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汇总

    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汇总

    时间:2021-08-22 22:53: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五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1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 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0 4.08=4.080 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2.练习十三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 评价鼓励。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

    ←——————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

    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 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

    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5.1”假期情景 ,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

    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

    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_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 探索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

    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

    1、小数是怎么来的。(怎么产生的)

    2、什么叫小数?(小数的意义)

    3、小数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师生分析问题

    1、师生小结小数的意义

    (1)象“0.1、0.3、0.9”这些小数叫1位小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1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象“0.01、0.04、0.18”这些小数叫2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2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3)象“0.001、0.015、0.219”这些小数叫3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3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学习小数的写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考考你”;(练一练)第1题

    2、用米做单位测量同桌的高度;

    3、菜市场买菜统计表。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小结

    1、了解小数的历史。(小资料)

    【了解小数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学了小数这节课,能谈谈你知道了些什么吗?

    五、作业布置

    1、从生活中记录一些小数,明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2、完成《作业本》

    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 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0.1米,3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米=0.3米 ……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师生交流后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三位小数。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的数,那么两位、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些两位小数为材料,继续研究。

    (1)教师继续出示米尺的放大图。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进行反馈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 04、0.01这种两位小数来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米。

    (2)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3、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交流说说对小数的理解。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1。同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及小数的意义,那你们知道小数的历史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小数的发展史。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的。

    2、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小数。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 )元 ( )千克 ( )厘米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还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小数的读写法,理解小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目标: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教学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

    教学过程:

    为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这一环节分两步,第一步观察情境,读写小数。

    课件出示信息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各种鸟蛋的质量,接着追问:你是怎样读写这些小数的?学生试着读写小数。教师随时订正学生读写小数的方法。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位小数的读写方法,在此不必做过多讲解,放手让学生在读写的过程中总结出小数的读写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

    第二步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0.25千克中的0.25表示什么意思?0.365千克中的0.365表示什么意思?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这一环节分 两步,第一步认识两位小数的意义。

    这一步分四个小环节,第1个小环节,首先引导学生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0.25表示什么意思,首先要弄清0.01表示什么?(板书0.250.01)

    第2个小环节,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提问】: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

    先请同学回答,学生应该知道0.1与1/10的关系,再让学生慢慢过渡到0.01与1/100的关系。

    (师板书:0.1——1/10 0.01——1/100)

    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提问:我们知道了0.01就是1/100,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吗?它表示什么?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0.25就是25/100,也就是25个1/100。

    板书:0.25 25/100

    第3个小环节,多媒体出示0.05、0.10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板书:0.05 5/100  0.10 10/100

    第4个小环节,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先小组交流,请不同的同学说出自己想法,再进行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一个小数的意义,我们通过对一位小数意义的复习,过渡到对两位小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时候将数学知识串联起来。第二步,认识三位小数的意义。

    这一步分四个小步,第一个小步【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猜想:那么0.001表示什么?0.365表示什么?

    直接让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到三位小数。

    第二小步,教师多媒体出示大正方体塑料块动态平均分产生0.365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0.365就是365个1/1000,也就是365/1000。

    第三小步,多媒体出示0.305、0.360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看着多媒体的方块图数一数。

    第四小步,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在复习一位小数意义,学习二位小数意义之后,可以通过自学,自己探索发现三位小数的意义,这利于学生归纳,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0.25和0.365这样的小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小数吗?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从而知道:像0.1 、0.250.365这样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并出示课题: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塑料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以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数的寻找和理解,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感受小数应用于生活的广泛性。第四个环节,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我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自主练习1”,这是练习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完成练习,了解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情况。

    第二个是“自主练习2”,借助学具巩固小数的意义,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每个小数的意义,关注学生对小数意义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自主练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将新学习的知识点都适当的安排习题,可以检测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

    四、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分享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总结了经验和方法。

    为直观,简单,适合全班同学完成。

    自主练习12题

    这是思考题,对今天学习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让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练习。

    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经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

    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成问题 激兴导入

    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部分内容吗?

    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向哪移?变化?)

    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清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思考,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去。)

    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

    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

    (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索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

    0.009米=(9)毫米 ①

    0.09米=(90)毫米 ②

    0.9米=(900)毫米 ③   9米=(9000)毫米 ④

    1、推导右移规律。

    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上往下观察

    (1)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分别把3式与1式、4式与1式作比较再研究提出的问题。

    生讨论。

    整理并总结出右移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2、推导左移规律。

    (1)猜测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会变大,猜一猜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有什么变化?

