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汉家丹青绘蓬瀛_蓬瀛

    汉家丹青绘蓬瀛_蓬瀛

    时间:2019-02-11 05:26:5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一九八五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是著名美学家李泽厚的高足。毛丹青一九八七年移居日本,放弃了在日本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进入日本公司工作。现主要从事中日文双语写作。在毛丹青的个人博客上有如下自我介绍:毛丹青,外号“阿毛”,中国国籍。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九八七年移居日本,做过鱼虾生意,当过商人,游历过许多国家。二���年后弃商从文,主要从事两种语言的写作,其日语作品曾被用于日本多所著名大学的高考试题,二��四年后应聘于大学和研究生院开设《人与宗教》等专题讲座。除日文著书《日本虫眼纪行》和报刊连载以外,另有中文著作(图文书)《狂走日本》《闲走日本》以及译著《禅与中国》《叹异抄》《出家与其弟子》等多部。①
      毛丹青的日文代表作《日本虫眼纪行》曾在日本放送协会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日朗诵播放。“他是中国人。他用日文写作。他用日文写日常的日本人。日本舆论认为他的日文著作是二十世纪最成功地描写日本人的文学作品之一。”②他对日本社会的观察和描写深刻细致,对日本的了解程度之深甚至连日本人本身都自叹弗如。毛丹青的散文作品曾经被日本高考命题组选为试题中的阅读材料,把外国人写作的日语作品作为考试阅读材料,这在日本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他用中文写作的散文《明石飞鸟人》则被日本的多所大学选为日本学生的中文讲习课文。由于毛丹青突出的文学成就,他荣获日本第二十八届蓝海文学奖。
      《日本虫子・日本人》是毛丹青二��一年出版的散文集,里面收集了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二��一年的中文散文。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细部的日本”包括有五十八篇有关日本社会文化的散文,第二部分“双语猛兽”包括有八篇有关自己运用双语进行文学创作时的体会的散文,另外还附有与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高一虹的通信《与高一虹教授谈双语写作》。第三部分“思念与故乡同在”则诉说了自己经过旅日生活后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与感受,共有九篇,最后还附有著名作家莫言写给毛丹青的《你是一条鱼》。
      毛丹青本来可以在日本拿博士学位,然后走学术之路,或者他可以赶赶时髦、过一把“海归派”荣归故里的瘾,但他放弃了这种选择,他毅然决然地从日本市井最底层做起,去深入了解、书写日本的文化。
      语言转换的艺术 毛丹青擅长用中日双语书写,特别是他用流畅优美、犹如日本本土作家,甚至超越日本本土作家水平的日文来描述日本文化现象。日本著名作家柳田邦男认为:“毛丹青的写作让人怀念当代日语中正在迅速消失的汉字之美,他把日语中的汉字魅力突出地表达了出来。”日本文学评论家池内纪评价毛丹青的散文是“用虫眼一样的视点观察的是一个个的真实”。另一个著名日本文学评论家藤井省三则在《东京新闻》上撰文称赞毛丹青“他几乎是继鲁迅、周作人以来最富感性与悟性的知日派作家”。中国历来的知日派作家数量就不多,真正写过深入观察思考日本社会与文化的更是寥寥无几,其中较突出的有周作人、廖承志、戴季陶等,但受日本社会普遍认可的仅有戴季陶的《日本论》(写于1928年)。与这些前辈知日派作家或学者相比,毛丹青的卓异之处正在于他是用双语(主要用日语)来写日本的,恰如毛丹青自己所言:“我想为中日交流开辟政治和经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③他经常对日文本身进行一些创意性的写作,因为日文不是母语,所以他时常把日语看作一条变动不居的“河”。由于他对日语的熟谙,他有时甚至会感到“对日语本身的创意性的表达,很难翻成中文”④。
      最初从事双语写作的时候,毛丹青有着这样的感受:“我使用的双语是中日两种文字,从表形上看,两者都具有突出的视觉效应,尤其在汉字的融合中,有时如出一辙,有时竟然像过路的陌生人一样,同样的形状却包含了不同的内容。”⑤但在他能够驾轻就熟地进行中日语言转换的时候,他突然惊奇地发现了这种语言转换艺术所带来的神奇感受和奇妙艺术效果:“那些熟悉的汉字就像一台机器上的铸件一样,有时我想熔化它们,就往里面硬灌假名。反过来,假名用的过多使文章太稀的时候,我干脆就把中文的汉字生搬进来,管它有没有日语标准的读法,也不在乎日本读者遇见这些字会不会,查了字典没查到的话,会不会沮丧?会不会抱怨?所有这些忧虑一旦进入了日语的写作,我发现自己居然身轻如燕。”⑥
      毛丹青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双语写作的感受:“用两种语言写作,就像拳击比赛,对于一个意念有两种语言相互争夺,他们有时头破血流,有时却和颜悦色,如果只能用一种语言写作,那就是健美操,没人跟你当对手,但你也必须对别人装笑。所以,双语写作,比单语写作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更大的痛苦,但同时你也会获得双倍的快乐。”⑦
