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梁实秋散文非准定的节奏论|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散文非准定的节奏论|梁实秋散文

    时间:2019-02-12 05:28:5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节奏 内隐 外显 人性 闲适   摘 要:梁实秋认为散文“没有准定的节奏”。散文的节奏是内隐和外显的自然结合,内隐的节奏表现在反映人性题材的选取及创作者闲适自然的情感流露上,外显的节奏虽不及韵文有规则的音律,但仍有句式、叠音、双声、叠韵,以及对偶、排比等语音修辞因素的存在。梁实秋将这种“没有准定的节奏”融入“自然”、“简单”的创作法则中,并作为文学的最高目标来追求。
      
      梁实秋认为“散文没有准定的节奏,而韵文有规则的音律”①。这是散文与韵文在形式上的区别所在。诗属韵文,但梁实秋又说:“诗和散文在形式上划不出一个分明的界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散文,但是整篇的也就是一首诗。同时是称为诗的,也许里面的材料仍是散文。”②诗与散文的看似矛盾的说法,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散文的“没有准定的节奏”蕴含了内容和形式上的节奏,只不过这种节奏“没有准定”,没有固定的格式。节奏不仅是只讲语言形式本身的变化统一而形成的,还更注重创作主体生理、心理节奏的合拍,讲究一种“自然”的美,正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审美范畴“文气”、“文调”。朱光潜认为“如果物志的起伏节奏与身心内在的节奏相平行一致,则心理方面可以免去不自然的努力,感觉到愉快”③。纵观梁实秋散文,这种“没有准定的节奏”、“没有一定的格式”,是“最自由的”,是“作者的自觉的选择”,是一种“讲究的随便”,是内隐的韵律与外显的节奏相结合的升华。
      