    共同验证

    整体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越变越小。

    (2)引导学生借助整数部分,从下往上观察

    小组讨论交流: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

    (全班交流)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数学语言讲究精确,师强调缩小到原数的 )

    分别把2式与4式、1式与4式作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

    同桌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并总结出左移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3)抢答填空题。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4)拓展:利用这个规律说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3、记忆规律。

    (1)用最短的时间记忆规律

    (2)和同学们分享记忆小窍门。

    (3)、一起总结小数点歌谣

    小数点,真调皮,右移一(位)二(位)三(位)……扩大十(10倍)、百(100倍)、千(1000倍);左移一(位)二(位)三(位)缩小十()、百()、千()……

    (4)选择性地提问规律。

    4、解答课始提出的疑问。

    我们课始的疑问有答案了吗?

    擦掉问号改成感叹号。

    质疑: 小数点无论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用数字“0”补齐。

    三、巩固应用 内化新知

    1、帮助师徒四人闯过数学王国的关卡。

    2、帮助小猪快餐店解决困难。

    快餐店价格中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让价位变低。

    (设计意图:多层次练习,是加强对新规律的巩固和运用,达到活学活用,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形象方法记住小数点向右移,原数变大,小数点向左移,原数变小,加强记忆效果,并利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思维习惯)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一起看看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也是进行单位换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数的另一性质,它与前面所学的小数性质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是学习小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选择了金箍棒的变化这一情境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考和理解问题。同时以完整的、学生熟悉的、又非常感兴趣的情境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自主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因为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单位名称换算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所以学生对于小数的大小是有认识的。学生能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蕴含什么规律,学生还不清楚,还不能把小数点移动和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建立联系。因此,我在设计时,用的是金箍棒变化的情境,借助长度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构。

    (1)出示例5:

    师:同学们喜欢看连环画吗?(喜欢)、大家请看:这是西游记里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 (生讲:一只小妖手持大锤对孙悟空说: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说:休想,看我金箍棒!他边说边从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长0.009米。孙悟空说:变!他边说边把金箍棒抛向空中,金箍棒变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孙悟空又说:变!金箍棒又变成了0.9米。小妖惊呆了。孙悟空再大声一吼:看棒!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小妖还来不及反映,“哇!”的一声,就被金箍棒。)

    这里有一组数据显示金箍棒变长的过程,谁发现了?

    师板:(0.009米, 0.09米, 0.9米, 9米,)  观察这组数据,看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位数不同,大小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说的不错,这主要因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师板:小数点移动(齐读)

    二、小组合作,发现总结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我们接着来研究,师问: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吗?你能比划0.009米的长度吗?为了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小数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把这些小数换算成整数,用毫米来表示。

    师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请同学们从上往下观察这组数,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组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进行合作,组长主持,记录员做好记录。

    出示大屏幕;快乐合作:

    从上往下看,以第1式为标准,第2、3、4式分别同第1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2)小组讨论

    (3)小组交流汇报

    小组一:(以第1式为标准,第2式同第1式比较,0.009米变为0.09米,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毫米变为90毫米,扩大到原数的10倍-----)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小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3、拓展延伸,小组合作

    (1)猜想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会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小数会缩小)

    我们一起来验证。

    (2)验证猜想

    讨论:

    从下往上看,以第4式为标准,第3、2、1式分别同第4式比较,等号右边的数有什么变化,等号左边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原来的数怎样?

    (3)小组合作

    (4)小组汇报交流

    小组1(以第4 式为标准,第3式同第4式比较,9米变为0.9米,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等号右边的9000毫米变为900毫米,缩小到原数的1/10----)

    小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齐声读规律

    把书打开到61页,完善书下面的内容。

    为了方便我们记忆,老师把它编成儿歌,大家请看。

    (5)出示四句歌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咱们班同学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能有信心用规律解决碰见的数学问题吗?咱们来个小比赛,谁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数点移到位数字的左边后填空

    (1)36.8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5.41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3)128.6变为(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 )。

    2、判断

    (1)把5.6扩大它的10倍是560。( )

    (2)把1.502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就缩小10。 ( )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 )

