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鲁迅藏品丛书》序】陶瓷藏品集序

    【《鲁迅藏品丛书》序】陶瓷藏品集序

    时间:2019-02-05 05:40: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有关鲁迅的出版物丰富多彩,鲁迅著作版本的品种和印数,是任何其他现代作家都无法比拟的。不但如此,还有一些独特品类,如鲁迅手稿全集、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全集、线装本大字排印本鲁迅全集等等,也是其他作家很少享有的待遇。就连鲁迅在日本学医时期的课堂笔记也被北京鲁迅博物馆和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复制、解读和研究着,并且也被纳入出版计划。而时下,颇有人觉得鲁迅是交了“华盖运”,鲁迅研究进入了低潮期。但从这几年的趋势看,形势似乎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悲观。2005年年底,《鲁迅全集》修订版出版,一时成为文化界的热点,最近又有《鲁迅大辞典》出版,而坊间鲁迅作品的选本、注本、插图本等等,也一直不断地供应给读者。
      虽然如此,在鲁迅相关文物资料的出版方面还不能说穷尽,即便是鲁迅博物馆的藏品中,也还有不少文物资料没有同读者见面。
      北京鲁迅博物馆和河南大象出版社一直致力于鲁迅藏品的出版。2001年翻译、出版了四卷本的鲁迅藏版画插图本外国名著:法国版画家居斯塔夫・陀莱做插图的《神曲》、《唐・吉诃德》、《失乐园》和《十字军东征》,这套印制精美的图书出版后,受到读者好评,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鲁迅藏书中还有不少珍贵版本,更有很多对研究鲁迅思想、创作及中国现代思想史有参考价值的书。因此,鲁迅博物馆和大象出版社计划将更多藏在博物馆里的文化珍品呈现给读者。
      鲁迅博物馆建馆五十余年来,在文物资料收藏、保管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鲁迅文物资料库外,又建立了特藏库,入藏大量鲁迅同时代人的文物资料,对研究鲁迅,研究现代文学史、文化史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虽然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编目,可供专业研究者查阅,但一般读者却很难见到。因此,出版鲁迅博物馆馆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计划出版的藏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鲁迅自己珍藏的图书和文物资料。首先是鲁迅的藏书。鲁迅一生虽然经济并不宽裕,但从工作需要出发,力所能及地购买了一些书籍,也接受了不少馈赠。对―个人所购藏图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一位思想家、文学家的学术渊源。而从接受的赠书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与同时代同行业人士的交往情况,对研究当时文坛情形及作家之间的关系等不无参考价值。
      从数量上看,鲁迅藏书共有四千余种、近一万三千八百册,范围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考古、宗教、自然科学、医学等各个领域,其中中文书籍二千一百九十三种、一百零六百八十三册,外文书籍一千八百六十九种、三千一百一十五册。
      这次出版,我们先从整体上将藏书梳理一遍,挑出其中的签名本二百零六本,将封面和签名照相制版,加以简要的说明,以飨读者,这是此类书籍的封面影像特别是签名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有的书,除作者亲笔签名外,还附有或长或短的题词;有些题记能引发特别的感想,读者看了既觉亲切,又能加深对鲁迅生平和思想的理解。例如,我们读鲁迅纪念韦素园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说,1926年鲁迅到广州后,有一天,“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这个《外套》译本上的题字是“鲁迅先生:素园于北京。十五年九月廿八日”,赠送时间与鲁迅文章所述吻合,但这个版本却非布面精装。难道是鲁迅记错了吗?查阅藏书目录,才知道鲁迅藏书中有两本韦译《外套》。另一本系1929年未名社再版,才真是鲁迅文章所说的“布面装订”,其中也有题词:“鲁迅先生惠存:素园敬赠,嘱霁野代题字,二九年七月十二日。”译者大约在病中,所以请人代题。而且后一个版本上还有鲁迅的亲笔题记:“此素园病重时特装相赠者,岂自以为将去此世耶,悲夫!越二年余,发箧见此,追记之。三十二年四月三十日,迅。”可见后面这个版本是特别再版精装赠送朋友的。1929年年底,鲁迅从上海回北平省亲,曾探望病中的韦素园,韦素园抱病工作,不断有译作发表。1931年12月,鲁迅又收到他翻译的小说集《最后的光芒》,书上有他亲笔写的:“敬赠鲁迅先生、素园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二十日。”这位勤奋的翻译者、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的青年终于在大半年后病死了,鲁迅十分伤感,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932年8月1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划,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做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看了这些实物的影像和记录,我们可以对鲁迅文章中的事实了解得更为全面,实际上鲁迅保存了两个《外套》译本。鲁迅文章中提到的是哪个版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真挚的友情。
