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读书沙龙:心灵休憩的第三空间

    读书沙龙:心灵休憩的第三空间

    时间:2020-03-24 05:10: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适值2017年全年每周一次于徐州图书馆主持人文经典“阅读与欣赏——读书朗诵沙龙”讨论之机缘,遂依据此一中产社群阅读文化活动田野统计调查,并引入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理论以为指导,研究分析后认为,此类人文阅读并集体讨论之中产阶层社群,已悄然开启公民身份建构及公民实践参与之滥觞,这种以理性思辨、自我培养为主旨的阅读实践价值指向,对于公民身份自我建构乃至当下亟待完成的公民社会内在养成,具备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功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文阅读;公共事件讨论;公民身份自我建构

    一座城市中的国立公共图书馆,作为一处荟萃都市人文精神的“文化的第三空间”,其功能和效力,早已远远超越传统思维想象中的信息与文献收藏及借阅中心的定位,而是随着城市时代环境的发展变迁,不断适应和配合这种变迁,自身永恒地处在变化与吸纳更新之中。读书沙龙这一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文化实践,陶冶人们情操与审美情趣,启迪城市公民智慧,提升公共空间公民社会伦理建构与养成,其意义善莫大焉。

    一、由人文阅读及圆桌讨论引发出时代需要高扬科学精神的相关话题

    《西方哲学史》是人文学科学者的的必读书目,参加读书沙龙的读者对阅读此书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然而爆出冷门的不是围绕这本书的相关讨论,而是一位青年教师即席朗诵罗素《自传》导言中的几段文字:

    三种单纯但却极为强烈的激情曾支配着我的生活:渴望爱情,探求知识和对人类苦难不能忍受的同情。

    这些激情,像几股强风,在苦海的深渊,以飘忽不定的方向,把我吹得忽此忽彼,有时真是到了完全绝望的边缘。

    首先,我追求过爱情是因为它带来喜悦,这种狂喜是如此地使我心醉神迷,以至于我经常想以我的余生,来换取几个小时这种欢乐。

    其次,我追求它是因为它解除了我的孤独、寂寞,在那可怕的寂寞中,每一次不寒而栗的心灵感受,都使我越过这个世界的边缘,窥见阴森、死闷、深不见底的地狱。

    最后,我追求它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在神秘的缩图里,看到了圣人或诗人们想象或幻想的天国里的幻象。

    这就是我曾追求过的,虽然在人类生活中似乎太美好了,但这就是我最终所发现的。

    我以同样的激情探求过知识。

    我曾希望理解人们的心理。

    我曾想要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

    我曾尝试过领会毕哥拉斯的幂,根据这个幂,数对流星起支配作用。

    ……

    爱情和知识,只就它们可能来说把我带向了天国,同情又总是把我带回到大地。

    饥饿中的孩子,遭受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无依无靠的老人——这些他们的孩子所不喜欢的包袱,以及整个大地上的贫穷、寂寞和痛苦,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目标的嘲弄。

    我渴望减轻不幸,但力所不能,结果我也遭受痛苦。

    这就是我曾经过的生活,我认为它是有价值的。如果还能给我时机,我十分情愿再这样生活下去。因为我相信,只要永远保持这种对生活的真诚,我终将赢得那一角只属于我的蔚蓝色的天空。

    伴随罗素激情洋溢的文字,登时聆听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充满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乐观主义理想的恢弘的精神世界。读书沙龙与会知识分子情不自禁抒发己见,未能充分经历现代化洗礼的当下中国确实太需要一种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了!通过阅读和讨论,大家感到身处其间的社会生态环境理性正在悄然成长,科学精神似乎越来越深入人心,生活隐约有了奔头,前途充满希望!

    二、关于超越功利的经典阅读经典建构与当下有无经典的讨论与文化联想

    就我个人体验感悟总体而言,经典作品总是蕴含着某种充满崇高感和震撼力的经久不衰的文学意象,阅读经典使人心灵荡涤,灵魂净化……然而伴随消費时代的到来,精神性的时代已然终结。作家亦不再具备呈现伟大时代的情怀,根本不再可能出现荡涤灵魂激情震撼的经典。一如卡尔维诺所言,当今的文学因为在一个缺乏历史重量的情景下生存,其质地之单薄自然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阅读介质革命性巨变带来阅读取向某种意义上的颠覆和操作层面上的芜杂,以至今天已然进入一个阅读过剩的时代。

    由此大伙一致认为:既然经典诉诸心灵而与功利无缘,那么阅读经典就应该摒除功利式阅读,倡导有质量保证的心灵阅读、深度阅读,以达涵养精神、启迪并拓展心灵享受之果效。美妙时刻享有确实与此时实用与否无关,文学欣赏即是如此,它仅仅与你此刻的情绪与心境有关。经典文学欣赏品读离现实很远,但恰恰离你的理想最近。假如看不到这一点,不言而喻,你是一个多么庸俗的人啊!

