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西方新神话主义作品《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研究

    西方新神话主义作品《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研究

    时间:2020-04-22 05:17: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作为一种反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运动,新神话主义的出现无疑为其他被西方社会压抑已久的非基督教文化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中国文化的复兴思潮也不断涌现。本文通过研究新神话主义代表作品《哈利波特》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来发掘中国文化复兴的迹象,进而提出中国文化复兴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神话主义;中国文化复兴;《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的问世在文学界及神话学界引起了惊涛骇浪,并把新神话主义作品推向了人们关注的极点。《哈利·波特》曾被叶舒宪先生称为“后文学时代的文学奇迹”。作品不仅弥漫着“巫师”,“巫术”这些鲜为人见的神秘元素,更是充满了基督教文化以外的非基督教或者非西方文化的信仰中的神祗和人物形象,其中中国文化元素便是其凸显出来的非基督教文化元素之一。中国文化元素在最具代表性的西方新神话主义作品中的屡次出现正能反映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那就是中国文化再次受到世界的关注。

    一、中国文化的兴衰与复苏契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到公元前500年左右,中国文明基本上确立。“从根本上讲,中国文明是独立兴起的”。正因为中国文明很少受到外来文明影响,所以才得以迅速平稳地发展。到了西汉时期,丝绸之路成了连接中西方的经济和文化的纽带,使西方世界日渐了解到之前陌生的这个东方强国。后来佛教和基督教的传入更是加大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直到清朝年间,中国一直作为文化强国屹立在东方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供奉者与交流使者。到清朝后期,中国日渐衰弱,中国文化也随之退出世界关注的舞台。新兴科技的发展使西方国家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地区,长期下来,形成了近代的西方文化霸权的历史现状。西方文化霸权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可以说是经历了“软硬兼施”的发展过程。初期,西方的对外扩张主要是通过基督教的传播而实现的,这种文化渗透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后,西方列强通过统治殖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方式试图控制并进而消灭殖民地区的本土文化。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处处以强势文化的身份排斥各种非基督教文化,并试图同化并代替它们。

    然而,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在文化方面不仅体现出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力,更使西方文化霸权凸显出掩盖不住的弊端和缺点。文化的繁荣需要遵守其发展规律,世界的和谐需要各种文化的共通与共融。这一时代需求迫切需要各种非基督教文化的再次崛起。

    新神话主义的出现给了一些非基督教文化以外的文化,包括中国文化一个重新被关注并复苏的契机。“新神话主义”是相对于20世纪前期的神话复兴运动而言的一场新的文化浪潮。叶舒宪先生认为:“这些作者的灵感和思路无一不是直接来源于新时代运动”。新时代运动的最大特征就是反叛和取代以白人为最高文明代表的欧洲中心主义历史观,让非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来取而代之。作为新神话主义的代表作品,《哈利波特》系列中出现的多个中国元素无疑透露出中国文化复兴的迹象。

    二、《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中国元素

    文化的影响力是隐性的,渗透性的。虽然各种非基督教文化在西方一直作为被压抑被排斥的对象,但在新神话主义的影响下,非基督教文化日渐摆脱枷锁,体现在西方世界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哈利波特》作为新神话主义的文学代表,更是显露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

    (一)《哈利波特4》三强争霸赛中的中国火球龙

    在《哈利波特4》中的三强争霸赛中,龙作为魔法师的助手,在比赛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显然不符合西方文化中龙的特征。

    在西方文化中,龙是凶残险恶的庞大动物,是人们一直要去战胜并除掉的邪恶势力的象征。例如在英国诗歌《贝尔武夫》中,贝尔武夫为民除害杀掉恶魔成为国王后,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威胁到他的王国的动物,那就是一条会喷火的恶龙。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贝尔武夫无所畏惧,与火龙浴血奋战,最后终于消灭了火龙。作为贪婪与守护的化身,龙在西方英雄们的世界永远是牺牲品,因为只有打败了龙才可以获得财富,荣耀和地位。希腊神话中守护金苹果的百头龙和守护金羊毛的巨龙皆属于此类。英格兰的守护圣徒圣乔治也是因为英勇的除掉了祸害百姓的龙而闻名的。在《圣经>中迷惑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的魔鬼撒旦也被称为是“the great dragon”。由此可见,西方人眼里的龙就是一个阻挠人们迈向成功的负面势力。