      一、内隐的和谐韵律
      
      散文的美是情志的美与抒写的美的结合体。情志的美是内隐的和谐韵律。梁实秋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西方白璧德人文主义思想、奥勒留返璞归真的伦理观等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创作态度,克己复礼,理性优雅,明心见性,恬淡自适,含藏宁静,积极进取,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强调文学表现普遍常态的人性,文学不脱离人生。正如朱光潜所说“文学到了最高的境界,从理智方面说,对于人生世相必有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从情感方面说,对于人生悲欢好丑必有平等的真挚的同情,冲突化除后的谐和,不沾小我利害的超脱,高等的幽默与高度的严肃,成为相反者同一。”“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他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为他的诗,他的图画,他的戏剧,让他的性情在其中‘怡养’”{2}。所以梁实秋的笔下,无论是猪、狗、鸟、树,或男人、女人、诗人、医生,还是下棋、听戏、喝茶、饮酒、旅行,都是素材,顺手拈来,用“自然”、“简单”、“讲究的随便”等法则来描绘人生世相的“道”,其散文便有了审美意义上的“善”,具有了内隐的和谐韵律。
      (一)人性要义下的随缘而作
      梁实秋散文内隐的和谐韵律表现之一是人性要义下的随缘而作。他认为“伟大的文学史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的标准”,文学的人性的写照,虽然不过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但只要是创作者对人性有透彻的领会,能娴熟运用文学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人生世相就具有更多的审美的意味,文学也具有永久的价值。不管《男人》《女人》,《中年》《老年》,抑或《雅舍》《下棋》《吃相》
      ……虽然写的是芸芸众生或人事物相,但在人性要义下所描摹的人生世相,有对善的揭示,对美的赞颂,对俗的规劝,对恶的抑制。《乞丐》中对人生的深沉关怀,《婚礼》提倡的朴素节俭,《花钱与受气》针砭人性弱点,《送礼》渲染“礼多人亦怪”的心情。如作者所说“圆颅方趾皆谓之人,人人皆有人性……运用理智与毅力控制他的本能与情感,这才显露人性的光辉”④。
      刘勰曾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说的是“情”、“志”乃心与物的统一体,梁实秋作为一个以善为最高境界来追求的人性论者,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以人性介入文学,“一切只要随缘”,以常态的人性来陶冶情感、涤净灵魂,在文学与功利现实之间保持一段恰到好处的审美距离,使笔下的百态人生有了主题审美上的以雅化俗,就是内隐的和谐韵律。
      (二)闲适自然的情感流露
      梁实秋人生道路的发展,使他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情感上的认同,具体有儒的中庸、克己,佛的趋善,道的超脱;对西方人文主义有发展的继承,古典派的理性在他身上也有体现。中西文化的继承发扬使他有了温柔敦厚、闲适淡雅的性格涵养,成为一个“有道之士”。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尤其是题材极为广泛的散文中,笔下的社会人生有了闲适自然的情感流露,凸显出轻松、雍容、温雅、自嘲等特征。
      首先,闲适心情流露于梁实秋的幽默笔端。他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乖讹、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做轻微、含蓄的批评、揭露、揶揄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行文中表现得漫不经心,实则从容不迫、不动声色进行描叙,如《病》中的谑而不虐,《老年》中的谐趣豁达,《聋》中的风趣坦荡等。梁实秋的幽默更加细腻与温情,多用比喻、夸张手法,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司马长风评述:“在现代散文作家中,论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实秋,其次钱钟书”,“梁实秋的幽默不伤大雅,处处有谨厚之气”。
      其次,闲适心情反映在他的旁征博引的文化底蕴里。其抒写题材能顺手拈来中外名言、典故引例,化俗为雅。《握手》引用了《后汉书》中的“马援与公孙述同里闾相善,以为既至常握手,如平生欢”,还引用了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里乌利亚的手,引用了《哈姆雷特》中波娄尼斯告诫儿子的话作结;《手杖》从古希腊斯芬克思之谜,谈到《礼记・王制》中“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的制度;又从“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谈到陶渊明“策扶老以流憩”,谈到杜甫“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黎”,最后才说自己用手杖的经验……在梁实秋散文中,引用的典故比比皆是,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化修养,并且引言、典故都配合着情志来表达,适当取舍,表现出随笔散文“讲究的随便”的特色。
      再次,闲适心情体现在他的“闲话式”表达手法上。这也是20世纪学者随笔中使用较为普遍并且成绩斐然的笔法,使用轻松的文笔,随随便便来谈人生,没有做作的起承转合,是在理性节制下的有条不紊的絮谈,显示散文的“形散神聚”特色,给人以亲切之感。《雅舍》结尾“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道出了此种“闲话式”写法的特点。他用散文的形式与读者聊《废话》,说《吃醋》,谈《骂人的艺术》,探讨由金圣叹首创的“不亦快哉”触及的生活中十一种“快事”,甚至还说到了《风水》《天气》《梦》《鬼》《领带》《头发》《胡须》,等等,真正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文中的闲适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行文的基本要求。刘勰提出“情文,五性是也”,梁实秋遵循“从人心深处流出来的情思才是好的文学”的创作规律,不“为文而造情”,要求文章保持“相当的自然,同时也能显示作者个人的心情”,他以愉悦的眼神看世界,以豁达的心境写人生,因了这份淡泊、从容的心境,他的《雅舍》虽是四根砖柱“孤零零的”,木头架子“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有窗而无玻璃”,“有瓦而空隙不少”,且鼾声、嚏喷声、吮汤声、脱皮鞋声“破我岑寂”,对鼠子、蚊子的骚扰“没有法子”,但只要有好的心境,“雅舍”有“最宜月夜”的好处,“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表现出作者清贫乐道的处世态度。因为情感从心底自然流露,运笔情真意切,他所创作的二十余种散文,获得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的喜爱。
      
