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白居易谪江州诗语言层面的心理蕴含]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阅读答案

    [白居易谪江州诗语言层面的心理蕴含]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阅读答案

    时间:2019-02-12 05:34: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白居易 贬谪诗文 心理蕴含 景物 时空 想象   摘要:丰富多彩的贬谪文学,实际上是贬谪所形成的特异心理在文学上的一种投射。在白居易谪江州诗中,期间变异的景物,辽远的时空、奇特的想象、均蕴含着乐天居士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心理蕴含。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符号,归根到底是人类生命体验的表现形式,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就在于这种符号形式同人类生命体验的契合和生动表现。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表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1}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具有多方面的蕴含,而心理蕴含正是其中之一。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组织所表述或暗示的心理体验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丰富多彩的贬谪诗文,实际上是贬谪所形成的特异心理在文学上的一种投射,是贬谪文士缺失性体验的物化。通过对贬谪诗文语言层面的分析,不难发现以下一些特点,那就是景物发生变异,时空变得辽远,语言风格奇险怪伟等。这正是被贬文士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复杂的心理内容在作品中的表现。
      
      一、景物变异映射苦闷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传统,在贬谪诗文中,贬途或贬所的山川风物也成为被贬文士吟咏的主要对象。与仕途通达时吟风弄月之作不同的是,因为内心的苦闷与失意,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带有更加浓烈的主观色彩。在描摹自然景物时,前面往往用一个定性的形容词加以修饰,而这个形容词往往和消极情绪相关。因而,在被贬文士的眼中,一切景物都变得暗淡无光,甚至有些触目惊心,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唐元和时期的白居易因忠直敢言而遭权贵污蔑,被贬为江州司马。其间所创作的诗文,则具有明显的苦闷特色。如《东南行一百韵》漫叙赴贬沿途之山川风物,继而回顾颇为得意的科第、仕途经历,以及祸福难料“翻身落霄汉,失足到泥途”的不幸遭遇,旨在向同病相怜的友人倾吐其迁谪之意。诗中的山川风物皆满含愁绪、怨愤色彩,比如“喘牛犁紫芋,羸马放青菰”、“夷音语嘲哳,蛮态笑睢盱”(《东南行一百韵》),牛是气喘吁吁,马是又老又瘦,人们的语言无异于外语,神情也是粗野的。
      即使是到了江州之后,这种情形也未得到改观。“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初到江州》)、“天南相见日,哀猿瘴雾宿匡庐”(《赠韦八》)。在白居易的眼中,江州黄芦苦竹,荒蛮僻远,一派萧瑟景象。其实江州真的如诗人笔下的那样荒凉、萧条吗?难道除了黄芦苦竹、荻花枫叶,就只有杜鹃泣血猿哀鸣?也许山歌村笛确实“呕哑嘲哳难为听”,但地处水陆通衢的商城江州,在中唐时绝不会冷落凋敝。江州唐时属江南西道,被列为上州,它左倚庐山,右邻长江、鄱阳湖,人口稠密,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一个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只不过那时的白居易心绪不好,泪眼观花,满目愁云罢了。一旦从贬谪中出来,眼中的景物霎时变得亮丽起来,在赴忠州任上,他看见的不再是幽花衰柳,而是“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题峡中石上》)
      正如索绪尔所说,“语言中的一切包括它的物质的和机械的表现,比如声音的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心理的。”{2}比如好的押韵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作者的心理状态。一般说来,阳韵字读起来响亮、开朗,传达的是作者愉悦、欢快的心情,而入声、去声字传达的是一种沉重、郁闷的心情。王夫之所说的“情生景”即是一种移情现象。“情生景”强调情感的主动外射,由我及物,一切自然景物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性格、行动和生命,使物人格化了,正所谓“物皆著我之颜色”(王国维《人间词话》),自然景物直接打下了作者感情的烙印。
      贬谪的特殊经历,促使诗人有了缺失性体验,由此引起感知的变异。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所看到的往往是他们所体验到的,因此,泪眼中所看见的景物与常人眼中看见的景物不同,它显示出特异的色彩,并且富于诗情画意。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贬谪诗文中的自然景物大多都是“弦泉幽咽”而极少“花团锦簇”了。
      