    在中国,龙代表一种超自然的神圣力量的存在,它的文化地位毋庸置疑。炎黄子孙被称为是龙的传人,古代帝王身着龙袍,被喻为真龙天子。龙是吉祥与顺利的化身,诸如“龙凤呈祥”“龙马精神”“攀龙附凤”“望子成龙”这些成语与无不体现出人们对龙的尊重和崇拜。龙在《哈利波特》中以魔法师助手的身份出现,是正面势力的象征,更符合中国文化中龙的形象特征。

    (二)哈利的初恋女友张秋

    对于《哈利波特》中的众多人物,作者赋予他们不同的血统与种族,其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角色便是张秋。张秋不仅有着中国人的面孔: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更是体现出中国女孩典型的特征:聪明智慧,乖巧恬静,坚强勇敢但有时却缺乏主见。作为主人公哈利的初恋女友,张秋从某种程度上象征着英雄心中的女神形象。张秋的名字也特别具有中国特征,把中国的姓氏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文化的传承符号,中国的姓氏文化在世界史上是独树一帜的,没有哪个国家的姓氏文化能够像中国姓氏文化这么丰富,这么有内涵。每个姓氏的背后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张”姓在中国百家姓属于大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张姓“其公认的血缘系祖是上古时代最伟大的帝王黄帝”。据说是黄帝的儿子挥发明了弓,而后被封为监造弓箭的“弓正”官,后被赐姓“张”。千年之后的今天,张姓的人数已占据中国越百分之十的人口。在中国,姓氏不仅代表着一个人的出生血缘,也不只是代表一个家庭的家族体系,而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哈利波特6》中的中国大红灯笼

    在《哈利波特6》中,在霍格拉斯的晚会上,挂着一排特别具有中国特征的大红灯笼。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品,红灯笼最早出现在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如今,灯笼已发展成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红色的灯笼主要用在一些喜庆的场合,比如:婚礼,春节,元宵节等,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因为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热情,奔放,吉祥与幸运。人们习惯赋予美好的事物以红色,比如:嫁妆,对联,红包,红妆等。

    在西方,几乎所有的节日都和基督教有关,在各种装饰物上也是以基督教圣物为主导,如圣诞树,十字架等。红色很少会与这些节日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方文化中,红色代表着暴力与血腥,是一种罪恶与恐怖的象征。因此,《哈利波特》中悬挂在霍格拉斯舞会上的大红灯笼更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习惯和标准。

    (四)《哈利波特7》中出现的皮影画

    在《哈利波特7》中,有一个场景会让中国观众过目不忘,那就是在传说中的三兄弟与死神的对抗中,出现了中国传统的独具特色的皮影戏元素。皮影俗称“影子戏”,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到了元朝时期,皮影开始传入西亚与欧洲。在电影被发明之前,皮影一直作为一种倍受群众喜爱的娱乐形式而在民间广泛流传,如今皮影戏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利波特7》中,“死亡圣器”的故事由中国味十足的皮影动画演绎出来,皮影形式出现的三个小人,桥,树,死神和房屋等不仅为这一魔幻故事增添了神秘感,更是为作品增加了独具魅力的中国色彩。

    三、中国文化的复兴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作为新神话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哈利波特》不仅体现出对基督教一神教统治的反叛,更是体现出对其它非基督教文化和非西方文化的认可与重视。虽然西方新神话主义在否认基督教一神教统治的同时,给予其它的非基督教和非西方的文化一个重新被发现被认识的机会,但是,这些被压抑已久的文化如何能够利用这一契机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上,我们大都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方针,而对于如何传播并发扬中国文化的问题至今还缺乏一个相对完美的答案。虽然金民卿教授提倡的“送去主义”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方法,但笔者认为,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载体,中国文化的“送去主义”不仅要择优而取,更应该讲究方式方法,恰当的传播载体将会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传播途径多样化,渗透层面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利用西方新神话主义运动带来的这一契机,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耸立于世界舞台,为实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平等与共融增添强劲的一笔。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文化哈利波特元素主义神话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