      鲁迅晚年交往的几位青年作家被杀害后,有些遗物包括书籍由鲁迅保存。有的书虽然没有题签,我们也加以收录。例如,那首脍炙人口的裴多菲歌咏爱情与自由的诗的译文手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就写在鲁迅保存的原属殷夫的一本德文书里。
      鲁迅收藏的明信片和书信为数也不少,明信片有两百多张,以前几乎没有进行过整理和研究,这次出版是首次整体与读者见面,篇幅更大的是鲁迅藏书信。虽然这些材料以前曾经整理发表过,但以手稿的形式发表,这还是第一次。据《鲁迅日记》记载,从1912年5月至1936年鲁迅逝世,鲁迅所收书信有数千封,但很多信丢失了,有的是无意丢失,更多的是为时势所迫故意销毁的。例如,家信几乎没有留存,特别是二弟周作人给他的信,单是见诸日记记载的就有六百多封,迄今只留下那封简短的“绝交书”,非常遗憾。又如鲁迅在《热风》题记里说自己在发表了《青年必读书》后收到一捆信件,许多都是对他的“不读或少读中国书”的激烈言论提出批评的,留存下来的也不多。
      这些书信不少出自名家之手,其史料价值不待烦言。写信的人、写信的目的是各种各样:有作者投稿的,有请求帮助的,有受了鲁迅批评后为自己辩解的,有攻击谩骂鲁迅的,当然也有问候、恭维的。鲁迅编自己的文集,有时会将论辩的文字附在后面;如果是给人的复信。也常把来信附上,他注重有来有往,但来信太多,不可能都加以收录。他生前没有来得及将往复论辩的文章编辑成《围剿集》,就很可惜。现在我们出版的这一本可以称为“致鲁迅信”,算是多少弥补一点缺憾。读者可以将之同《鲁迅全集》中书信卷对照阅读,可能对更深入了解一些人的真实面貌、一些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所帮助。
      例如,敬隐渔从法国寄给鲁迅的明信片和信,引述了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价。查1926年1月24日敬隐渔给鲁迅的信中引述的罗兰的评论是这样的:“……阿Q传是高超的艺术底作品,其证据是在读第二次比第一次更觉得好。这可怜的阿Q底惨象遂留在记忆里了……”信中还 说:“罗曼・罗兰先生说要拿去登载他和他的朋友们办的杂志《欧罗巴》。”1926年11月敬隐渔又寄明信片给鲁迅,画面系罗兰的住所。据他信上说,这画片是罗兰赠送给他的。就在几年前,有人怀疑敬隐渔的人品,将他描绘成攀附中外名人以自利的文化掮客。也有人写文章说鲁迅的两个学生借用辗转相传的外国人对鲁迅的评价,过分拔高鲁迅,而鲁迅也助长--至少是默许――这种拔高的倾向。现在把原件影印出来,读者或可自行判断。
      又如,鲁迅1926年1月26日将自己翻译的两本厨川白村著作寄日本厨川白村研究会,1926年3月3日该会给鲁迅的复信中有这样的话:“前承惠赠《出了象牙之塔》、《苦闷的象征》二书,特此谨申谢忱。首次得识先生芳名,我们均为译书出自尚未闻名的先生之手而深感欣幸!我们认为,与其出自名人手笔,不如通过未知的年轻的您,以出版未名丛刊的方式介绍给贵国,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已故原作者厨川白村谅必抱有同感。”1926年鲁迅的主要创作作品几乎都已发表,在中国已荣膺了新文学代表的称号,在日本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来信却称为“尚未闻名”,是很有趣的信息。从来信可知,厨川白村研究会可能设在京都大学英文科,大约隔行如隔山,研究英美文学的学者对中国文学研究的情形不甚了然;或者当时该国文学研究界对中国新文学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看到两个译本收入“未名丛刊”,遂推测译者乃无名之辈,而不理解鲁迅和一群年轻作者起社名的本意:不是“没有名目”,而是“还没有名目”的意思。鲁迅收阅这封信,想必忍俊不禁,还写信给友人,报告了这件事。这样的信息其实提供给我们一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这两个译本不知现在是否还存于京都大学,上面有没有鲁迅的签名?更扩大地说,鲁迅在当时日本文化界得到怎样的认知?感兴趣的人也许能从中寻出一些新端绪来。
      如上述,这次出版的鲁迅藏品共有三种。而鲁迅的收藏中还有许多珍贵材料有待整理,例如他收藏的碑帖拓片六千多张,需要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整理研究;而他收藏的许多外国版画,其中不乏欧美苏联日本名家作品的原拓,十分珍贵。这些作品虽然在他生前和去世后出版了一些,但散漫不成系统,大有重新研究、整理、编辑出版的必要。
      另一类是鲁迅博物馆藏品。这次出版的鲁迅著译版本影记,就作为馆藏珍品丛书的一种。介绍鲁迅著译封面的图文并茂的书,已经颇有几种了,大多偏重介绍鲁迅自编文集和译本,这次我们在编辑思路上有所突破,即不限于鲁迅自编文集版本,而收录了各种选本、文集本,甚至包括了外文译本。有些版本并非大都市出版,还有一些战时出版物,印数不多,再加上发行不畅等原因,很多读者可能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从版权角度说,有些并没有得到鲁迅本人或其继承人的同意,属于盗版。但这种编法,可以让读者对解放前鲁迅著作发行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本来应该出版一本更全面反映鲁迅著作版本情况的书,即加上迄今为止的各种版本,但限于篇幅,未能实现,请俟诸异日。

    相关热词搜索:鲁迅藏品丛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