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推荐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推荐

    时间:2021-08-22 23:54:3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是基本的算法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五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 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

    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3:我发现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学生4:我发现……

    6?引导归纳。

    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比较。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

    学生1: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结果一样。

    学生2: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教师:如果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运算的这个规律,你行吗?

    学生1:我用m、n表示两个加数,那么……

    学生2:我用a、b表示两个加数,那么a+b=b+a。

    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归纳出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加法交换律。

    ……

    板书:交换律,a+b=b+a。

    (齐读)

    [点评: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事件中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先通过分析,得出交换大米和黄豆的位置,但总重量不变,为后面学习加法交换律作好了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通过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等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理解加法交换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课件播放小动物集合图:一队89只小狗,二队96只小猫,三队104只小兔,小猴说:“同学们请帮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 教师:该怎样列式?

    学生:89+96+104(板书)

    3.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小狗、小猫共185只,再用185+104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计算过程)

    学生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小猫、小兔共有200只,再用89+200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过程)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4.学生填空后对答案。

    5.引导归纳。

    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

    学生2:左边是前两个数先加,再加第3个数。右边是后面两个数先加,再加第一个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等号连接

    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89+96+104=89+(96+104)。

    (板书)

    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学生1:10+20+30=10+( 20+30)

    学生2:5+6+7=5+(6+7)……

    教师:看来,你们的发现都适合三个数相加的情况。恭喜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简便易记我们需要几个字母表示?

    学生:3个不同字母。

    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a+b)+c=a+(b+c )。

    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1:加法组合律。学生2:加法结合律。……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 b+c)。

    课件播放小动物们鼓掌致谢的画面。

    [点评:学生在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时,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并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6?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教科书上第46、47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

    三、巩固规律

    1.第47页,课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

    2.第48页,课堂练习第2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校对。

    (4)问:136+89+64与 89+(136+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是什么?

    3.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交换律、结合律是加法运算的两大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律)

    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2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索加法交换律

    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

    a+b=b+a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7+36=36+( ) 305+49=( )+305 b+100=( )+b

    47+( )=126+( ) m+( )=n+( ) 13+24=( )+( )第二环节 探索加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师:从例2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要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算出“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192+96

    =288(千米)

    方法二: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

    88+(104+96)

    =88+200

    =288(千米)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

    (88+104)+96=88+(104+96)

    2、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小组讨论。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再比较这三组算式,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使学生明确:三个算式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运算的顺序变了,它们的和不变。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a+b)+c=a+(b+c)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初步应用。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5+36)+64=45+(36+ )

    (560+ )+ =560+(140+70)

    (360+ )+108=360+(92+ )

    (57+c)+d=57+( + )

    (三)巩固发散

    1、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五)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例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88+104) +96 88+(104+96)

    56+40=96(千米)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a+b=b+a (a+b)+c=a+(b+c)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六、教学后记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3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 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 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54+257

    (四)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关键:“凑整” 方法:“用运算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教学后记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4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

    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4、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为什么?234-66-34与234- (66+34)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如果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5、发现、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

    师: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251-30-70=251-(30+70)或154-68-54=154-54-68。

    (2)总结规律。

    ①交流讨沦: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交流后出示:a-b-c=a-(b+c)。

    6、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检测评价

    1、在○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字。

    146-55-45=146○(45○45)

    ☆-※-△=☆○(※○△)

    624-172-328= ○( ○ )

    a-b-c=a○( ○ )

    213-○-○= ○(68○32)

    2、想一想,不改变运算顺序,谁会计算得快一些?

    (1)126-48-52 126-(48+52)

    (2)364-(153+47) 364-153-47

    (3)685-(228+272) 685-228-272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减法的简便计算,知道了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五)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66-34

    =168-34 =234-(66+34) =234-34-66

    =134(页)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六、教学后记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经历几个相同数连加的认知过程,借助学具计算相同数连加的加法。

    2、在活动过程中发展观察力。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学准备:水果图片若干,蔬菜图(萝卜、蘑菇)若干、篮子(篮子里有写着相同数连加的算式)若干、铅笔白纸若干。

    2、《操作册》第6册第45—46页。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知生活中的连加现象,并用此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活动难点:能够观察图片并讨论找出几个相同数连加。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列出连加算式,并尝试计算。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嗨,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客人老师,小朋友们跟客人老师问好吧!小朋友们,我是小熊维尼,我果园里面的水果成熟了,我想请小朋友们去帮忙摘水果,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2、集体活动:创设情境:小熊维尼果园里的水果长得很特别,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小朋友们要仔细观察哦。

    (1)感知几个相同数连加。

    ①出示图一

    引导幼儿观察,列出算式。

    小朋友你们看,我们来到了樱桃园,果园里的樱桃好多啊!

