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wei几声

    [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wei几声

    时间:2019-02-04 05:43: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教师在作文教学和作文指导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此,笔者提出,教师首先应该在作文选题、指导、评改中具备几点创新意识,用创新的意识,科学地进行作文教学。
      [关键词] 选题创新 指导创新 评改创新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特别强调了一代新人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把创新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推到了我们面前。但目前,我们教师的教学现状非常令人担忧。
      让学生写作文,大讲“写作技巧”,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以致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千篇一律。这是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教师在万般无奈之下形成的教学思维定势,养成了像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教学方式,亮出创新的旗帜。笔者仅就当前作文教学中教师亟待拥有的创新意识谈几点浅见。
      一、作文选题中的创新意识。
      作文训练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即对生活事件及历史事件的感悟与评价力,文字的组织和表现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作文选题应倾向于文学化、生活化、个性化。然而,我们现在训练的作文题,常常会不自觉地向高考倾斜,或侧重人物描写及道德问题的评判,其政治、伦理色彩往往太浓,因而大大限制了学生思考、写作的余地。比如,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使众多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母双亡”的故事;高二册“写出事件的波澜”中“使我难忘的一件事”,要求把生活中的经历写得曲折动人,但高一学生的生活原本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枯燥单一到“三点一线”的地步,尽管学生竭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仔细观察生活,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便总也达不到作文要求的程度,只好痛苦地生编硬造出“同桌+矛盾+理解=真友谊”这样的故事。显然,能否激起学生们的写作欲望、表达欲望,能否开掘出学生的写作潜力,能否培养学生作文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打破根深于作文教学的价值观一元化、审美观一元化的思维模式,多选择、设置一些在作文时不仅仅能使学生进行文字的排列组合,更能使学生进行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的排列组合的“扬个性、抒心灵”的偏重于对生活事件及历史事件的感悟与评价的题目,以引导学生去关注、思考、评判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 “事件”。像早恋现象、上网游戏、环境保护、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恶化、贫富悬殊的加剧、精神家园的丧失、中国足球乃至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等等,从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中找出我们的命题,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就可杜绝作文中的模式化、八股化现象,何愁写不出颇具新意、有鲜活思想的文章?因此,选题时,真正从训练角度出发,多选些学生感兴趣的、接近学生内心的、容易张扬学生个性的题目,是作文创新的前提。
      二、作文指导中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指导中必须打破以往的注重审题破题、思想倾向、写作技巧的定势,用我们给学生提供的鲜活而具有开放性的材料和题目,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明确思维起点与走向,解决“能写什么”“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适合自己写的”的问题。比如,“某鞋厂派两名推销员一同飞往一个海岛去开辟市场。一下飞机,他们就了解到,所有的岛民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推销员甲心里凉了,立即向厂长发电报:‘没有市场,他们的需求量等于零!’而推销员乙却万分惊喜,也立即向厂长发电报:‘前途无量,他们的需求都将从零起步!’”。我们应着重指导学生从自我主体出发,以事物原来固有的特性作为思维的起点,深入挖掘、探究事物本身的作用与意义,以达到人们意外而又是意内的终点。这段材料中,“岛民从来没有穿鞋的习惯”是根本,围绕着这原点进行思考探究,或许就可以比较轻易地想到“岛民不穿鞋是由于岛上多细沙,石头平滑……光滑的石头、温暖的细沙、爽适的海水十分舒服,且有治病、防病诸多益处,比穿鞋当然要好得多。”从而得出否定推销员乙、肯定推销员甲的新角度。又如“吃螃蟹的联想”,指导学生从“第一个是英雄”这一习惯的定势思维进行逆向求异发散,就可以得到在改革开放中由于争当“第一英雄”所带来的种种盲目上马的给经济带来不可估量损失的新角度新内容新思想。由此可见,要让学生的作文有所创新,我们教师必须由传统习惯的注重思想倾向、写作技巧的指导训练转到注重思维指导训练与培养思维能力养成思维习惯上来。
      三、作文评改中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审美观及评判标准直接制约着学生写作的思维层次和具体的表达形式。
      叶圣陶曾说过:我们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得到的体会大致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这是因为我们教师批改的大多是文字的排列组合,而学生最需要改正的却是写作中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而不是纸上的文章。而且,我们现在信奉并进行的“精批细改”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负批改的全责:文章初稿由学生写,修改和定稿则由教师承担,学生为应付教师而写作,以为把作文交给老师,就是作文活动的结束,而把改错的责任推到了教师身上;另一方面,学生从来没有参与过整个写作过程,因此难有进步。作文“批改”应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沟通,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思考,令学生有被“确认”、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让这种受到认同和赞赏的感受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勇于舍弃“苦不堪言”而又“徒劳无功”的劳作,让“修改”变成学生写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把“批改”变成真正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这一方面,我首先作了这样的尝试:第一步:收齐作文,教师游览了解每篇作文的优缺点之后,把作文本发还给学生本人,要求学生就思维方式、思路走向、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自改,写出评语并打出分数。第二步,小组大组互改。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三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每个小组成员须批改本小组的四篇文章,从中推出最好的一篇“一星级”文章拿到大组批改。大组再推选出一篇“二星级”文章并作好讲评准备。第三步,讲评同学当众宣读并讲评本组推选文章,请其它三组同学进行批改讨论,最后从四篇“二星级”中评选出“五、四、三星级”作文各一篇并向年级组或校刊推荐。第四步,提倡在练笔中重写,并写出本次作文的得失。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写作――自改――他改――评选”的全过程,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性,比教师越俎代庖的效果明显得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渠水清澈,必先引来源头活水。同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作出示范。只有“自己强大了”,办法多了,改变别人、改变外界才会成为可能,这是魏书生老师的观点,很中肯地指出了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使学生的作文有所创新,教师首先必须在选题、指导、修改等各方面具备创新意识,用创新的意识,科学地进行作文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源头活水为有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