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论师范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

    论师范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

    时间:2020-06-17 05:20: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 创造性培养的必要性

    史学家汤恩比曾指出:一个民族或社会能否打开僵局开发前程,有赖于是否朝着创造的方向迈进,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或社会将无法面对“未来的冲击”,亦不足以适应现代世界的动荡。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无疑就是一部创造史。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对各级各类人才都提出了较高的创新素质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

    “所有人生来就是天才,所有的孩子都是富有灵感的艺术家。唯一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们中大多数人是那样快地失去了这种天赋,或者说天赋离开了他们。”在我国的师范美术教育中,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注入式、模仿式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原因是几千年封建传统和“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再加上近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以及频繁的政治运动影响了对人的创造力的重视。这种社会结构偏重知识、注重技能,因循守旧,忽视乃至压抑了审美主体创造力的培养。师范美术教育中,师生们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没有对学生思维力、创造力给予充分关注与足够重视,却将大量的注意力与精力投入在如何进行基本技能与基础理论的训练上。这样一来,这种师范美术教学模式客观上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但由于他们缺乏一种批判精神,使得上至教师下至学生形成了此种“不容置疑”的教学体系。我曾读过一篇文章,很有感触:一位美国的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孩子外出,看到路边围墙上画了个圈就问:“宝宝,这是什么?”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圆,我们老师教过的。”母亲听后很生气,把老师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老师单一的告知阻碍了孩子的想象和创造,久而久之将会束缚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影响幼儿成年后的创造能力。结果,年轻的妈妈胜诉。这是注重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开发的一个经典例子。

    二、 美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思维定式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培养除具有思维的一般属性外,还有下列特点:

    1. 思维的深刻性。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共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印象。这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深刻性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再现。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从而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想象力是艺术人才创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

    产生深刻性想象思维方法的训练,常采用综摄类比法。这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威廉·戈登首创的一种从已知推向未知的创造技法。综摄法有两个基本原则,即异质同化——运用熟悉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识,提出新设想;同质异化——运用新方法“处理”熟悉的知识,从而提出新的设想。

    2.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根据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理论研究: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其转换的因素。他指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思维的灵活性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方位的,意外的假设会突然出现,然后产生巨大的突破,能促进人们向更新、更高、更复杂的方向开拓前进。

    许多学生思维活跃、敏捷,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可是,他们的思想往往脱离实际,理论背离实践的倾向有时还比较严重,从直接的意义上说,这是缺乏逻辑思维的表现。因此,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如“头脑风暴法”训练。“头脑风暴法”是美国BBDO广告公司创始人奥斯本于1938年首创的。该方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头脑风暴法通过多人集体讨论,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

    3. 思维的整合性。是在已有的众多信息中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要想准确发现最佳的方法或方案,必须综合考察各种思维成果,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因此,综合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综合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和重组。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讲授时,总是采用分析的方法,一章一节地进行。而这种做法的缺陷在于,打破了知识信息体系整体性,弱化了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定性与定量等方法的训练。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的整合性训练,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4. 思维的独创性。是相对于习惯思维而言的,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但却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力破陈规,锐意进取,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挑战;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框框。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

    美术家的超越是通过不断地自我超越而超越他人,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是个性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那些富有个性的学生审美想法常与众不同,其创作方法也常常奇异独特,因而往往最具有美术的独创能力。

    三、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该把求异性变化贯穿教学设计的始终,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发展想象力,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丰富绘画的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素描教学中,工具的选择可以比较自由,比如,用铅笔、炭笔、木炭棒或单色等。不强调线条要画成怎样的形式,而应重点讲授基本的造型规律,如形体比例等。工具材料是手段,最终的目的应是表现对象,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表现方法上,不管是结构素描,还是调子素描,只要把对象的形体、比例、结构造型因素表达出来,把对对象的感受表达出来,便都是好的作品。这样就给了学生学习上更大的自由度,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气氛中不再是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手工劳动者了,而是作品的主人。

    在色彩绘画教学中,要改变以往教师手把手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束缚和限制。要告诉学生,色彩舒适的形式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美,为学生大胆探索色彩提供了巨大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方法来表现不同的对象,在把握基本规律的同时把对象的感受表达出来;引导同学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由此自己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在美术设计教学中,设计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重要体现,也是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美术设计的首要就是求新、求变,是设计师通过可视的设计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传达思想,传播信息的载体,告知学生生活永远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要在已有的事物中进行改造和重组,从而去发现。但有的学生在已有的事物中却寻求不到新事物,这并非学生笨,而是受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形成了固定的思考习惯。作为教师不仅仅教会学生去绘制某种图形,更重要的是结合教学内容把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平凡中的新事物,来解决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在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去发现、认识、理解、研究事物并赋予创造。

    在艺术理论教学中,应注重对艺术规律的把握,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众多艺术门类的共同规律、触类旁通、纵横比较,不应死记概念。如讲美术的散点透视,可和戏曲的“自由时空多变物景”相结合,不仅理解了散点透视面,看步步移的规律,也理解了戏曲的“移步换影,景随人移”及“神形兼备”的艺术特征。讲音乐的旋律节奏,可和书法艺术相联系,特别是草书的似续若断,乍宽乍细,把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内涵沟通,充分调动学生驰骋时空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水平,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总之,师范美术教学中,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要改变以前僵化、呆板、注入式、模仿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限制,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去发现和创造。通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师范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并通过这些未来的教师把这种创新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创造教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2]路凯,刘仲春.现代创造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3]杨文虎.艺术思维和创作的发生[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热词搜索:创造性师范美术教育培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