元服务机制、知识开发研究机制、知识共享、交流和应用机制等。以培养知识型馆员为核心制定一系列具体可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包括人员聘任、职业培训、奖惩激励等制度,以转变馆员的服务热情,提高馆员的服务能力,深层次地激发馆员内心深处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增强馆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自觉挖掘潜能,提高各自的业务能力,使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智慧,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并以此来调整服务工作,把读者的需求直接带到管理中来,拉近图书馆与服务者的距离,使服务的目的更加明确,服务效率提高。重视馆员的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开发馆员的智慧和潜能,将其头脑中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劳动生产率。
      
      (三)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图书馆资料的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对图书馆资料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空限制以及带来了工作方式、工作内容、读者需求的改变,由此将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管理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建设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仅是现代检索工具的操作员,还应是分析、筛选信息的行家,是读者追寻所需信息的得力向导和顾问。
      首先,要增强图书资料管理员的信息意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开发利用图书资料信息资源,并与图书管理工作有机整合。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必须树立信息社会新观念,提高自身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敏感度,用信息的观念来审视和改进图书资料工作。图书资料的收集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设备再先进,馆藏再丰富,如果没有利用率,图书资料就没有价值可言。只有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提高图书资料信息利用率,才能有利于图书资料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前进。其次,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图书资料管理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知识面,在以掌握图书资料为主要专业的基础上,兼容与信息化相关的其它知识,或兼容系统方法、控制方法、数学方法、各类现代管理方法等,从而使自己成为有图书资料信息管理专长且博学多才、一专多能的特色人才,引进既懂的图书资料管理,又具有较高计算机水平和良好的信息技术的“通才”,只有选好才用好才,才能保证图书资料事业持续的发展,为图书资料信息化做出特殊贡献。图书馆方面,要积极加强人员培训和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积极组织图书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同时,深入开展针对广大读者的信息教育与信息化服务的宣传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机构设置,建立起一支管理现代化图书馆的专业人才队伍,保证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
      总之,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新时期的图书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图书资料工作焕发青春带来了新的契机,为图书资料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图书馆只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开发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提高图书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图书资料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刍议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