      哲学的视角与细部的美学毛丹青擅长以哲学的视角观察、思考日常事物,赋予世俗生活以光彩夺目的哲学迷思。他的散文富有深刻的哲思意境,令人读后揣摩、玩味、涵咏不绝,如话梅入口,如余音绕梁。这和毛丹青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对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不无关系。
      在他的散文中,毛丹青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现代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加以解剖,显示其内在的本质。“他在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之中发现了真正的日本。”⑧他的散文深刻揭示了日本人的“国民劣根性”,这在中日文学史上尚属首次。因此,可以说,毛丹青可以称得上是生活在日本的现代鲁迅。日本蓝海文学评奖委员会如是评价他的散文:“他笔下的日本犹如一把尖刀插入日本人的胸中。”其作品对日本号称极具现代性和先进性的现代文化进行了解构与颠覆,其散文文本可视为后殖民乃至后现代话语的语言载体。而用短小精美的文体对内涵丰富、广博的日本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解读,无疑是用语言符号的小型碎片对大型的日本文化整体建制加以拼贴式的文学书写与建构,因而具有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反叛传统与经典的后现代性。例如,毛丹青在描述文化现象时,并未忘却语言,这或许与他主攻的语言哲学方向有关。他认为语言是一种风景。他甚至将日语书稿排成一列,像欣赏风景一般地远观,然后再按照笔画的浓稀来取舍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感到笔画过于稀疏的地方甚至干脆用汉字来取代。其它文化散文往往侧重于文化的宏大描叙而不屑于语言文字的考究,而毛丹青的散文显然与这种创作方法背道而驰。“我喜欢日常的细节,这个喜欢随着年岁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执著。现在想起来,原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供职的时候,我是非常喜欢理论的,没有细节,都是一些概念、思辨与玄玄乎乎的学问,想起来很丰富,实际上却是空泛的。”⑨
      毛丹青就这样开始致力于将哲学思辨融汇于日常细节的美学探索。收入《日本虫子・日本人》的散文大都是这样做的。如曾经获奖的《落樱的季节》,故事就来源于作者的日常生活经历:“我在商社工作的时候,同事的女儿得了绝症。她对爸爸说她想看樱花,但是从她的病床平视望出去,只能看到樱花树的顶部。一场大雨过后,所有的花都落掉了。为了让女儿如愿以偿,我的同事连夜去捡樱花花瓣,铺在树后面的小山坡上,等着女儿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能够看到。我和另外一个朋友守在病床前,在局限的视野里真的能看见那一片樱花坡。”后来女儿病逝了,这位同事慌忙拿着还没有铺完的樱花跑回来,放樱花的袋子在楼梯上磨破了一个口子,花瓣就撒落下来。当满含热泪的他跑到毛丹青面前的时候,身后的樱花在路上撒成了一条花线。毛丹青就这样把痛彻人心的生死离别与生命短暂的樱花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日本人的悲情情结。
      《红点鲑》则记录毛丹青与妻子在日本的一段亲身经历。妻子在德国的学习即将结束,她面临着在两个战败国的去留间做出选择,犹豫不决。后来她决定先来日本看看。妻子喜欢钓鱼,毛丹青就开车带她到山里搭了一个帐篷去钓鱼。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山涧里有很多红点鲑鱼拼命逆流而上,目的是到自己的原居地去产卵。红点鲑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他们最终放弃了钓鱼,用塑料缸装着这些红点鲑帮它们越过障碍。到达平静的水域之后,红点鲑开始在水中痉挛、战栗着身体产卵,卵像云朵一样在水底喷发、绽放。受到这种强大的生命力量的震撼,妻子终于决定前往日本定居。
      正如书名《日本虫子・日本人》一样,毛丹青透过一个个如虫眼般细小的孔道细致入微地观察这些平凡普通的日本人的生活细节,通过精雕细描的日常生活叙事去发掘那些连日本人自己都忽略了的细节美。
      距离美感与中日文化的互渗尽管旅居日本,但毛丹青一直保持着与国内文化圈密切的呼吸关系,母语文化始终给予他写作的给养。毛丹青的散文文字优美、构思精巧,是较典型的“美文”,有中国小品文的遗风,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其散文有深度,有广度,同时也不乏文采。读毛丹青《日本虫子・日本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明末小品文的遗风:充满灵气,不生硬,不枯涩,令人读后有空灵剔透的清新感,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性情陶冶。