    三、通过中外热播影视讨论比较,凸显独立思考、批判思辨之理性意识与公民参与

    伴随公共图书馆阅读的数字化和全媒体化,影视欣赏赏析评论自然也属全民阅读读书沙龙文化讨论题中应有之义。一位朋友发言认为:《敦刻尔克》片中人物承受着巨大的战争压力,但他们默默咬紧牙关,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克尽职守。电影真实而自然地展示了在国家危难时刻人性的美丽光辉和力量。

    另一朋友站起发言认为:热映电影《战狼2》剧情存在二处逻辑硬伤。

    其一,电影中关键人物华裔陈博士的女助手瑞秋的新药,没有任何前后交待就凸兀地突然出现在了他们藏身着的山洞里,神奇地救活了感染非洲无可救药拉曼拉病毒的冷锋。这药完全是为迎合电影情节不致中断而生硬塞入的一个起死回生道具,由此暴露出编剧想象力的贫乏及编剧能力的平庸。

    其二,影片对关键道具中国国旗前后出现时的处置,出现了令人无法接受的创作硬伤。想必绝大多数观众对影片临近结束时,冷锋高擎五星红旗通过叛军与政府军交战区的场景都会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然而这却是最令人无法接受的一处创作硬伤。试想,影片大多时候在中国国旗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厂区中央上方的华资工厂,叛军及其雇佣军坦克火炮散兵轮番狂轰滥炸集群冲锋而丝毫不顾忌中国国旗,怎么会在影片结尾突然出现政府军高喊“这是中国国旗”停止射击,而对面的叛军也同样高喊“这是中国国旗”戛然而止停止射击,让冷锋的中国车队顺利通过双方正在鏖战的区域?况且这更是在中国国家军事力量——中国海军获准“接受该国政府请求,介入对叛军的军事打击”刚刚发射舰载导弹重创叛军之后,试想,才吃了中国大亏的叛军,怎么可能此刻还会对中国国旗乖乖买账?可见,《战狼2》编导对于国旗这一国家神圣的象征的运用和处置是轻率而随意的,这是影片最为致命的一处硬伤。

    还有师友提到了新近上映的国产军事题材电影《红海行动》,指出同为海外撤侨战争片,《红海行动》无论是主旨立意,还是电影元素成功运用,皆比《战狼2》高出了一个量级,比之欧美同类题材优秀影片丝毫也不逊色。影片军事元素运用专业而贴切,战争画面真实而富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没有《战狼2》那样虚夸的独杆英雄,而是在一系列特种战争行动中塑造出了一组群体英雄雕像,个个栩栩如生鲜活逼真,全部立得起来,令人感到真实可信,尤其是剧终特战分队终于遂成作战拯救任务但也付出牺牲近一半战友代价这一显然经由该片军事顾问专家严谨评斟后的细节,基本符合现代特战行动通常战损比参数,更使此刻观影观众陡然顿生对于职业军人一往无前血性担当钦叹敬畏!

    通过中外影视赏析和讨论,读书沙龙中的师友们一致感到应当高扬理性批判客观审视怀疑精神,对于当下当红文化现象不跟风不趋时,牢固树立公民主体意识,冷静观察,理性评判,客观评估,准确定位。在此实践过程当中,同时也建构起了自身的公民素养和伦理规范。

    四、结语

    从“找不到生活目标”到“自我关爱”再到“智慧人生重新设计”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指出:“一个人需要他人以成就自我,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社会关系是他的灵魂实践所需要的支持力量。”而公共图书馆读书沙龙纸本典藏经典的阅读,其价值定位恰恰即在于“生命的体悟与人生的省察”——当都市中一些通常指向自我精神完善目的的多种中产文化社群自发汇聚这一第三空间,如果我們能够善加引领,吸纳善用包括馆藏文献、馆员学识在内的各种文化资源,乘“全民阅读”之东风,藉经典阅读为梁津,以旨在培养个体自我健全人格和精神健康为切入,陶冶公民情操,启迪公民智慧,最终达成个体公民人格独立之养成,公共空间公共事务公民讨论之参与,乃至公民社会基础之构建,则幸莫甚矣!

    参考文献:

    [1][英]伯特兰·罗素.罗素文集(第一卷)[M].王佐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6.

    [2]Michel Foucault, “The Hermeneutic of the Subject”, in Paul Rabinow (ed. ) Ethics: Subjectivity and Truth, London: The Penguin Group, 2000, p.97-98.

    作者简介:王户生(1974-),男,本科,中级,任职于江苏省徐州市图书馆期刊部主任,研究方向:图书馆读者服务,阅读推广。

    相关热词搜索:休憩沙龙心灵读书空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