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时间:2020-03-19 05:19:0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焦点分析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部落联盟的首领的更替就是“禅让”的结果。禹死后,其儿子启凭借实力,夺取了联盟首领的职位,结束了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在整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位继承都实行世袭制度,通过“父终子及”的“家天下”形式,维持王位的继承。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各自特点

    (1)分封制的特点:一是分封的对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二是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三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周天子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有条件地封授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尽义务。四是层层封授。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以对士实行再分封。

    (2)宗法制的特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规定了大小宗的区别,形成庞大的宗族网。③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形成宗族等级和贵族等级。

    盲点点击

    中西分封制的不同

    宗法制和分封制在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国家也存在过,如俄国、德国和波兰有“宗法式的生活”、“宗法封建制度”等,中世纪欧洲查理大帝也出现过分封制。但中国和西方的分封制在时间和社会性质上各有不同。中国的分封制在公元前11世纪以来得以推广盛行,属于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欧洲的分封制是在中世纪实行的,时间上比中国要晚得多,性质属于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古代宗法思想对今天社会生活的影响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我们在看到其消极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其积极性的作用。

    概括地讲它的消极作用主要在于突出家庭、家族本位,太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区分亲疏、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性和平等权利受到压制,这与现代社会的平等主张和法制化的原则是相违背的。它的积极作用在于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家庭和谐及社会安定,一定程度上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焦点例题

    例1 夏王禹死后,其子启登上王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②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③是历史的倒退 ④是阶级对立的产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分析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奴隶社会基本政治制度的王位世袭制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可见这种制度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而不是社会的倒退。故答案为D。

    例2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分析 首先要理解大宗和小宗的含义,其次要知道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周王室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是大宗;其余诸子的后裔是小宗。同样诸侯、卿大夫依此类推即可。题中的“相关范围”就是指在相应的范围内。故答案为C。

    例3 (2004年武汉卷)西周因实行分封制而使统治得到巩固,疆域得到扩大;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却遭到了破坏,各国纷纷放弃这一制度,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西周结束后,天下战乱不断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

    C.人们的思想没有西周时淳朴 D.各国纷纷效仿商鞅变法

    分析 分封制在西周初期时曾起到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用政治学原理来分析,分封制属于上层建筑,它是受经济基础制约的,当时的分封制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上层建筑就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阻碍,所以各国纷纷放弃这一制度,进行变法而实行郡县制。故本题答案为B。

    聚焦高考

    本单元介绍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其中重点是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宗法制和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高考中涉及到的频率很高,大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尤其是材料性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目既要求考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考生具有一定文言文知识为基础。

    1.(2007年广东卷)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分析 本题中材料部分提到藩镇之弊,似乎和D项比较吻合,但实际上谈得更多的是宋代如何借鉴这一教训,将兵权、财权和赏罚等权力收归中央,也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答案应为A。

    2.(2007年宁夏卷)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分析 避讳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制度,主要是要避开当时的皇帝名字或者帝号等。据此,我们知道汉代有汉高祖刘邦,故将“相邦”改为“相国”就是为了避讳。其他的解答都是不符合史实的。答案为A。

    3.(2007年全国卷)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尚书省和门下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分析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其中的中书、门下省是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帝的独尊。答案为D。

    相关热词搜索:夏商周政治制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