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新官堕落定律 新官堕落定律读后感

    新官堕落定律 新官堕落定律读后感

    时间:2019-02-10 05:28: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讨过饭,打过仗,从一个马弁干起,最后得了天下,对人情世故的了解相当透彻。他当然明白自己给官员定的工资不高,所以,在地方官上任之前,他经常要找他们谈一次话,讲讲如何正确对待低工资,如何抵抗贪污受贿的诱惑。他会给自己的部下算一笔很实在的利害关系账。
      朱元璋说,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薪俸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井底之泉。井虽然不满,却可以每天汲水,泉不会干。受贿得来的外财真有益处么?你搜刮民财,闹得民怨沸腾,再高明的密谋也瞒不住。一旦事发,首先关在监狱里受刑,判决之后再送到劳改工场服苦役,这时候你那些赃款在什么地方?在数千里之外呢!你的妻子儿女可能收存了,也可能根本就没有。这时候你想用钱,能到手吗?你家破人亡了,赃物也成了别人的东西。所以说,不干净的钱毫无益处。
      这样的利害分析也算透彻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派下去的官员,如同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的战士,一排排地被糖衣炮弹击中倒下。这种现象见得多了,朱元璋便总结出了一条规律。他说:“我效法古人任命官员,将他们派往全国各地。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官当久了,全都又奸又贪。我严格执法,决不轻饶,结果,能善始善终干到底的人很少,身死家破的很多。”
      请留意中间那一句话:“刚提拔任用的时候,这些人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可是官当久了,全都又奸又贪。”这就是“新官堕落定律”。仔细分析起来,朱元璋发现的这条规律,背后大有道理。
      科举制实行之后,官僚大体是读书人。他们读了十几年圣贤书,满脑都是忠君爱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之类,书生气十足,教条主义倾向严重,未必明白建立在利害算计之上的真实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圣贤们不愿意讲,胥吏和衙役的心里却清楚得很。
      洪武十九年(1387年),朱元璋曾经写道:建国以来,浙东、浙西、广东、广西、江西和福建的政府官员,没有一个人干到任满。往往还未到任期考核的时间,就犯了贪赃的罪过。这里确有任人不当的问题,但更大程度上,这些官员是被当地那些胥吏衙役和不务四业(士农工商为四业)之徒害了,是受了他们的影响、劝说和引诱。因此,当年朱元璋与上任的官员谈话,总要警告他们当心那些胥吏。胥吏们跟新官算利害关系账,同样算得清晰透彻,只是与朱元璋的结论完全相反:要坚持原则吗?不但不能报效朝廷,自身也难保。轻则丢官爵,弄不好还会丢性命。您可要三思。
      新官上任,还会碰到一个不请自来的教师,这就是土豪。在这里,土豪是一个比地主富农更恰当的称谓。他们有可能是地主富农,也可能是商人,但绝对不是老实胆小的土财主。他们甚至可能没有正经职业,以欺行霸市或坑蒙拐骗为生,即朱元璋所说的那些把官员教坏的不务四业之徒。这些人是地头蛇式的强者,在当地苦心经营多年,已经建立起一个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分配格局,他们很愿意把新官拉下水,教他们适应并且保护这种格局。
      明朝制度规定,官员不许在本乡本土当官,怕他们受人情的影响,不能坚持原则。但胥吏和衙役们一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土豪们就更不必说。他们熟悉当地的语言和风土人情,有一张由亲戚朋友熟人织成的关系网,盘根错节,信息灵通,熟悉各种惯例,并且依靠这些惯例谋生获利。那些圣贤书上不讲的潜规则,正是这些人在继承并传播。他们是活的教科书。在他们的言传身教和热心辅导之下,官员们学习的时间大大缩短。这便是朱元璋“新官堕落定律”的实现过程。
      所谓堕落,当然是从圣贤要求的标准看。如果换成新官适应社会和熟悉业务的角度,我们看到的则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迅速进步的过程,一个接受再教育的过程。第一次是接受圣贤的教育,第二次则是接受胥吏衙役和人间大学的教育。第一次教育教了官员们满口仁义道德,第二次教育教了他们一肚子男盗女娼。
      【选自吴思著《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复旦大学出版社版,本刊有删节】
      题图/塑造新官/孙万帅

    相关热词搜索:定律堕落新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