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隐形的翅膀

    隐形的翅膀

    时间:2020-04-03 05:22:5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1993年,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举行会议,商讨未完工的“瓦良格”号的命运,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罗夫向大人物们汇报:“‘瓦良格’。号不可能完工了……”

    “为了将她完工,工厂究竟需要什么?”

    “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

    ……

    2011年,“瓦良格”号仿佛中国戏剧里耳熟能详的“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在经历了18年的风雨洗礼之后,在遥远的东方获得重生。

    ……

    名字背后

    所有的传说,都有一个开始。

    我们所指的“瓦良格”号是原苏联开工的1143.6型航空母舰(时称“重型载机巡洋舰”),曾名为“里加”号,在苏联解体前夕的政局混乱中屡屡更名,直到今天的“瓦良格”号。

    不过翻开历史书籍,会发现“瓦良格”的本意是俄罗斯人对瓦兰人的称呼,而瓦兰人在全世界有一个更震动八方的名字——维京人。在不少地方,这几乎就特指北欧海盗,世人一提到那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日德兰地区的强悍民族,首先就会想到那带角的头盔和巨大的手斧。与一般意义上的海盗不同,维京人不仅仅参与打家劫舍,更实施了广泛的海陆大移民:他们的殖民地远达冰岛、格陵兰岛,甚至传说中还有北美大陆;他们远征英伦三岛——奠定后世英国政治格局的“诺曼征服”实际上牵涉到多股维京人势力的消长,最终的胜利者是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位接受了法国国王册封的维京人公爵;他们以贸易者和掠夺者的双重身份进入俄罗斯,后来受到当地民众的邀请,建立了俄罗斯第一个王朝——留利克王朝;他们一路南下,围攻君士坦丁堡,后来又和东罗马帝国和解,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雇佣军一瓦兰吉禁卫军……可以说,这些维京人,这些“瓦良格”们的命运就是一部漂泊的史诗。那么,而今的“瓦良格”号一路漂泊东行,最终在遥远的中国找到了用武之地,是否冥冥之中重复着那勇武的祖先的航迹呢?

    曾经的“瓦良格”

    其实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瓦良格”这个名字并非第一次使用,历史上一共有五艘以“瓦良格”命名的军舰:

    第一艘“瓦良格”号是俄罗斯近代海上军事力量蓬勃发展的产物,属于“鲍卡伊尔”级巡洋舰,1862年在芬兰的奥卢建成。时值美国内战,该舰在海军中将斯蒂芬·列索夫斯基指挥下,在1863年到1864年间访美,而后在俄罗斯的南线前进方向——地中海服役,经历了一系列武器改装和转任训练舰等变故后,于1886年退役。

    在第一艘“瓦良格”号退出人们的视线十三年后,即1899年,昔日“瓦良格”号造访过的美国为俄罗斯建造的一艘防护巡洋舰下水了。这第二代“瓦良格”号未正式服役就经历了尴尬事件——去接舰的俄罗斯水兵发现在工业高度发达的美国生活如此美好,竟有上百人开小差!后来该舰在1901年正式服役。1905年日俄战争之初,她率领其僚舰“朝鲜人”号炮舰在朝鲜仁川港与日本舰队进行了一场悲壮而英勇的战斗,倔强地自沉。“瓦良格”自此成为一个充满俄罗斯英雄主义的名称。日本将其打捞修复后,命名为“宗谷”号,直到1916年才重新卖给俄罗斯。之后,这艘军舰历经赴英修复、革命波动、英军扣押等风波,最终在1925年拆解。

    虽然前两代“瓦良格”号所属的沙皇时代随风逝去,但红旗之下的苏维埃舰队并没有忘记这个名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的“大型军舰无用论”开始占据海军发展主导地位。为了能够得到大中型舰艇,又不得罪赫鲁晓夫的“导弹万能论”,红海军在戈尔什科夫的领导下玩了一个花招——顺从赫鲁晓夫的意愿,建造导弹舰艇,被西方称为“肯达”级的58型在建造时以驱逐舰类型的名称上了船台,时称“威严”号、“守护”号、“英勇”号、“灵敏”号。然而,“威严”在俄语里有一个同义词——车臣共和国的首府格罗兹尼,而按规定,城市完全可以用来命名巡洋舰。从这个角度讲,红海军一开始就是把这4艘新锐当成巡洋舰的。果然,赫鲁晓夫下台后,后3艘58型均按照巡洋舰标准修改舰名,其中“灵敏”号的新名字就是“再度出山”的“瓦良格”。这艘导弹巡洋舰1965年服役,1990年退役,可谓见证了红海军的兴衰。

    原本“瓦良格”这个光荣的名字接下来就该用在1143.6型航母上,但种种因缘际会之下,这艘航母最终没能进入俄罗斯海上力量序列,而是直接迎来了第五艘“瓦良格”号——1164型“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的三号舰(原名“红色乌克兰”号,但苏联时代终结及乌克兰独立,令这个词汇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目前这第五代“瓦良格”号依旧在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服役,2009年参加了在青-岛举行的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阅舰式。当时,“瓦良格”号航母正静静地停泊在大连。两艘“瓦良格”号同泊一国,却已分属不同国家,不禁让人对那支海上力量曾经的辉煌唏嘘不已。

