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真实无造作真情不煽情

    真实无造作真情不煽情

    时间:2020-03-24 05:13: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电影《集结号》以英雄的豪气震撼了整个中国影坛,让观众在生死一念间体味着战争的惨烈与人性的脆弱。这种真实无造作、真情不煽情的效果得益于战争场面拍摄的“真实再现”、对生命本体的“人文关怀”和“善恶二元对立”的模糊表现。可以说,《集结号》是对中国传统电影中战争桎梏的打破。

    [关键词]《集结号》 场面真实 人文关怀 善恶对立

    《集结号》一出现就以一股英雄的豪气震撼了中国影坛,很多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是擦着眼泪离开影院的,这种现象近年来已十分罕见。战争不是花前月下,不是风月无边,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片就是要让我们在这生死一念间体味人性的脆弱,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而影片《集结号》无疑让我看到了战争的真实、人性的真实。

    一、场面拍摄的“真实再现”

    在我看来,差导演的片子开场十分钟都在喋喋不休地交待,观众得劳神费力地适应它的时间、地点、人物,而好导演则开场就紧抓住观众心弦,用场景、氛围带出故事、人物。“最会用电影讲故事”的冯小刚在影片伊始,兀然就将我们置人硝烟弥漫、枪炮横飞的战场,并且强烈感到这绝非中国传统式的“战斗片”。真实、惨烈、残酷充溢到银幕的每一个角落,血肉横飞,残肢炸起的血腥战争场面比之经典战争大片《桂河大桥》《拯救大兵瑞恩》有过之而无不及。一场战争下来,“谷子地”的九连一百一十几个战士,活下来的仅四十七个!而真正惨烈绝伦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团长刘永水交给谷子地的任务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听到“集结号”方能突围。这实际上是把九连置于敌军数十万炮火集中的前沿阵地。掩护大部队转移。当战场变为焦土,仅剩的七名战士为了让九连“留下个种”而骗“谷子地”说集结号已响时,“谷子地”坚决地下达死守命令——他没听到号音,实际他根本不可能听到——他被炮火震聋了!而他即使没聋也不可能听到,因为号声一直从未响过……换言之,就是以牺牲一个连的代价,换取大部队安全转移的成功。其状之烈、其情之惨、其势之酷,前所未见!

    一切都那么真实,一切都那么残酷,一切都那样的震撼!这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正是来源于“真实性”场面拍摄的突破。电影是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只要电影中的真实性不对剧情虚构的真实性产生破坏。就可以接受。拿《拯救大兵瑞恩》来说,电影的真实同样是停留在“虚构”真实的角度上进行的。比如海滩的登陆战,有作战常识的都知道防守一方棱线兵力的配备和侧射火力的重要,但是在电影中你看到了侧射火力了吗?难道只是炸一个碉堡就突破了整个海滩的防御了吗?电影和生活不同,因此纠缠于这些问题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为了营造真实性,“捕捉性镜头”的使用,“碎片爆破”取代了以往的“烟火爆破”。整个影片色调影调的控制,都很好的符合了“电影真实”的需要,这种场面是以前中国电影的拍摄所不多见的。至于抄袭,就是更没有意义的说法。电影摄影机的基本运动方式只有“推拉摇移升降甩”这几种,电影故事的构成结构也只有不到30种,任何的电影都不能逃出这个套路,难道说所有后来的电影都是抄袭吗?公认《疯狂的石头》照抄《两杆大烟枪》,可是观众照样喜欢。为人诟病最多的战争场面的拍摄。在我看来仅仅是中国电影的突破,而并不是照抄。

    二、对生命本体的“人文关怀”

    战争生活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生活领域,它以一种强制性的力量让人类置身于非常态的特殊生存境遇下,诱发和逼迫人类展示人性的选择和被选择。由此。它首先是人性学。

    中国现代战争类型的电影,一直无力摆脱传统苏式战争片的拍摄套路。这样的作品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观众可以尽可能的从宏观角度对于战争本身有一个了解。比如《大决战》系列,相信所有的观众在看完之后,都能对几十年前那场发展中的战役进程、决策人物等等留下深刻印象。再加上场面宏大。在视觉奇观的同时。进行了非常好的历史知识的普及。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就是由于战争的画卷过于宏大,因此无法着力于细部进行小人物的细致描写和展示。

