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形势判断

    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形势判断

    时间:2020-05-24 05:19:4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当今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放慢,整个世界经济滞涨压力上升,就业压力增加。中国投资拉动效应逐步减弱,工业过剩压力逐步显现,制造业疲软,房地产市场陷入僵局。在这样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怎样正确判断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

    一、世界经济衰退的形势判断

    一方面,我们不可否认发达经济体有其先进性的一面,资本主义经济是以私有制为主体,讲究藏富于民,提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这种社会经济制度有别于封建社会的苛捐杂税、国强民穷,也有别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它标榜民主、自由,所以似乎更能激发民间创造财富的活力。但是,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多年来在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金融结构和财政结构等各个层面上也有其弊端,尤其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这种弊端就暴露无余。

    1.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方式,以消费拉动为基本特征。过度消费意味着低储蓄并导致过度借贷。过度借贷持续恶化便形成债务危机。如果要克服经济危机,发达经济体必须提高其储蓄率。然而在长期崇尚消费的经济体中,提高储蓄率绝非一蹴而就;提高储蓄率本身,也正是一个经济紧缩的过程,这会大大延缓经济恢复的步伐。

    2.经济结构上的弊端是在追求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价值取向扭曲。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发达经济体掀起并主导经济全球化浪潮。这一浪潮导致全球分工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生产链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重组。发达经济体主要集中于发展高端制造业、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同时致力于“制造”并向其他国家输出各类“规则”、“标准”和“秩序”;它使广大新兴经济体主要依赖低廉的劳动成本,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从事传统的制造业,并被动地接受各种冠以“国际惯例”、“最佳实践”等基于发达经济体之实践和价值标准之上的规则、标准和秩序。现在,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产出中的增量贡献继续超过发达经济体,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完全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发展模式已趋式微。面对这一事实,发达国家不得不提出调整产业结构,但要调整产业结构,同时调整劳动力市场结构,同样绝非短时期内所能完成。

    3.金融结构上的弊端就是过高的杠杆化。但是去杠杆化所需的资本只能得自实体经济的储蓄,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4.财政结构上的弊病是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率和高债务率。但是如果要平衡预算,则必须减少支出,增加税收。这意味着要裁减公职人员,减少福利支出,缩减政府投资,这会导致削减需求,增加失业。同时,如果增加税收,会增加居民与企业的负担,带来社会动荡,抗议、罢工和社会对抗会接踵而来。

    因此,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长期性已趋成共识,目前多名美国央行官员与经济学家在分析、比较了上世纪十余次经济危机特别是30年代和70年代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和恢复进程之后,明确指出,后危机时期将有“至少十年的过渡期”。

    二、对中国经济低速增长的形势判断

    如果我们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金融结构和财政结构等方面审视自己,也会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政策取向。

    1.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以投资和出口需求拉动为特征,且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维持。事实证明,这种过分依赖外需而忽视内需,重投资轻消费,重第二产业而忽视第一、第三产业,重大企业而忽视中小企业,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的结构性不合理现象,必然难以为继。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13日在美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发的《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重要讲话,其中讲到“新兴市场国家应该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们应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2.中国经济结构,在中央一揽子投资计划的强力推动下,在实现预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却在一些领域也付出了结构恶化的代价。其一,是由于生产和消费脱节,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不能适应,最终导致生产能力超过消费能力。其二,是产能过剩的矛盾进一步突出。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拉动,增长过快,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问题。产能过剩逐步显现。其三,是非国有投资增长慢于国有投资增长速度,投资主体单一,无法激发民间整体创造财富的活力。市场不容乐观的形势已在倒逼中国开始经济战略转型。所以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出台了抑制产能过剩、推动机制创新、制定产业规划、推进区域协调等一系列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改革措施和规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可以预见,未来更多资金资源可能会流向一些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及其中小企业等等。

    3.中国金融结构的不合理,表现在历年信贷规模扩张过快,致使物价上涨较快;同时一些大型基建项目吞噬巨额资金、负债累累,形成潜在坏账。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消除通胀的货币条件。

    4.中国财政结构的不合理,表现在税赋太重从而抑制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同时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结构性减税等措施,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李扬.全球经济长期波动可能延续5至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

    [2]洪平凡.全球80名经济学家谈世界经济,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2010.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形势世界经济中国判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