    提问:上面有多少串樱桃?每串樱桃有几个?你们是怎么数的?(引导幼儿用加法算式表示:“2+2+2”)

    ②出示图二

    提问:下面这个图,你能列算式吗?老师相信难不住大家。(引导幼儿加法算式表示:“3+3+3+3”)

    ③出示图三

    提问:你还能列出算式吗?(指导方法同上)

    (2)比较讨论,找共同特征“几个相同数连加”。

    教师:我们在果园里摘了许多水果,还列出了3道加法算式。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3道算式,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幼儿自由表述,是加法,有几个加号,加数都是相同的,可让幼儿先读算式然后与同伴交流)

    小结:所有的算式都是连加的,并且加数都是一样的,我们叫做“相同数连加”

    师:我们一起来算一算,果园里每种水果一共有多少呢?

    (引导幼儿用数一数的方法将3个算式计算出来答案。)

    (3)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学具计算相同数连加。

    师:摘完了水果,小熊维尼很感谢小朋友,但是它还有些事要小朋友帮忙完成,我们开始行动吧。

    第一遍,种蘑菇。现在请每位小朋友根据篮子里的加法算式题卡,在篮子上种出相应的蘑菇。如:“2+2+2”,幼儿在一、二、三排各种上2、朵蘑菇,并列出算式,写出得数。

    师:种完了蘑菇,现在我们把蘑菇放到旁边,小熊维尼还想种萝卜,开始行动吧。

    第二遍,种萝卜。(指导方法同上)

    第三遍,包子香喷喷。小朋友们忙碌了一天,肚子饿极了,小熊维尼和它的朋友做了包子来招待我们,请小朋友们做《操作册》第45页的活动“包子香喷喷”。师:我们吃的好饱啊,出来运动运动,小熊维尼请我们吃了香喷喷的包子,为了感谢它我们去超市买礼物,现在我们把礼物送去给它吧。

    3、交流小结,收拾学具。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相同数连加,所谓“相同数连加”就是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加法算式。小朋友们回家也要跟爸爸妈妈一起来试一试做题。小熊维尼的忙我们已经帮完了,现在我们就可以回家去了,好了,下课,请小朋友收拾学具,喝水、上厕所。

    活动延伸:

    1、完成《操做册》第6册第45—46页的活动。

    2、在区角放彩色珠、雪花片、点卡等材料,让幼儿用多种形式操作。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3.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式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 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 理解题意

      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用加法:40+56或56+40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2) 解决问题

      40+56=96(km)或56+40=96(km)

      (3) 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

      观察40+56=56+40,发现,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验证定律

      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可以举例验证。如:

      0+200=200 ; 200+0=200 所以 0+200=200=0

      11+78=89 ; 78+11=89 所以 11+78=78+11

      发现: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在数学当中通常用字母表示定律,若用a,b分别代表两个加数,则加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b=b+a(a,b代表任意数)。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归纳总结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b+a。

      随堂练习:

      小红有24支水彩笔,小刚有16支水彩笔,小红和小刚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答案:24+16=40(支)或者16+24=40(支)

      探究新知2:加法结合律

      情境导入:

      问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 理解题意

      师:要求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第一天所骑的加上第二天再加上第三天所骑的所有路程是多少,列式:88+104+96

      2. 解答:

      方法一:按从左往右的顺序:

      88+104+96

      = 192+96

      = 288(千米)

      方法二: 观察算式中96+104正好等于200,所以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加起来,再加上他们的和。

      即: 88+104+96

      = 88+(104+96)

      = 88+200

      = 288(千米)

      答:李叔叔这三天一共骑了288千米。

      3. 发现规律

      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一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方法二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计算结果相同,因此,

      可以写成等式(88+104)+96=88+(96+104)

      归纳总结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叫加法结合律 。

      4. 用字母表示定律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板书:加法结合律(a+b)+c=a+(b+c)

      活学活用:

      有三块布,第一块长68米,第二块长59米,第三块长41米,那么三块布一共有多长?

      68+(59+41)

      = 68+100

      = 168(米)

      答:三块布一共有 168米

      探究新知3:加法中的简便运算

      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

      1.理解题意

      师:要想求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只要把后四天所有的路程加起来就行了,列式为:115+132+118+85

      2.观察算式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115与85能凑成整百数,132与118能凑成整数,因此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就能把式子改写为: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 (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

      = 200+250

      = 450

      3.解答

      115+132+118+85

      = 115+85+132+118

      = (115+85)+(132+118)

      = 200+250

      = 450(千米)

      归纳总结:

      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活学活用:

      丁杰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2页,第二天看了93页,这时还剩下138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 62+93+138

      =(62+138)+93

      = 200+93

      = 293(页)

      答:这本故事书一共有293页。

      探究新知4:连减的简便运算

      情境导入

      一本书一共有234页,还有多少页没看?

