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国外热钱图谋“粮价洼地”

    国外热钱图谋“粮价洼地”

    时间:2020-04-19 05:23: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我国成为全球粮价洼地

    2008年6月22日上午,青岛海关关员在打开一箱福建省某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申报出口到泰国的氧化锌进行查验时,发现这些白色粉末十分可疑。

    “氧化锌没有气味,这些质地细腻的粉末闻起来却有面粉的香味。”一位关员对此感觉可疑。经过成分鉴定,果然是小麦粉。犯罪嫌疑人承认,从今年起,他们将小麦粉伪报成氧化锌,先后出口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总计2288吨。

    这是青岛海关查获的第一起粮食出口走私案,涉案粮食数额之大十分罕见。

    今年以来,粮食走私已经成为一种新现象。从4月30日开始,海关总署连续通报了拱北、杭州、宁波等海关查处粮食走私的情况。仅6月份,广州黄埔老港海关就连续查获7起。6月2日,满洲里海关截获350吨企图伪装成水泥走私出口的面粉和大米。

    “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行临时性的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这些配额主要掌握在中粮集团手中,其他人想赚粮食差价,只能打走私的主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粮价的洼地。国内外价差过大,激发了粮食走私的冲动。”

    目前,小麦粉国内、国际价格相差20%;国际市场上每公斤大米零售价格比国内高出3~4倍。

    虽然在粮食走私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有100%的利润,但是曹建海认为,走私太难,无需过虑,而国内粮食价格过低潜藏的最大风险,是给国际热钱提供了兴风作浪的土壤。“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热钱追逐的对象。投机资本从没有投资前景的楼市与股市退出后,下一个进入的领域就是粮食市场。”

    国退民进

    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说:“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眼下,一些投机资本正在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市场嗅觉最敏锐的高盛最近在忙什么?答案是:养猪!据公开报道,高盛近期斥资2亿美元~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分析人士指出,高盛“跑马圈猪”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PE(私募股权基金)的终极目标是参股各类大型农业企业,向中国农业的上、中、下游全方位渗透,养猪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由于猪肉与粮食的密切互动关系,高盛等于同时加强了对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

    “在现有体制和政策条件下,热钱进入我国粮食领域的通道非常多。例如从事粮食购销、储运、加工,承包或收购农耕地,购买粮食期货,涉农金融等。”曹建海分析道。从今年开始,世贸组织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已结束,最近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开始向中储粮这一中国最大的粮食储备企业频频发起猛攻。“他们一方面建立粮食加工流通企业,一方面开始寻找粮源,中储粮是他们合作的首选对象。”

    虽然发改委农经司官员已经明确表态中储粮绝无可能让外商染指,但中储粮总经理包克辛却无奈地表示,即使跨国粮商不与中储粮合作,也可以收购地方粮食企业来获取粮源。包克辛说,如果不采取措施,3年后局面可能没法控制,跨国公司会成为中国粮食加工销售的龙头。

    而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地方上取消了财政支持,很多县级粮企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负债沉重,职工生活困难。在此情况下,积极引进外资盘活企业成为首选。

    中国粮食体制经历几次改革,均以放开粮食经营、实行政企分开为目标。最彻底的一次发生在2004年。媒体回顾称,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国退民进”运动。虽然粮食危机爆发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但在2005年,包括粮食企业在内的农业企业被排除在国家安全行业之外,不需要国家绝对控股。直到2008年上半年,一些地方政府仍在进一步展开粮食流通企业的私营化改革。在产粮大省吉林,省粮食局决定没有实行改制的643个国有粮食企业,今年底全部退出国有。

    统计数据显示,在进入统计范围的7260个大米加工企业中,国有企业占13.5%,民营企业占86.1%。2815个小麦粉企业中,国有企业占11.6%,民营企业占87.2%。

    据悉,隶属ADM公司的益海嘉里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并在江苏等省准备建立大型粮食收储加工基地。另一大国际粮商嘉吉公司在中国已经参股或控制了13家饲料厂、4家化肥厂、2家玉米加工厂等,累计在华农业实体企业达27家。

    农药、化肥、薄膜、种子、油、电——种植——购销运储——加工或零售,这是曹建海画出的粮食产业链。从下游环节来看,近些年,四大粮商通过期货市场掌控世界大豆价格,造成中国油脂加工企业亏损,然后展开大规模并购。目前,它们已经控制了中国80%大豆压榨能力,国内植物油生产和销售终端,基本上控制在外资手中。现在它们借此加快建立或收购面粉厂、大米加工厂,通过植物油的销售渠道进入中国粮食流通市场。从上游看,跨国公司则控制了我国化肥生产及关键原材料的定价权,并通过联合国内垄断集团拉高化肥价格。2007年以来,在粮食收购价格上涨不过5%的情况下,化肥价格上涨幅度大部分在50%~72%之间。

    从2000年底《种子法》颁布至今,种子行业开始真正进入市场化的阶段。国家打破了由国有种子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类民营种子企业纷纷成立,外资种子公司也拉开了在中国种业激烈竞争的序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注册的外资种子企业已有70余家,跨国种业公司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我国的种业布阵。在一些地方,田间地头除了少量地域性比较强的种子品种外,已经很少见到纯粹的国产玉米种子。

    随着粮食危机的升级,直接进入粮食种植领域,租田置地,圈山买水,建立合资农场,也成为国外投资机构长期投资农业产品的另一个新方向。

    “目前直接进入种植环节的投资还不多,他们也未必种粮食,而是什么赚钱先种什么,等粮价一涨再换成粮食。无论种什么,圈地是最关键的。”曹建海说。

    伺机而动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截至2008年3月底,我国热钱规模大约为1.75万亿美元。曹建海认为,目前,国际热钱主要沉淀在国内商业银行体系,高利贷的资金拆借是热钱追逐暴利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信贷政策的调整,一旦热钱退出国内高利贷市场,下一步将指向价格上涨潜力最大的粮食市场。

    “其实两年前我就告诉很多人看好农产品涨价,因为房产和粮食产业都需要使用土地,房价高涨必然带动食品价格的比价复归,粮价至少有一倍的上升空间。今年年初,我关注了很多产品的价格,发现只有粮食和林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最小,上升空间最大,因此判断基金很可能要进入这两个领域。”曹建海分析道。

    而热钱进入的方式,既有超短期的从事现货粮食囤积获取价差或期货交易,更主要的是利用现行外资政策,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方式投资国内粮食和农业领域,实现直接投资和随机退出的长、短结合。可见,如果投机机会合适,热钱完全可能通过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各路资金进入我国粮食市场推高粮价的情况,目前看来还不是非常明显,尚处于伺机而动之际。如何有效地狙击热钱觊觎中国粮食产业?曹建海认为,当前我国小麦的绝对价位,不仅大大低于国际麦价,甚至比不上中国1996年的小麦价格水平。应该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限制和收紧外资进入农业及其上下游行业投资,在粮食生产的上下游培植国有控股企业。

    (摘自《新民周刊》本刊有删节)

    相关热词搜索:粮价洼地图谋热钱国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