    3、选择

    (1)把5.0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 )。

    A、扩大到原数的10倍 B、缩小到原数的

    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D、缩小到原数的

    (2)把的一位数先扩大10倍,再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是( )。

    A、9 B、 0.9 C、900 D、 9000

    (3)把0.717的小数点去掉后,再向左移动三位, 这个数与0.717比较( )。

    A、缩小到原数的 B、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C、相等

    4、思考题:

    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4.02,原来的小数是( )。

    四、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2

    第一、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计算教学。李老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学目标。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题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计算题的普遍特征,学生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练,学生的兴致会提不起来,学习就显得很被动。而王老师的情景创设比较成功。课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了起来。让学生在主动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超市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然后运用学生最喜爱的闯关题和抽卡比大小游戏,不断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成为本课的特点。

    第二、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看,李老师创设了现实超市购物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有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这样的教学是建立在旧知迁移的基础上的。而这种情境的创设,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到“教材中的数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能为探究新知识服务。另外,教学完小数加减法后,老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在做中,说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上来看,李老师开展了一连串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新知,让学生在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的基础上进行闯关游戏。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总结收获,巩固新知。

    四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3

    1、讲清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如讲解例题:53.40 -49.80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关注学生学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着重关注的学习过程,注重挖掘利用学生练习中生成的错误,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学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让所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

    4、石老师的课挖得深、挖得透,努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石老师的课让人看到了课中的挖掘思维含量,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她的课就在于不只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导学生探究出法则背后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总是在老师的设疑中步步深入,学生经历了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的思考过程,这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在研究科学、自主建构知识。李老师的课挖的透,还在于问题设计得好,问题设计的有空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所以,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和锻炼。

    5、和谐的师生的关系。

    课堂是学生的,就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思考、发现。数学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真正使学生思维受到锻炼和启发。本节课,李老师几乎没有讲,她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老师讲得少。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

    2.教师教学心得:教与不教

    3.2019小学五年级新学期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4.分数加减法的手抄报资料以及图片(2)

    5.2019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所以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的掌握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进一步学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工具

      《小数乘整数》多媒体课件、其他必备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3.5、0.201、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像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习题

      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 = 45×1.9= 4.5 ×19 = 4.5×1.9=

      0.45×19 = ( )×( )=0.855

      板书

      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一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判断小数的位数,通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 )×( )=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可以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情况也良好,但并没有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

      成功之处

      1.建构主问题导学教学流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百分之八十终生用不上,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在学校孜孜不倦地学习呢?我们实际上一直在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上初步构建主问题导学——交流释疑——归纳总结——当堂检测教学流程。

      2.找准知识衔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起点就是整数乘法,让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一方面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依托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交流,很轻松地解决了知识架构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智慧共享、思维碰撞,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脸上也露出合作学习,分享成果的喜悦。

      不足之处

      1.教学流程的时间把握上,再进行适度调整。

      2.个别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没有按照整数乘法的形式,而是割裂了与整数乘法竖式的联系,出现了形如12.5×42=的形式。

      再教设计

      1.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困生易犯的知识错误,全面细致设计每一步的教学环节,增强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

      2.教学流程改为:主问题导学(5分钟)——交流释疑(10分钟)——归纳总结(5分钟)——当堂检测(25分钟)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三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例1,并且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尊重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根据经验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来理解算理。通过课前了解学生,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会计算,因此,在教学例1时,我并不是直接引用教科书上的例题,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用数学周记的展现,也就是使用的是情景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且通

      过这个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让学生自主的去搜集看到的小数的信息,吸引学生积极探索并理解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计算出答案,学生非常活跃,并且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计算是有道理的,有的同学说:0.8元×3就是8角×3,8角×3=24角,就是2.4元;也有同学说:0.8是8个0.1,8个0.1×3=24个0.1,24个0.1就是2.4,所以0.8×3=2.4;还有同学根据意义用加法来说明。通过学生自己寻找理由说明计算的正确性,从课前的无意识的计算到现在的理解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接着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2.35×3,学生通过独立的计算和讨论,对小数乘整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使用了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并且学生是真正课堂的主人。学生理解了计算课不是一味的算,而是需要“悟”。我在注重计算方法的掌握,计算技能的提高的同时,更强调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摒弃“形式化”说理,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思维交流、反思评价、再次体验的过程,层层深入,理解感悟算理。这样才会使计算课生动有趣。

    看完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有什么收获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及同学!

    相关热词搜索:小数教学设计汇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