      二、外显的典雅节奏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章的“形”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散文不仅要抒发真情实感,还应该尽可能地写得优美,这种“优美”即语言表达的优美,是讲究的“散文的艺术”。“言以文远”,“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内隐的韵律辅以外显的节奏,梁实秋散文中“没有准定的节奏”处处显露和谐典雅的节奏韵律。
      (一)散中有整
      散文的形式似散,梁实秋散文读来却有整散变化的参差美,其中最典型的特点是散文中出现的整句群,这些整句群由二字、三字、四字或五字构成,有的整句以对偶、排比的形式出现,正像钱谷融描述“中国文学的音节,基于平仄与声韵者少,基于停顿与句子之长短者多”,梁实秋把握语言表现的经脉,
      整句镶嵌在散句中,使文章呈现出一种自然的节奏感。《圆桌与筷子》中的筷子“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掰、能剥”,《请客》中“四冷荤,四热炒,四压桌,外加两道点心,似乎是无可再减,大鱼大肉,水陆杂陈”,《老年》中“老不必叹,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女人》中则干脆利用在段落开始用同字数的句子造成视觉上的整齐。这种散中有整、整散参差交错的句式在梁实秋散文中俯拾皆是,屡见
      不鲜。
      (二)删繁就简
      散文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而已,“简单”是梁实秋散文进行“割爱”的准绳,梁实秋认为一个人用浅显简单的词句的时候,他的文调是很令人欢喜的。因为他的文调可以处处看出是光明透亮,好像是最晶莹的泉水一般,并且特别的确切深妙。就题目看,梁实秋多以二字音节予以命名,简洁但直奔主题;从篇幅说,其散文除《槐园梦忆》《清华八年》等几篇稍长外,其余均在千字左右,可谓短小精悍;再看表述方式,行文处处是简短精炼的语句。“盖古典主义作家,其大脑必须清晰,其方法必须审慎。其结果呈以简单为极则,但其简单必须为理性选择后之产物。”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简单是雅洁凝练,呈现出语言上的节奏美感。
      (三)文白相间
      “我的散文……文学方面如何遣词造句等等是
      受中国文学影响”,亲身经历过“五四”白话文运动的梁实秋在创作中基本使用白话文,但却不乏文言词、文言句法。他自己强调现代人写不好文言文,文言文需要语体化,以求其明白晓畅,而语体文亦需要沿用若干文言的语法,以求其雅洁。所以梁实秋散文中经常是文白相间,文言词、句恰到好处的选用,使文章具有典雅的特色,并且简洁明快。像《父母的爱》“鞠之育之,不辞劬劳。稍长,令之就学,督之课之,唯恐不逮”,《忆周作人先生》“周先生晚节不终,宦事敌伪,以至于身系缧绁,名声扫地”等。
      (四)声律和谐
      梁实秋认为“散文不押韵,但是平仄还是不能完全不顾的,虽然没有一定的律可循。精致的散文永远是读起来铿锵有致”。“散文不要排偶,然有时也自然的有骈俪的句子,不必有一定的格律,然有时也自然有平仄的谐调和声韵的配合”。
      他的散文有不少做到了这一点,在《音乐》里:“秋风起时,树叶飒飒的声音,一阵阵袭来,如潮涌;如急雨;如万马奔腾;如衔枚疾走;风定之后,细听还有枯干的树叶一声声地打在阶上。秋雨落时,初起如蚕食桑叶,悉悉索索,继而淅淅沥沥,打在蕉叶上清脆可听。风声雨声,再加上虫声鸟声,都是自然的音乐,都能使我发生好感,都能驱除我的寂寞……”用到了诸多的拟声词、叠音词,以及双声叠韵词等,遣词铺排,措辞灵动,物境自然,意境优美。而《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一文中的文字更是生动传神,铿锵有力,声律和谐,韵味无穷。
      古人认为美文的标准是“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梁实秋散文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对普遍人性的挖掘,对人世情趣的流连,对生活智慧的热爱,容人生思辨、处世智慧和脱俗情调于一炉,于平凡人生中做隽永不俗的文章。在他的散文中,有人生至善的追求,有闲适自然的情调,有简洁典雅的表达,正符合古代文论中“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的标准。梁实秋散文创作遵循这一标准,进而形成自己独到的风格,心理、生理与物志的节奏起伏一致,用典雅、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文里处处显现“没有准定的节奏”。
      
      作者简介:廖广莉,武汉大学文学硕士,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学。
      
      ①② 梁实秋:《论散文》,http://blog.省略/ybxldh@126/b
      log/static/69242731200972401727234/.
      ③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12页。
      ④ 梁实秋:《补遗・论文学・序》,《梁实秋文集》第七卷,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第737页。
      
      参考文献:
      [1] 梁实秋.论散文[EB/OC].http://blog.省略/ybxldh@126/
      blog/static/69242731200972401727234/.
      [2] 朱光潜.谈文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梁实秋文集编辑委员会.梁实秋文集[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4] 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
      [5] 王世德主编.美学辞典[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
      [6]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M].香港:香港昭明出版社,1978.
      [7] 吴福辉编.梁遇春散文全编・小品文选・序[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8] 林非主编.朱自清名作欣赏・前言[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9] 钱谷融.论节奏[J].文艺理论研究(沪),1994.6.
      [10] 季季.访谈梁实秋先生[N].台湾《中国时报》“人间版”,1986.11.20.
      [11] 刘勇主编.安放人间的雅舍[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散文节奏梁实秋非准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