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土与火的艺术,,美与心灵的触碰

    土与火的艺术,,美与心灵的触碰

    时间:2020-03-30 05:25: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它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得到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钧瓷的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钧瓷入窑时没有任何色彩,一体素净。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摇动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这就是窑变。窑变原理就是釉料矿物在炉火高温下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好的窑变效果的形成需要的因素非常复杂,它需要性能良好的窑炉、器物在窑中的最佳位置及科学的烧成制度等因素巧妙组合,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即使在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人们对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往往是招之不来、不期而至,这也更增添了钧瓷艺术震撼人心的魅力。

    在钧窑的故乡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有一位将生命融入到钧窑的传承和创新中,不断开拓进取,努力追逐完美窑变的钧瓷艺术大师,他就是被称为钧瓷三国政(邢国政的型,辛国政的釉,杨国政的火)中以火为标志的杨国政。因为钧瓷的美贵在窑变,窑变又贵在烧制,“钧瓷的艺术就是火的艺术。钧瓷以窑变为神,而窑变就在于一把火。”

    天生的美来源于对渊远瓷脉的深刻领悟

    杨国政犹如一只鸿鹄,在神垕镇这个流光溢彩、琳琅满目的钧瓷艺术世界,演绎着土与火交融的美丽传奇。出生于钧瓷世家的他,土和泥巴成为他幼小心灵的挚爱,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对钧瓷铭心趣然。自1974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镇办企业,便与钧瓷结下不解之缘。

    1977年,杨国政曾有幸师从天津美院的王之江教授和王麦秆教授。在学习过程中,厂里的条件非常艰苦,再加上雕塑、造型、烧窑等基础工作又很累,其他学员逐渐放弃了,但杨国政始终坚信自己能学会并制作出好的钧瓷,就经常读一些与钧瓷相关的书,不懂的问题也经常向教授请教,这样一直坚持到最后,他的钧瓷技术进步很快。

    凭借着对钧瓷独有的感情和一种执着坚韧的精神,杨国政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在瓷厂邀请两位技术员烧制钧瓷失败后自愿请战,通过不懈努力和对钧瓷的一种独特感情,他第一次就烧出来了个满窑红。只有真正了解钧瓷烧制困难的人才明白“这都是用心苦学出来的”,从那次以后他就被尊称为钧瓷界的“一把火”而名声大噪。

    杨国政的第一次“满窑红”后,仍旧坚持学习、研究、实践。在后来烧制钧瓷的过程中,他还有过意外收获。有一次在烧制过程中雨下得很大,由于用的是弱质煤,温度稳定一段后再升,升一段再停停,过一段时间再升。最终烧出来的钧瓷蓝中透红、红色的顶上有很多小蝴蝶在飞舞,看起来十分美。很多人认为这是烧坏了,但国营禹县瓷厂实验室主任孔铁山看到那件作品时说:“我在国营瓷厂几十年都没有见到过这么好的钧瓷了。”广州美院的教授来看作品,那件钧瓷的口边打破了一小块,但他们只要这件作品不要其它的。

    三十多年的钧瓷制作生涯中,杨国政也经历了失败。同样的人、同样的窑,在季节、风向、燃料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都会烧出不一样的结果,固有“十窑九不成”之说。一天,狂风来袭天气骤然变冷,杨国政没有预料到这一点,还是按照平常的情况去烧制,结果那次的钧瓷没有烧制成功,这次失败让他总结出经验: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改变烧制的温度。在用煤来烧制钧瓷时,当温度达到1200℃时,往往很难再升温,这时杨国政用木柴烧,温度更容易升到1300℃。现在,他对烧出的温度把握与用温度计测量相差不会超过10℃。这就是长期经验的积累炼就的。

    能够制作出最具有“宋代神韵”的钧瓷作品,是对杨国政作品的最高评价,他的作品也因此经常被拿来做旧。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其在制作过程中,曾实验了上千次才得以成功。在实验过程中,杨国政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为了追求作品的宋代神韵,他从不计较成本,也不考虑如何尽快赚钱,只想如何尽快做到最好。

    三十多年来,杨国政始终处在钧瓷生产的第一线,练就了钧瓷生产的十八般武艺,并得出结论:在烧制的过程中应该“三勤”——勤添煤、勤撬火、勤看火。做不成功时,就不停地做实验,做几次实验还不行,就先出去琢磨为什么不成功,然后回来继续做实验,几经反复、不断琢磨、不断实验,最终才能成功。