      1. 理解题意

      师:已知总页数是234页,减去昨天和今天看的,就是剩下的。

      2、列式子

      解法一:(1)今天看的 66+34=100(页)

      (2)剩下的 234-100=134(页)

      解法二: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

      剩下的就234-34-66=134(页)

      3.比较发现

      比较以上解法得数是一样的,可知: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也就相当于从被减数中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在连减算式中任意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即:a-b-c=a-(b+c) ; a-b-c=a-c-b

      活学活用:

      妈妈拿100元去超市购物,买蔬菜花了26元,买水果花了24元,还剩多少钱?

      答案:100-26-24=50(元)

      拓展提升:

      1、 计算 :1+2+3+4+5......+48+49+50

      师解析:

      方法一:观察这组数据发现,1+50=51,2+49=51,3+48=51….25+26=51

      50个数相加,两两结合为25组,每组的和都为51,这样可以算出答案:51×25=1275

      方法二:如果把50个数倒过来写,分别相加,就是50个51相加再除以2,即是答案。

      即:1+2+3+4….+48+49+50

      = (1+50) ×(50÷2)

      =1275

      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要动脑,这样会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解答时要选择一个最简便的方法。

      举一反三:

      用简便方法计算:199999+19998+1997+196+95

      答案: 199999+19998+1997+196+95

      = 200000+20000+2000+200+100—(1+2+3+4+5)

      = 222300—15

      = 222285

      归纳小窍门: 当算式中的数字较大时,可以利用估算的思路,把它们都看做是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的数,计算出结果后,再减去多加的部分。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律和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a+b+c=a+(b+c)

      b.数学运算时要选择简便运算方法,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课后习题

      1、 计算下列算式

      138+227+173 69+406+94

      答案:138+227+173 69+406+94

      = 138+(227+173) = 69+(406+94)

      =138+400 =69+500

      =538 =569

      2、一根钢丝,第一次用去187米,第二次用去145米,这时还剩下113米,这根钢丝全长多少?

      答案: 187+145+113

      = (187+113)+145

      = 300+145

      = 445(米)

      答:这根钢丝全长445米

      板书

      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善于发现简单法,计算准确快又好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学生列式,师板书

      (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27+73(2)37+58

      73+27 58+37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投影书上的主题图,

      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

      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

      同桌互说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在这个环节中有出现个别代表一般的给予举例纠正。

      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四)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五)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教学设计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 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 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 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 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确率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教后记

      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教后记

      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内容

      1、 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 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 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 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4、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5、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后记

      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优秀教学设计范例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广润发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 认识计算器

      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

      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最常用的一些键,熟悉加减乘除等运算和运算顺序。

      2、用计算器计算

      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他吗?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

      3、教学例4

      要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应怎样做,先把算式列出来。

      你会在计算器上按出买铅笔的钱数吗?同桌交流按键的方法。

      你会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吗?核对结果。

      同桌之间说说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的。

      4、完成“试一试”题目

      你怎样求应找回多少元?

      可不可以把刚才的计算结果用起来?

      试着求出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方便了我们的计算,当然也方便我们检验了,你会检验吗?怎样判断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呢?

      5、巩固练习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提醒学生看清数目和运算符号,认真按键进行计算,对正确率较高的同学给予鼓励。

      6、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先示范计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使学生明确计算每次收支后余额的方法。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其余各栏的余额。

      合计支出数怎样算,合计结余数呢?最终余额是多少?与刚才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1、我们已经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在计算器位数不够的情况下学生小组讨论发现计算的规律,再集体交流。

      2、自主探索: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再出示:111111222222÷333334=

      111…122…2÷333…34=

      2004 1002

      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

      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

      教后记

      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一起看看最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最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0?250100?2558?29250?19?1533?3+16?7+5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2、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3、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514-389-111

    87X201125X88

    66X9928X3+28X5+2X28

    25X47X40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3、4、5、6P129-1306、7、8、9

    最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今天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他们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生:想)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学生列式,师板书

    (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 27+73 (2) 37+58

    73 +27 58+37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 黾臃ㄋ闶街械骰涣礁黾邮?奈恢茫?蓟岢鱿趾筒槐涞南窒螅?BR>投影书上的主题图,

    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

    如35+20 =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

    同桌互说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在这个环节中有出现个别代表一般的给予举例纠正。

    .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 ?)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三)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470+830=830+ 101 3+214= 十

    256+214= +256 十 367=367 +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37+73= + 在 中可以填哪些数据?(五)作业:

    最新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 234-66-34 (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 234-(66+34) (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 234-34-66 (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 560-178-22 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加法结合

    看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有什么收获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及同学!

    相关热词搜索:加法运算教学设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