    尽管《集结号》与对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一脉相承,但与国内习以为常的“战争”完全不是一个套路,它并不符合中国战争电影固有的思维习惯,更不是当年的经典战争美学《集结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划时代的一部电影作品,是对中国传统战争桎梏的打破《集结号》以淡化战争观为主要特色,不问战争的对错,只表现战争的’惨烈。对观众的感动有深刻的渗透力,观后使人久久不能平息。有崇敬、有感叹、有叹息、有太多的思索,这种一反以往“主旋律”战争题材电影常规的表现形式,就是《集结号》的成功魅力。并且以此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同时还出人意料地先后上了非常“主旋律”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和推崇。

    通过战争折射人性,反思历史将成为今后国产战争大片的新趋势。《兄弟连》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告诉了我们战争的残忍,《勇敢的心》讴歌了自由,《辛德勒的名单》歌颂了人性。我认为真正完美的军事战争影视作品是应该反对和反思战争而不是歌颂和美化战争。

    笔者认为电影《集结号》中表现出的这种“人性关怀”,首先得益于民众思想的解放和对人性人道主义的肯定。由于长期以来对所谓“战争残酷”和“人性”的批判,中国以往的军事题材故事片大都讳言战争的残酷,而且从不涉及人性的方方面面。进入新时期之后,中国的战争电影创作才又一次踏在了现实主义的土地上,英雄才真正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恨的人物。没有残酷哪有善良,没有怯懦哪有勇敢。《集结号》能把矛盾的两重性和人性的多侧面都如实地展现出来,这正是一个已逝的故事能与今天的观众达到心灵相通的关键所在。

    三、模糊了的“善恶”的二元对立

    进行道德批判是中国很多人所持有的历史观,我们总是把一个人物分成君子和小人、忠臣和奸臣、好人和坏人、红脸和白脸,小时候看戏也是这样,一个人物出来了,常要问爸爸妈妈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在传统的战争电影中。这种“二元对立”被运用到了极致,“好人”的高大全形象一直侵袭至今,这一切都给观众的读解造成了极大的困惑。“善”与“恶”本是一个理想化的定位方式。在正常的生活当中,这种泾渭分明的对立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且简单地用这种“善恶对立”的二分法来看待问题有时候也并不省事,就像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之“历史插曲”中就说到:比如大家公认道德高尚的苟或是君子还是小人呢?如果他是君子,那么苟或这个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怎么跟上了一个又奸诈又残酷、阴谋诡计一肚子、篡夺大汉王朝的那么一个汉贼曹操呢?那不叫认贼作父?所以,看待一个人物不能简单的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也就是不能简单地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因为好人也有不好的一面,坏人也有做好事的时候,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所处的实际条件和局势。

    在《集结号》中,“善与恶”被导演控制到了意识形态所能够接受的最底线。没有主义,没有党派,没有政治,我们听不到“为了……冲啊”之类的话,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双方交战的战士们身着几乎相同的服装在相互厮杀:看到了“杀俘虏”等以往中国战争电影中无法展现的一面:看到了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战争来临时候的恐惧:看到了团长为了大部队顺利转移而牺牲了自己的手下兄弟:看到了谷子地为证明兄弟们的身份而四处奔波与碰壁——唯一幸存的连长谷子地不能解释自己的身份,更不能证明死去的46名兄弟的壮烈。失踪,如同不绝于耳的号声一样,是压在谷子地心上永远搬不走的阴霾。谷子地证明的路走得很辛苦,也近乎屈辱。原来战争还不是对生命的最大蔑视,死亡也不是对身心的最大折磨,真正的蔑视是为了谎言而英勇,最大的折磨是光荣死后带来的难辨之屈辱。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人,流血流泪却留不下只言片语,哪怕是父母给起的名字。语言有的时候很苍白,就像现在。也许在此时,沉默才是最好的的表达方式。这。就是震撼。

    随着中国电影的日益进步,目前中国对“主旋律电影”的定位正从“革命历史战争题材”转变为“歌颂人类真、善、美的作品”。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只要能坚持思想解放,只要能让艺术接上“地气”,只要电影创作始终把“以人为本”、把人性和人道主义置于重要地位,中国电影的繁荣就指日可待。

    相关热词搜索:造作煽情真情真实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