    其实,苏联时代航母建设的故事也很曲折。正如前文所述,赫鲁晓夫视大型水面舰艇为“铁棺材”,因此红海军的航母、战列舰、巡洋舰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死亡线上挣扎。在“导弹制胜论”的大前提下,红海军被要求优先发展具有导弹打击能力的战略核潜艇,但反过来说,早一步成熟的西方战略核潜艇搭载的“北极星”弹道导弹将会是苏联最大的威胁。于是依靠赫鲁晓夫无法反对的理由,“瓦良格”号航母的“老前辈”——“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便以“反潜巡洋舰”的名义粉墨登场了。该级舰主要搭载卡-25直升机,也曾搭载过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进行试验(不是正式列装)。两艘“莫斯科”级已经退役。

    真正列装雅克-38的是后来被称为“鸟中蝙蝠”的“基辅”级航空母舰(时称“战术航空巡洋舰”)。这个滑稽绰号的由来是,该级舰从外观来看,已经和“瓦良格”号一样,更接近世人常识中的航空母舰形象了,但在这“航母外表”之下,又拥有堪比巡洋舰的强大火力。然而,“收之桑榆”的前提是“失之东隅”,其航空力量无疑弱小了很多,这也与雅克-38的战斗力实在有限而密切相关。如今,“基辅”级“新罗西斯克”号被韩国拆解,而“基辅”号和“明斯克”号在中国的天津与深圳一北一南,同时扮演着主题公园的角色。硕果仅存的“戈尔什科夫”号被印度海军“免费”获得,更名为“维克拉玛蒂亚”号,准备重用,但还是要向俄罗斯支付改装费以及新配备的米格-29K舰载战斗机研发采购费。这笔费用最初是15亿美元(含改装费7亿多美元),最新的协议是24亿美元,而且还有攀升的可能,至于交付日期也从原定的2008年推迟到了“最早2012年”。这个近乎闹剧的事件充分说明了一个古老的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目前惟一在俄罗斯海军服役的

    航母是“瓦良格”号的“大姐”——1143.5型“重型载机巡洋舰”“库兹涅佐夫”号。而在她们之后的俄罗斯第四代航母——计划安装弹射器和核动力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已于1992年“被骗”拆毁。可以说,在历代苏联航母中,目前只有“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堪称“修成正果”——当然,如果“维克拉玛蒂亚”号能够“顺利延期人役”的话,那么“俄制航母俱乐部”中还可以增加一个焕然一新的成员。

    东方篇章

    在苏联/俄罗斯出口的各级具有航母性质的舰艇中,“新罗西斯克”号和“明斯克”号原由韩国购买予以拆解(后来“明斯克”号在金融危机期间被韩国转卖给中国,算是“逃得一劫”);“基辅”号则是由中国直接购买的,尚算顺利;“戈尔什科夫”号归属印度的过程虽然纠纷不断,甚至引出印度海军准将中了俄罗斯“美人计”而出高价之类的桃色丑闻,但基本上还是经济问题。唯独不断上演着“柳暗花明”剧情的就是“瓦良格”号的东渡之旅。

    1998年澳门创律公司在竞标中以2000万美元从乌克兰购买到了完工68%左右的“瓦良格”号,以便建设一个“赌场之类的大型海上综合旅游娱乐设施”,但在1999年开始归国之时,在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问题上陷入了与北约成员国土耳其的纠纷。中土谈判长达1年半,直到2001年底才获准通过。2002年,“瓦良格”号到达中国。至此,艰辛的归途完成,但这只不过是“瓦良格”号命运之旅的又一个开始。种种事态变化之后,2005年“瓦良格”号被送入大连造船厂,涂上海军灰。直到今天,我们看到了“瓦良格”号又一次昂首出航。其实,这只是又一个阶段性转折而已,“瓦良格”号的军旅生涯终将继续,只不过这次是在五星红旗之下……

    由于航母体积庞大,在当今侦察手段和信息传递便捷的时代很难完全保密,尽管官方没有充分披露“用于科研和训练”的“瓦良格”号的所有细节,但我们依旧可以从公开渠道获知一些外观方面的变化,结合我国海军装备发展和造船工业成就,看一看在五星红旗之下的“瓦良格”号会成为什么样子。