      二、时空辽远寄寓孤独
      
      在时空描绘方面,贬谪诗作善于展现空间的无垠和辽远,以写自己无尽的愁思,并且用比较极端的数字强化时空意识。“南去经三楚,东来过五湖……地远穷江界,天低极海隅”(《东南行一百韵》)、“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在白居易眼里,江州已是天涯海角,更何况是溯赣江而上的虔州?在贬谪作家眼里,时空因有浓郁的心理色彩发生变异,或化长为短,化大为小,如“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白居易《题元十八溪居》);或化短为长,化小为大,如“交亲尽在青云上,乡国遥抛白日边”(白居易《夜宿江浦,闻元十八改官因寄此什》)。
      “君游丹陛已三迁,我 沧浪欲二年”(《夜宿江浦,闻元十八改官因寄此什》)、“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还”(《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自题》)、“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九日醉吟》)、“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除夜》)、“远谪四年徒已矣,晚生三女拟如何(《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二年、三年、四年,诗人为何频频在诗中计算自己在江州待的时间,而且每过一年都十分敏感?实际上是他久谪不迁,度日如年的心理反映。在诗人看来,俟罪浔阳,时间特别地难熬,盼望尽快结束这样一段生活,但时间好像有意与他过不去而变得十分漫长。同时他对昔日美好的时光也难也忘怀,比如和朋友畅饮,“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八月十五日夜,湓官望月》);金榜题名之时,“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 销。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三月三日怀微之》)。
      现代心理学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关于“物理境”和“心理场”的联系与区别。构造主义学派心理学家铁钦纳认为存在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物理世界,一个是心理世界。物理世界是事物的原初存在,它完全不依赖于任何特殊的个人经验。就物理空间而言,它处处时时都是恒定的,其恒定单位是厘米。就物理时间而言,它也是同样恒定的,其恒定单位是秒。然而当我们把经验着的人考虑在内时,我们就面对着不同的心理世界。在这里,物理世界恒定的单位就发生了变异,两个世界并不存在着一对一的同步对应关系。{3}在贬谪诗文中的时空,因诗人深重的心理原因而发生变异,所以空间上地阔辽远,是以帝京为起点和中心,时间上漫长难熬。
      
      三、想象奇特表现失衡
      贬谪作家的创作十分可贵,如果他们在宫廷还奉命应制,作些游戏文字,但一遭贬谪,文学也就成了他们倾吐幽愤的工具。贬途谪所不同于帝京的奇异山川、遭受打击后愤愤不平的心理,使他们具有了独特的感知世界的触觉。奇特的想象正好自然表现出内心的失衡。
      白居易因受谪而觉得万事蹉跎,理想无法实现而频频在诗中说自己未老先衰,早生华发,这就是他的缺失、他的痛苦。这种情况长久地占据在他的心头,以致见到什么都会联想到“白发”。他看到水边两只白鹭,联想到的是“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白鹭》)。在诗人眼里,动物头上与生俱来的白色羽毛却成了不知何故增添的白头发,乃想象使然。看到满树火红的樱桃花,想到的却是“红樱满眼日,白发半头时”(《樱桃花下叹白发》)。甚至于看到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想到的也是“朱颜今日虽欺我,白发他时不放君”(《戏答诸少年》)。在这里,诗人以小见大,想象奇特,这些都是诗人在特定的心理下展开的想象。
      贬谪作为诗人的缺失性情感体验,深刻地塑造了诗人的个性,从而造成诗人独特的感受方式,帮助他从平凡的对象中发现新的诗意和属于他的意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说:“形状不仅是那些当时刺激眼睛的东西决定的,眼前所看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发展出来的最新经验。”这就是说,物理世界只有一个,可心理世界却因人而异,没有两个人的心理世界是完全相同的。决定一个人的心理世界的因素很多,而他的缺失性体验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贬谪对于创作的再一个重要作用是由于缺失性体验所引起的想象的定向化。当诗人处于痛苦、忧伤、焦虑时,对其所失去的或力求获得的对象,就往往充满一种向往之情,用情的专一使他的想象的定向化变得深挚动人。
      奇特怪异的想象,即是因不幸和人生遭受不平、压抑的异常敏感而造成的。常人只感到一般的忧郁、不平和压抑,而有过深刻不幸人生体验的人则可能感受到十分,并将之上升为普遍的世界的苦闷和压抑,从平中见出奇来。而且,这些艺术家也更容易感受到别人不太容易感受的孤独和压抑,同时对于生命意志的感悟也是非常人所能比的。可见,生活的艰辛,世态的炎凉,心灵的美与丑,人性的善与恶,以及社会的光明与黑暗,人生的酸甜与苦辣,都只有当人处于困境时才看得最真,感受最切,体验最深。
      
      作者简介:刘勇,文学硕士,赣南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艺学方面的研究。
      
      {1} 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7.
      {2}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7.
      {3} 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2:4.

    相关热词搜索:蕴含层面白居易江州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