      毛丹青在观察、体验日本文化的同时,还以旅居日本的华人的身份反观中国国内的各种新旧文化现象,书写出自己当下的审美感受,叙写身在异域的乡愁与反思。他将中日文化有益地加以对照比较,从而给读者以跨越时空的距离美感,满足不同国度、不同文化阶层的读者的阅读期待。
      毛丹青曾经觉得自己永远都看不懂日本人的面孔,不知道对方是在笑还是在哭。“在酒店里你会听到日本女人说话时的嗓音是浮在上空盘旋的,等客人一走又一下子降落下来。我曾经倾听一个艺妓谈论我衣服上的一个亮片、一座木桥上一颗钉子发出的亮点,还有她一分为二的生活,但我从没有看到过她真正的面孔。”但他所写的有关日本文化的散文成功之处恰恰体现在这些书写引起了日本民众的共鸣,得到了日本民众及知识文化界的肯认。这说明他对日本国民性格与日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是极为到位的,是切中肯綮的。比如他对“日本虫子”的解释:“日本人工于精、细、专,崇尚秩序和集体。追求准确、一丝不苟和琐细,连商品都以‘精巧于小’,而非‘万全于大’著名于世,这样的习惯和心理,犹如蚂蚁、蜜蜂那种社会性的小昆虫。也许这些特性,使得他们善于模仿、超越而难以开启大手笔;说话也多绕着弯子,叫人费思量;野性发作,不可理喻,自当属于动物世界。这些散在的印象逐渐在脑海中汇总、 加深,终于构成一幅似虫非虫的草图:日本虫。”⑩许纪霖教授认为:“日本虫,好一个精彩绝伦的比喻。过去我总是相信概念的魔力,现在发现,一个具体的意象或隐喻,其内涵要远远大于抽象的概念。比如对我们的东邻,学术界用过的分析框架和描述性概念不知多少,但就这么一个轻轻巧巧的‘日本虫’,竟然将日本人性格中几乎所有的侧面,都涵盖殆尽!”⑾
      毛丹青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由于他能够洞察日本文化,深入挖掘出它的本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是全身心地真诚地融入日本主流文化的,他学习日本语言、体会日本文化、吸取日本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也对其糟粕保持足够的警惕,他同日本国内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程度的友好人士结成了至情至性的知交。也正因为他的这种真诚、投入,又不乏保持自我、自尊、自强并自爱的处事态度,才使他获得了日本主流文化界的认可与褒赞。“故乡汇集了我们的喜悦和苦衷、兴奋与疲劳,但是正是这种催动心灵的力量也许会为中国的艺术做出一个侧面的写照。”⑿中日双语写作的卓异形式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作者深邃的哲学思考与中日优秀文化的互渗,而这种书写状态的象征符号意义则更值得深究。在日本海的宽阔水域里,这条来自美丽的金水河的北京“毛丹青鱼”⒀靠着冷静的观察、深刻的思考,游得舒心自由、畅快而美丽。我们期待他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用他的神来之笔绘出更精彩的蓬瀛文化图。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李诠林,文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
      
      ① “阿毛博客” http://blog.省略/m/maodan-qing,“我的公告”栏。
      ② 毛丹青《日本虫子・日本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扉页。
      ③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名家风采”系列讲座“日本与我的日常――虫眼看东瀛”,“旅日学者毛丹青先生讲演会预告”,2006年9月15日。
      ④⑦ 《放眼过云高――双语作家毛丹青访谈录》,人民网日本版,2002年,http://japan.省略/2002/02/28/riben20020228_17269.html.
      ⑤⑥ 毛丹青《走向日本人的语言旅程》,见人民网“中日论坛”,2005年12月25日, http://www.省略/bbs/ReadFile?whichfile=324886&typeid=18.
      ⑧⑾ 许纪霖《新民晚报》书评,转引自吕文浩《商业和文坛两栖的毛丹青》,《人物》,1998(11),第154页。
      ⑨ 毛丹青《闲走日本》扉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版。
      ⑩ 毛丹青《日本虫子・日本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第266页。
      ⑿ 《徐珂・毛丹青谈话实录》,日本东京《新华侨》杂志社2000年2月全文刊载。
      ⒀ 莫言《你是一条鱼》,毛丹青《日本虫子・日本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第355页。

    相关热词搜索:汉家丹青绘蓬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