    目前“瓦良格”号外表可观察到的最突出的新增设备是其近防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

    在近防武器方面,最核心的当属新型多管近防炮(比较流行的说法是11管30毫米)和类似FL-3000N的18联装近防导弹系统。新型多管近防炮的技术显然源于已广泛装备中国海军新型驱护舰的730型近防炮。后者实现了7管30毫米加特林火炮与火控雷达、光电观瞄设备共架,射速约4200发/分,反导有效杀伤距离约1.5~2公里。近防导弹系统虽然类似珠海航展上披露的FL-3000N(由24联装缩减为18联装),但目前中国海军舰艇尚未正式装备。对比公开资料和国外同型武器,其有效拦截距离约10公里左右,正好可以与多管近防炮形成两道近程反导防空圈。根据披露的照片来看,两种武器分别安装在“瓦良格”号舰体四角平台上(多管近防炮似乎限于空间结构,安装3部;近防导弹系统似乎安装4部)。除此以外,并未看到更远射程的防空武器。这表明,中国海军已走出了原苏联航母片面强调单舰战斗力的误区,未来的中国航母编队将更类似西方同类系统的武器配置方式——航空兵负责远程制空,护航舰队支撑区域防空,航母本身仅具备可靠的点防空能力,不需要航母为自身的安全而“全方位单打独斗”,故摈弃了“基辅”级那种看似威风凛凛、实则削弱航空能力的巡洋舰级别的导弹发射装置。

    在电子设备方面,“瓦良格”号已安装四面巨大的弧形罩相控阵雷达,鉴于我国没有研制舰载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消息,笔者推测应该是衍生自052C型防空驱逐舰相关系统的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至少400公里范围内同时跟踪数百个空中、水面目标的能力,能够为暂时缺少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航母编队提供一定的空情保障。此外,为了减少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长时间开机的损耗,主桅顶部安装了一部第三代驱护舰上常见的三坐标雷达,承担日常值班任务。而同时舰岛上出现的大量球状天线罩也证明,目前“瓦良格”号已配备了必要的卫星通讯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加上陆续安装竖起巨型天线,以及推测内部装有配合这些先进探测设备的全舰综合指挥系统乃至舰队指挥系统,可谓充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战争形态。

    当然,这意味着我们将无法看到一种充满古典美学的武器林立的“大杀器”了。在数年前,美国海军曾有人撰文哀叹“现在的军舰太不像军舰”“缺少军舰的气势”。不可否认,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比如面对严重缺乏海军知识的非洲海盗),一艘武器内置、外表光滑以便于雷达低可探测性设计的驱逐舰,其威慑力未必超过一艘枪炮林立的巡逻艇,用舰艇外观美学的观点,也可以论证类似苏联“武装到牙齿”的“卡拉”级巡洋舰的威慑力优势。但随着战争时代的发展,战舰的设计必然要跟上技术发展和军队需求的步伐。强悍的外表在严酷的信息化战场上不得不让位于更精密、科学的配置,“瓦良格”号在中国发生的变化,无不是新技术新理念的结果。

    那么,在信息化战争形态下,“瓦良格”号的使命又是什么呢?在她之前,中国拆解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号和两艘“基辅”级航母主题公园均不能算中国海军的航母,万事开头难,很多事情只有实践过才能得到第一手的经验。因此,“瓦良格”号必然带有试验性质,尤其是培养航母运用经验。

    另外,“瓦良格”号作为中国首艘航母,必然要承担训练使命。去年10月,中国海军新型生活保障船下水,其舷号88暗示将承担部分训练任务。鉴于该船没有武装,却拥有极大的载客量,因此极适合远程伴随航行,以多班倒的形式加强海军舰艇训练效果。既然其正式名称是“生活保障船”,那么伴随保障的对象是谁?何种舰艇编队需要如此之大的船只进行“生活保障”?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从未有过“瓦良格”号这等体格的大型军舰,既然已按照实战要求配置了作战设施,并稳步推进着舰载机开发,那么中国没有理由仅仅将“瓦良格”号作为纯粹的“训练舰”或“试验舰”。事实上,随着海外利益和对外交流的拓展,中国的海上国防建设已经从地理上的海上边疆逐步向利益边疆延伸,“瓦良格”号乃至未来中国国产航母也必将被合理应用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消除中国海上利益遭受的威胁。

    展望

    “我们的航母在哪里?”这一直被认为是带有帝国主义侵略色彩的语句。有些西方势力却以己之心,度他人之意,认为中国拥有航空母舰就是“对和平的威胁”。其实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确能威胁到某些东西,不过不是和平本身,而是以部分西方霸权利益为基础的“海上力量平衡”——平衡总是不断变化调整的,美国的海上崛起始于1812年战争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之后历经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的血雨腥风,直到第二次中东战争才彻底终结了“日不落帝国”。这期间,两者固然有直接的军事对抗,但更多的表现形式是牵制、合作与共存。政治地位“洗牌”以经济实力为基础,虽然可能以军事实力为工具,但绝不是必然威胁到和平。

    “瓦良格”号此次起航,是中国海军壮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立足于由她贡献的经验,国产航母的设计研发必然逐步酝酿。毕竟重大国防装备不能受制于人,面对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瓦良格”号远不能像世界海军强国那样,通过轮换战备值班来保持不间断的海上力量维持与威慑。这就意味着,航母国产化势在必行,由此,又一个具备充分想象空间的话题开始了……

    相关热词搜索:隐形翅膀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