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对我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文化创新的途径

    对我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文化创新的途径

    时间:2019-01-28 17:53: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贯穿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标志的硬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文化软实力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渠道和拥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前沿主阵地的文化馆、站,要直面文化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用“十七大”提出的最新要求来审视文化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研究文化工作,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使文化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为此,必须力促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青海文化和新闻出版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艺术生产为中心,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各项工作呈现出与时俱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省现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362个,其中: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专业剧场10座,三级公共图书馆43个,州级群艺馆8个,县级文化馆44个,农牧区乡镇文化站195个,文化艺术学校1所,艺术研究、文物科研单位各1个,综合性博物馆18个,文物保护管理单位23个,民族语影视译制机构2个,各类文化经营机构及场所1787个,电影放映、发行、管理机构290个。全省文化单位从业人数达8689人,其中经营、管理人员为6278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文化工作者突破思想禁锢,创作热情高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原则,坚持民族化、大众化、精品化的创作取向,创作生产了一大批民族地域特色浓郁、主题鲜明、题材多样的优秀剧(节)目,有力地宣传了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热情讴歌了高原各族儿女团结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重视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一系列大型的文化活动,我省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我省群文系统300余人次先后在80余次全国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在全国社会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评奖中,40余件作品获银奖、铜奖和优秀奖。在新时期崛起的湟中县、同仁县、乐都县瞿昙镇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农民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农牧区群众自办文化呈现新的起色,我省现有“文化中心户”共228户,各类民间业余剧团96个,都已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很好地发挥了文化“领头羊”的作用。文化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文化品牌,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但从总体上讲,我省文化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发展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不相适应,如何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批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精品文化,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现经济新的腾飞,这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我国,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效应正得到广泛重视,文化主题正普遍成为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群众文化事业阵地的省文化馆在新形势下,如何以积极地姿态参与文化建设,努力为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做出贡献,是当前及今后文化馆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坚持科学持续协调发展战略,坚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是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服务社会需求、助推城市发展的责任所在。
       一、文化馆的战略发展需要观念更新、规划引领
       根据国家和青海文化发展目标以及文化事业建设的需求,青海省文化馆在思考新一轮发展战略时,把握大局,抓住机遇,勇于突破,确立了“打造文化品牌,服务社会需求,助推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地方文化事业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1、事业发展与观念更新
       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是文化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对省文化馆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把省文化馆建设成为组织和推动青海省文化活动的中心,充分发挥省文化馆的龙头作用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认识到:省文化馆在发展我省权重文化事业中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逐步形成了“以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协调发展”的理念。在总体工作思路上提出“围绕中心,打造品牌,创新机制,建设队伍,和谐发展,勇攀新高”的24字方针:在具体目标实施上提出要“创建一流学习型组织,打造一流文化工作者队伍,争创一流工作业绩”;在文化建设上倡导“目标一致,发展群文事业,争创一流,传承先进文化”的精神。
       与此同时,一要树立每个干部职工的重要职责,就是为各类人员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他们各显其能,建功立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二要在全员中树立“岗位靠能力,技能靠勤奋,收入靠贡献,事业靠拼搏”的理念。每个人都具有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人才引不进来,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认同的社会文化;人才外流,有的是为了物质条件,但更多是为了学有所用,业有所成,寻求展现自己才干的更大空间。用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使用出人才,事业聚人才,只有把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作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事业发展才能真正有保证。
       三要树立“改革促发展”的理念。要进一步得到发展,必须改革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机制。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解决难题,突破瓶颈;才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才能力争领先,实现蓝图。在上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激活部门、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进一步优化软硬件环境,加大投入,延伸服务功能;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抓好地方文化,发挥文化馆的龙头作用。
       2、改革发展与机制创新
       深化改革是青海省文化馆增强活力、再创新高的根本出路,也是青海省文化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的客观要求,同时更是抓住机遇、进行新一轮创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重点探索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路径:
       第一、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明确要着重在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加强管理、夯实基础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经营管理上,按现代化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走向市场、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运行机制。
       第二、围绕岗位责任改革人事制度。建立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与文化发展要求的用人机制,推行择优录用、竞争上岗、人员能进能出、管理者能上能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行公开、公平的岗位竞聘制度。在中层干部任用方式上,通过自愿报名、现场演讲、员工评议、党委讨论审定等环节选拔干部,向每个员工、干部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实现自我发展。
       第三、围绕业务管理目标加强责任考核。通过鼓励走向市场,打造品牌,赢得商机,实现两个效益双赢,根据取得的绩效实施奖惩。经营部门以经营目标管理为核心,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通过签定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大家的责权利关系,根据任务指标和所取得的业绩实施奖惩。管理部门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为核心,落实开源节流目标,通过加强基础管理降低能耗,节约成本;通过积极招商引资,调整业态,盘活资产;通过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强化内控机制,加强投资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加强资金管理,根据不同的管理职能所取得的绩效实施奖惩。通过管理出效益,提高管理提升资产含金量,通过管理树立对外整体形象。
       实施改革后,业务、经营、管理主体职责进一步明确,运转协调;协同战略思想,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意识进一步增强;现有的用工、分配机制更加合理;工作执行力、内部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组织内部与各项资源的共享进一步得到体现。
       二、省文化馆的战略发展需要精心打造文化品牌
       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品牌效应,是建设和发展文化馆事业的中心环节,也是文化馆扩大社会影响,实现预期目标的战略步骤,只有重视文化发展战略品牌建设,有效发挥品牌效应,才能做强做大文化馆,才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1、实施文化品牌战略
      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代表文化产品一定的质量和特色,影响着全社会的声誉。文化馆要确立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形象,一定要有自己真正叫得响的品牌。文化馆的创作实力、品味、信誉等曾给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使文化馆品牌持久下去?这是我们在发展战略中必须思考的重要方面。我们着重探索对培育、管理、提升文化馆品牌形象的思考是:
       第一,通过各种形式,树立全员品牌观念,将文化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来管理和经营,教育每个员工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创立品牌担负起责任。第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大胆创新、创造、创效。以鲜明的文化产品特色营造和树立品牌形象,推动品牌计划的实施。第三,逐步实施统一的品牌战略,先从培育创作、影视等单一品牌做起,为品牌战略的实施创造条件;再进行培训、会展、艺术团等复合品牌,以扩大社会的影响力。第四,树立品牌承诺体系,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来履行品牌承诺。品牌是把双刃剑,培育的好,将使文化工作受益无穷;运作不到位,倒了牌子,会造成极大的负面效应,文化事业的发展肯定会受损, 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2、唱响主旋律,占领主阵地
       文化馆要有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唯有创作和活动的精品才能激活职工群众的创作热情,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培养文化的群众基础,是文化馆的主要任务,有了广泛的基础,活动才能有声有色,整体水准才能有望提高。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两个中心”――以主旋律作品作为领衔的职工文艺创作、辅导的“文艺创作中心”;以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宣传、影视剧拍摄的“电视制作中心”。
       二是规划好“两台大戏”――以弘扬“大美青海”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以反映地方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主题的高水准的“青海花儿艺术节”。
       三、文化馆的战略发展需要有效助推城市发展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是文化馆制胜的要素和立身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弱对文化的品牌形象、对外界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同感以及文化活动等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管理好工会资产,发挥资产的社会最大效应是实施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自觉融入青海文化建设、助推城市发展的有效举措。在改善和强化这方面的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争取取得较好的成效。
       1、人才发展的保障机制
       确定人力资源管理重点,把人力资源作为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重点规划人才发展,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方面建立有效机制,有计划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尤其在文化策划组织、文化经营管理等紧缺人才方面加大培养、引进力度,形成培养和引进双管齐下的人才集聚体系;创造公平公正、催人奋进的良好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在管理中做到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形成上下同心、人和气正的良好局面;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单位整体素质。
      2、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的保障
      文化馆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拥有一流的文化设施。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这关乎未来文化馆的文化形象和发展后劲。文化馆的文化设施改造应与时代要求、群众需求和城市品味相匹配,要富有现代特色和人文气息的文化底蕴;要拥有一流的文化设施,帮助群众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精神、思想和观念,激发创新、创造。我们应主动把文化设施的建设纳入政府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中,争取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在完善自身的同时有效助推城市发展。
       四、文化馆的战略发展需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着眼于繁荣发展青海省文化事业,进一步增强与发挥文化馆指导基层、辐射全省、凝聚社会的作用,着眼于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对外一流形象的树立。
       第一,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化馆面临的设施改造和公益性项目的投入,一定要争取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
       第二,缺少很强的业务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只有用人观念和体质真正转变了,才能吸引和留住真正的所需人才。
       第三,缺少含金量高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品牌和文化精品。
       近年来省文化馆在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的领导和支持下,为繁荣和发展我省的地方文化事业,振兴青海民族文艺创作,丰富全社会文化生活,无论是在创作、排演、艺术团队文艺节目的创编,以及各类大型文体活动的组织、承办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我们将在文化品牌建设、群众文艺创作、民族文化活动交流、公益性文体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精品文化的打造做更多的贡献。
      
       (作者单位:青海省文化馆调研部)

    相关热词搜索:服务体系我省创新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