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青春遭遇,淡季的电影

    青春遭遇,淡季的电影

    时间:2020-03-24 05:17:4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青春时光,恰巧遭遇中国电影的淡季。小学二年级时,“文革”开始。命运多舛的中国电影,是首当其冲被认定要大大地革一回命的。

    “中国电影新闻简报”

    在“文革”前的1964年,就批判了《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影片,继而又把《林家铺子》、《不夜城》等十部电影打成了“大毒草”。电影的淡季,其实早早就已出现。一是投拍的新电影不多,二是题材狭窄且品种单一。到了“文革”后,国产故事片基本上就处于停产的状态。在那时民间传诵的一个关于电影的顺口溜里,说“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新闻简报》就是用胶片拍摄的新闻。而人们平时所说的看电影,指的是看电影故事片,不是到电影院去看新闻的。

    淡季是单调的,但生活是不能没有电影的。初期先开禁的是战争片,但只不过开启了一丝的门缝。八亿人民只看“三战”,即《地道战》、《地雷战》和《南征北战》。之后又陆续解放了《小兵张嘎》、《鸡毛信》等片。当然,并不是什么战争片都可以被解放的,主要是取决于该片的编导演等一千人中有没有被批判和打倒的,影片所反映的题材和背景(人和事)有没有在“文革”中“吃生活”的,此外,就是有没有被“中央首长”点过名的。

    早先的中国电影也是阔过的

    我家附近的淮海中路今日之富丽华大酒店对面,原来是上海市电影局。门外原来一排高大的电影广告牌,变成了大批判的战场。我经常去那溜达,目的是去看把电影剧照作为插图的大字报,其中就有不少是被批判的战争片。如《东进序曲》、《战上海》、《红日》等等。记得批《战上海》,说有句解放军战士的台词宣扬了战争的残酷;大意是说炮—打,上海就瓦砾—堆血肉成河。说《红日》中我军连长石东根(杨在葆饰)在胜利后喝醉了酒,戴着国民党军官大盖帽,骑着马到处跑是丑化和侮辱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样子的看过来看过去,不但解了电影的小渴,而且令我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早先的中国电影也是阔过的,影片多多,花样多多;现在则是让人嘴里淡出鸟来。

    看电影演员,同时心底里也巴望着被导演发现,到电影里鼠窜一回……

    虽然身在电影的淡季,可迷恋电影者依然大有人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发烧行为主要如下:一是收集和传抄电影的演职员表,一旦借到《大众电影》就如得宝一样,大抄特抄。在那时,就像“三战”这样可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电影,片尾也是没有演职员表的。因为“三名三高”要毒害人,另外就是片中的某个角还没有回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

    这种收集也是建立一种档案,同时也充实了我们侃电影的谈资。使你知道《闪闪的红星》的胡汉山就是《地道战》里的汤司令,《平原游击队》的李向阳就是《英雄儿女》中的团长和《决裂》中的龙校长;并有助于后来的资讯丰富和积累,晓得《英雄儿女》扮演志愿军首长的田方是第五代导演田壮壮的父亲。

    二是热衷于收听广播电台播出的电影录音剪辑节目,这恐怕是那个年代收听率较高的节目之一。那时候,只要听到远方依稀传来电影音乐,马上回家打开收音机,像当年鬼子扫荡篦头发丝那样来回搜寻。说到这里,还要提一笔我小学—个绰号叫做“阿三”的同学,他经常到我们附近的人民(今国泰)、上海、上艺 (今兰心)等电影院,把耳朵贴在太平门上,如上海人讲的“听壁脚”那样旁听电影。功夫不负有心人,听到后来是《地道战》、《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等电影他几乎哼得出全部的音乐,也就是说能够背得出一部电影的总谱。此外,还能惟妙惟肖地背出其中的台词片段。“阿三”常在课间十分钟休息时来个几段“电影录音剪辑”,丰富和娱乐一下我们的生活。

    三是传播有关电影的小道消息,谈起来的劲头一点不亚于今天打游戏。比如陈冲是肇家浜路上沪新中学的学生,龚雪原来是在淮海中路雁荡路口一家银行里上班,导演《渡江侦察记》的汤晓丹住在淮海大楼;《海霞》改编自小说《海岛女民兵》,其作者黎汝清住过 117医院;当然,还有某某女主角与某某导演有故事……

    我也替父亲抄过从小道上传来的大道消息,在300格的文稿纸上抄录毛主席对《创业》的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内的文艺政策。”记得到了1975年天气转凉的时候,才在浙江省军区礼堂看了这部有争议的电影。

    另外,在漕溪北路上影厂一号门前,常有人在那守株待兔看电影演员,同时心底里也巴望着被导演发现,到电影里鼠窜一回……

    新的国产片总算在1974年春节上演,这“文革”中新拍的四部电影是上影出品的《火红的年代》、长影生产的《艳阳天》、《青松岭》和《战洪图》。后来还推出这样的一种新电影,说是新,实际上重拍的老片,有《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和《年青的一代》等。

    本来,电影应当是滋补我们青春和成长的一方养料。遗憾的是遭遇了电影的淡季,但是,淡季里的中国电影还是融入我们生命的年轮。

    相关热词搜索:淡季遭遇青春电影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