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内心真实也许比生活本身更真实】当虚构比真实更真实

    【内心真实也许比生活本身更真实】当虚构比真实更真实

    时间:2019-01-28 17:59: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青年评论家谢有顺说“一个粗制滥造的写作时似乎已经到来”。   确实如此,随便经过一家书店,随便进去看看,我们会发现不计其数的作品整齐地排列着。但真正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是少数中的少数。很多作家争先恐后地出版长篇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却越发地显出了自己作家处境的岌岌可危。但我并没有对这个“粗制滥造的写作时代”感到失望,相反,我以极大的耐心阅读了相当数量的长篇小说之后越发地热爱这个混乱然而动人的写作时代。因为通过阅读,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欣欣向荣的写作活力。在快节奏时代,还有这么多的人在孜孜不倦地写着长篇,着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我始终认为,长篇小说是每个时代最好的见证,最能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气质。我对近年来长篇小说的总体印象是我认为繁华中显出浮华,纷乱中也有优雅;热闹而飞扬的文字在繁华似绵般盛开的同时也有一些作家在落寞而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认真。但无论是粗糙还是精致的长篇小说都在越来越多地在关注普通人生的生活普通人的命运,通过对普通人的描写来传递作家对人性的看法与体会。关注人性,关注命运,关注内心,成了大多数作家致力的表达。越来越多的长篇小说更加注重关注人的内心世界,作家们越发越意识到真正的写作源自自己的内心,去探求笔下人物的内心,也许正如阎连科所言:内心真实有时比生活本身更真实。
      以下是我从众多的长篇中抽取出来的,我认为极具代表性,能够体现长篇小说进入90年代以来的主题色彩的集体走向。
      我选的第一部作品是陈忠实《白鹿原》。出版年代是1992年。《白鹿原》的扉页上刻着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史诗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密史”。我认为秘史更体现一个民族的气质与命运,也更富有人性和哲学性。《白鹿原》无疑是一部成功地通过秘史的描写来体现民族命运民族文化的作品。陈忠实用原计原味的语言和叙述风格表达了人性的复杂和传统文化的丰富与混沌。而且这部作品显出了当时中国文坛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痕迹,文中多处运用了现代主义的手法来表达作家对人对事的看法。显出了生活本身地现实性与荒延性地错综夹杂,显出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微妙性,这部作品的出现证明了当代作家驾驭长篇的功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能力。尽管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还稍稍显得有些平板。
      第二部作品是余华的《活着》。我是先看了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然后看了原著。 余华说很多作家的写作都源于自己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和余华相似的人不约而同地选择用荒诞和怪异来表达内心,他们成了时代的先锋。直到写《活着》,余华才开始了他温情脉脉的叙述,开始坦然地接受现实的升华或着浮华,悲悯地注视这个世界。《活着》的出现,显示着先锋作家们为缓解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做出的巨大努力。此时的长篇小说有种掠去浮华的真诚真诚感与现实感,更注重普通人的生活命运。我认为《活着》就是一部探讨人在命定的悲剧到来之时内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和承受力。作品结束在老人的背影里,从这个背影望去,所有的人世沧桑,世事变迁,都内化成一种力量,随意地安放在老人的内心里。
      第三部作品是贾平凹的《废都》。出版年代同样是1993年。之所以选择《废都》是因为其对人性的描写真实而认真。有人说这是一部无聊的书,淫秽的书。我认为这本书正体现了作家对人性地认真态度。因为去掉所谓地高深莫测,去掉所谓的衣冠楚楚,故作正经,剩下的也许就是贾平凹笔下的混乱与真实。王富仁是《废都》里的贾平凹才是真的不虚伪的。我想他所谓的真就是道德与法律之外的原始人性的真实吧。在相对保守的年代,《废都》以大胆的笔触撕毁了人的表面孔,路出空洞而充满欲望的内心。
      同样一部大胆前卫而引发争议地作品是卫慧的《上海宝贝》。出版年代是1999年。这部作品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世纪末的慌乱与颓废,什么叫无法阻挡的袒露与飞扬。一个70年代出生的女人,写了一本半自传的长篇小说,飞扬的文字,袒露的私生活,性感的气质,躁动的灵魂。有人说这是一部粗俗的作品,淫秽而色情。但存在就意味着一种合理。男人可以写性,女人也可以写。社会进入了一个看似男女平等的时代。小说更关注生活本身,而非高于生活。理想遭到放遂,爱情神话遭到质疑。粗俗与优雅地文字杂糅在同一部作品里,低俗与精致的生活,欲望与飞扬的生命,个人化写作的时代正在来临,不去拷问生活只注重生活本身,看似单纯实际包含了丰富地内涵。以女性自我为视角的叙事姿态开始蔓延。这是一部只关注内心想法的作品,跟着感觉走,跟着内心走,把隐秘的私人生活和真实的内心欲望用细腻大胆的笔墨展露出来。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陈染的《私人生活》。出版年代是2001年。比起卫慧,陈染显出了一个成熟女人的深沉与认识自我认识周围的深刻性。我认为这部小说显示出女性写作进入到了一个较成熟的阶段。开始更深层地挖掘女性命运地根源。到了毕淑敏的小说《拯救乳房》,女性写作显出的深刻与内涵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地高度。不再仅仅只关注自我,关注性,开始关注其她女性,开始关注女性的整体命运。对女性的生存境遇展开探讨并试图作出自己独到地分析同时提出解决地办法。从关注自我开始关注他人,其中也包括女性视角下的男性命运;从不敢写性到肆意张扬性再到不仅仅只关注性,这个过程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一种日渐成熟的变化。毕淑敏的长篇小说让我们领略了女性作家成熟的思考与成熟的叙述,不虚晃也不隐藏自己,不虚张声势也不矫蹂造作。正视女性地生存困境并试图努力地走出困境。