    自由的品德寄托着一份对生命的执着

    杨国政将每一件钧瓷作品都赋予了生命,而他的每件作品也同样回报他应得的荣誉。

    他创作的作品《长豹线枕》、《孔雀瓶》在河南省旅游产品评比中获优秀奖;作品《双鹤瓶》获农、牧、渔业部级金奖;2005年,在河南省钧瓷文化宣传周展评会上他被聘为专家评委,参展的作品《钧瓷罗汉钵》、《天蓝红斑双系罐》、《玫瑰紫鱼缸》等5件作品获得钧瓷珍品奖;2006年,作品《红斑双系罐》在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中国民间精品展中荣获银奖,作品《月白釉窑变红斑双系罐》荣获首届“超越杯”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作与设计大奖赛银奖,同年,他被河南省中国钧瓷文化节技术能手拉坯与雕塑大赛聘为专家评委,参展的钧瓷作品《古币洗》、《三足炉》、《罗汉钵》荣获珍品奖,《古币钵》、《折边碗》、《菏口洗》获精品奖,《钧魂尊》获旅游产品银奖;2007年,作品《四系罐》被评为陶瓷艺术设计类金奖,同年,在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作品《双沿洗》荣获金奖;2008年9月,第五届禹州市中国钧瓷文化节钧瓷作品展评中《罗汉钵》、《菏口洗》获金奖,生产的钧瓷作品畅销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009年11月,第六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旅游节钧瓷作品展评中,他的《三足炉》、《双系罐》、《玄纹尊》、《笔筒》等五件作品获珍品奖,《菏口碗》、《鸡心碗》等七件作品获精品奖。2010年7月,在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举办的钧瓷文化台湾行钧瓷作品展评会上,杨国政的两件作品荣获金奖,四件作品荣获银奖,八件作品荣获珍品奖;2010年9月,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上,他的一件作品荣获金奖;2010年10月,在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与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质量评审委员会举办的“2010年·河南省艺术陶瓷作品展评会”上,他的三件作品荣获金奖;2010年10月,作品《吉祥尊》在上海世博会河南馆展出,11月,作品《钟式尊》在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主办的“中原之星陶瓷设计艺术与创新大赛”中荣获金奖,12月,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举办的“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他的一件作品荣获金奖。2011年5月,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与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举办的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中,他的一件作品荣获银奖。

    与传统的钧瓷作品相比,杨国政创作的钧瓷作品兼具创新和传统元素,他认为主要原因是他曾参加过中央美院的培训学习,当时学校的老师都很推崇传统艺术形式,这让他对传统理念很重视。因此,他在烧窑时从最传统和最简单作品开始,并不断加以创新研究,最终达到了目前的境界和水平。因为他始终相信,只有在做好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风雨兼程是对祖先的一种崇敬

    杨国政自从走上了一条传承和创新钧瓷的道路后就没有后退的打算。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管理协会会长王爱纯表示:“近年来,由于注浆等工艺的普遍使用,手拉坯制作的越来越少,杨国政一直坚持手拉胚制作,其作品独一无二,从釉上来说厚重、有特点;从型上来说讲究、大气、简洁、精到;从火候上来说,独到、实属奇美,是难得的精品。”

    杨国政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拉坯的心得分几个章节详细记录下来,出版了《中国钧瓷工艺》一书。“我现在又写了一本《钧瓷艺术与工艺流程》,明年就会出版”,杨国政表示,希望这些用心血和汗水总结出来的体会,能使手拉坯这朵艺术奇葩得到更多的传承。

    为有效促进海峡两岸文教、科技等领域交流,文化领域人士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为此,杨国政也一直致力于海峡两岸的钧瓷文化交流活动,很多港澳台地区的博物馆和个人收藏他的钧瓷作品,他们甚至成为交往多年的好朋友,经常共同探讨两岸之间陶瓷文化的发展方向。他提出,只有走出去,请进来,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才能搞好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陶瓷事业。

    而今,有的钧瓷后人只想借钧瓷之名赚钱,完全忽略了钧瓷作为艺术品的价值。杨国政对此很是不解,他认为作为艺术家要先做人,只有德艺双馨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家。

    纵观钧瓷的发展现状,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乱象,有些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工厂,投资很大却没有产生价值,很多烧成的瓷器卖不出去,最终倒闭。因此,杨国政认为做钧瓷首先要做好、做精,不要急于产业化。

    作为钧瓷文化的传承人,杨国政先生虽然不善言辞,但是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着对瓷器文化的热爱,并为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尽自己一份力,让有着几千年传承历史的钧瓷在世界绽放光彩!

    相关热词搜索:触碰心灵艺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