      把女性生存困境与男性生存困境结合起来,用既传统又现代的手法准确地体现出来的作品是格非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
      《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老师说:格非的《人面桃花》在故事层面已经达到几臻完美的程度。评论家谢有顺说:《人面桃花》是2004年度最好的小说。这部作品是先锋与传统的接近完美的结合。格非说他试图“通过简单来写复杂,通过清晰描述混乱,通过写实达到寓言的高度”。事实证明,格非达到了这种简单而又寓言的写作高度。总有一些作家始终坚持着自己内心最神圣的东西。对于格非来说,他内心所坚持的应该是他梦想中的乌托邦世界,尽管他明白这种乌托邦其实并不真的存在。其实很多作家内心都有自己的乌托邦世界,都在固执而认真的坚守着。真正有能力把自己的内心真实优雅地表达出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用一个“几臻完美”的故事表达一个深刻的寓言,格非的《人面桃花》让久违的传统气质回归到当代的写作中来。而且格非写这部作品花了十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这表明在日渐浮躁的时代还是有人能保持优雅娓娓道来地叙述自己真实的内心与真实的灵魂。紧跟格非其后,同为先锋派作家的余华在200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兄弟》上。对《兄弟》上的看法我赞成谢有顺的说法,这部作品是余华的一个退步。相比《活着》,《兄弟》上显得油滑而粗糙,不够细致,也不够认真。直到看了《兄弟》下,我有些明白了余华的用意,他是想用接近荒诞的调侃来表达对现实的看法和感触。这部作品带给我的感受极其复杂,让我无法用我一贯的思维来看待这部作品。甚至一度让我对荒诞和严肃的区别产生了怀疑。直到我看到了阎连科的《丁庄梦》,沉重,压抑,严肃,痛苦的阅读过程,让我又找回了一贯的阅读体验,严肃回归严肃,荒诞回归荒诞,界线分明。《丁庄梦》显示了一个作家拷问内心的痛苦所能达到的深度。这时的作家在注重生活真实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心的真实。就像阎连科说的:“当你对真实产生怀疑,对眼前所看到的东西有了另一种认识的时候,你会自问,什么才是真实?其实,来自内心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而来自生活的东西未必都是真实”。这部作品让我有理由相信一种尊重内心真实的严肃写作会更加震撼人心。阎连科在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讲到《丁庄梦》讲到他笔下的艾滋病患者时满眼泪花满心痛苦。在这样一个看似“粗制滥造的写作时代”会有这么严肃的作家,我为此肃然起敬。
      安妮宝贝的长篇小说《莲花》讲述的就是一个内心真实永远比生活真实更重要的故事。出版年代是2006年。作品扉页上刻着这样两段话“这是一本以真实的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既是小说,说明它完全来源于虚构。因为虚构,地点产生新的暗示。仿佛所写的此地,另有他方。它和真实的关系变得微妙。”“写到书的后半部分,停止了在写作时听音乐的习惯。穿越过那条链道,抵达记忆、想象和理解的核心。于是写作最终需要的只是静默。”这两段文字很直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本关注内心真实的作品,抵到的是内心深处的记忆。笔下的人物、时间、地点全是虚幻,篇名“莲花”就是一个超脱幻想的新世界的诞生。正如安妮所说“这一本书,有关寓意,有关心灵的历史。”《莲花》之前我并未太留心安妮。直到看到《莲花》,我知道我必须重视这个在网络间穿梭的女人。《莲花》的写作告诉我,很多作家在很努力地丰富自己的内心,深刻自己的思想。简单的故事,简洁的文字,敏感的心,落寞的灵魂,深邃的思想,这部作品让我知道了不同气质的作家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同的东西――内心真实,内心世界。
      最后要谈谈毕淑敏2007年出版的作品《女心理师》。从篇名就能知道,这是关于内心真实的又一部力作。我们平时只关注自己身体的疾病,很少关注内心的疾病,这部作品把内心世界的病疼袒露出来,引起疗救的注意,毕淑敏让我们知道必须对内心给予适当的关注,才不会蒙灰上暗色的灰。毕淑敏在序言里一再告诉我们不要把书中地人物和故事当真,本故事纯属虚构,重要的是这本书要引起我们每个人对于内心世界的关注。
      通过对相当数量地长篇小说的阅读,我认为,致力运用各种手法表达内心真实是近年来长篇小说的一个集体走向,是长篇小说家致里表达的主题倾向。正如作家阎连科所言内心真实有时比生活本身更真实。
      关注内心,关注灵魂的作品会抵达读者内心最神圣最不可触的领地。故事不同并不妨碍灵魂相通,这就是内心的力量。
      
      注释:
      ①最后一个浪漫时代转引自欲望的旗帜.谢有顺,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板,附录1.
      ②作家杂志.宗仁发主编,作家杂志社出版,2007年第3期,封皮第2页.
      ③莲花.安妮宝贝著,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4页.
      
      (作者简介:夏雨 1978.-) 女,东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毕业。目前工作单位: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真实内心也许生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