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联东安心【何东安:用心凝聚光和影】

    联东安心【何东安:用心凝聚光和影】

    时间:2019-02-27 05:41: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群众文化战线从事摄影工作的人很多,搞得有点影响的人就不多了。何东安就是其中唯数不多中的一位。2000年底我调到省群众艺术馆工作,时任省馆艺术活动部主任的胡万卿老师,也是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的会长,见我爱好摄影,要我协助他做~些学会的工作,我自然就关注本系统从事摄影方面的人士。当时何东安就是学会的副会长之一,他那时是永州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永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他所取得了一大堆的奖项和荣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2年4月,为备战全国“群星奖”摄影比赛活动,全省群艺馆十多名摄影骨干组成的创作组,由我带队到贵州黔东南采风,自然少不了何东安这个中坚力量。在十多天行程的接触中,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每到一地都要研究当地的风土人情为拍摄作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而且他尊重拍摄对象,善于与人沟通,几句老乡般亲热的问候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几下就解决了对方的防备心理。在一些看似随意的交流中,他悄悄地完成了他的拍摄。让我没想到和欣喜的是,五年后我们成了~个单位的同事,我又多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这大概就是摄影的缘分。
      何东安高中毕业后在家乡――江永松柏瑶族乡当电影放映员。每次开映前要放一些卫生、科技、好人好事等内容的幻灯片,以前是手工绘制,后来他从书本上得知用摄影的方式来制作更加逼真,便用积攒的工资购买了一部海鸥4B相机,自己动手;中洗底片,再制成色盲片,就可以做幻灯了。效果确实好很多。他不由被摄影那种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1985年,他凭借一技之长被调入县文化馆当上了摄影专干,真正开始走上他心爱的摄影之路。他托哥哥出差到南京帮他买回来一台珠江135相机,活跃在瑶家城乡,用镜头捕捉大自然和生活的美。他捧回的第一个奖的作品是《国办民助筑公路》,而且是在全国“公路杯”摄影比赛中获奖。这第一个全国性的奖项自然显得格外珍贵,同时令他倍受鼓舞。他的第一个专题影展在县里首届盘王节上举行,县委书记看了展览对他大加赞赏,看到他手上的相机很陈旧了,让他打报告批了七千多块钱,他到北京买回了当时比较高档的尼康FM2相机,这可是摄影人梦寐以求的“情人”啊,喜得他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他心存感激,是书记的激励和支持让他有了更足的动力和干劲。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相机,他拍得更加勤快了。摄影水平的提高重在实践,只有多拍,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熟练地掌握摄影技艺。只要时间条件允许,他就外出采风,尽可能走出办公室。走进社会,走进群众。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此后三四年时间里他步入摄影事业的快车道,摄影作品发表得多,获奖也多。当时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瑶族》曾收有他创作的8幅作品。
      熟悉何东安的人都知道,在他拍摄的众多作品中,以表现瑶家主题居多。这源于他对本民族、对家乡始终有~种难以割舍的浓厚感情。生活在瑶山,瑶山的那山那水让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壮丽,瑶人的纯朴敦厚让他体味到人世间的真善美,瑶族的风土人情为他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每年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深入瑶寨,深入生活,创作了大批反映瑶族风俗、风光、风情的作品,尤其对瑶族故地――千家峒、女书的艺术表现更是情有独钟。他创作的系列摄影专题“五色衣裳绣瑶山”、“南楚女书”、“九嶷山揽胜”、“女书传人胡四女”、“女书・中国女人为自己造的文字”、“永州女书田野考察”、“九嶷山上白云飞”等分别发表于《中国画报》、《中国国家地理》、《民族画报》、《农民画报》、《中国妇女》、《湖南画报》等国家、省级画报或杂志,其中《南楚女书》由新华社对外发稿,并被评为全国对外宣传一等奖。在永州博物馆女书陈列室的图片都是他创作拍摄的。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何东安对这一至理名言有着很深的体会。摄影是瞬间的艺术,特别需要摄影家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来捕捉蕴藏在生活中的美。他带着那双眼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于是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常常降临到他的头上。那年在湘、粤、桂三省(区)十一县首届盘王节上,摄影高手云集。当时里三层外三层的舞台演出现场,他根本没有办法挤进人群拍摄。抢不了热门就抓冷门。他别出心裁去地寻找题材,终于在一个不为人注目的角落,抓拍到一个在等待中展现恬静秀美的瑶女的画面。冲出片子~看,何东安喜出望外。这张题为《瑶妹子》的作品好评如潮,先后获全省风俗风情风物风光摄影展金奖和全国第六届摄影艺术展优秀奖。那幅题为《山旮旯的希望》的作品给人印象很深:一对小姐弟在破烂的房屋里,借着从窗户透进来的微弱的光线刻苦求学。这是何东安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体验生活时创作的。有一天饭后散步,他来到一农家,那对小姐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的情形让他心潮澎湃,他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了这感人的一幕。这幅作品发表后。自然独特的用光和画面的内涵引起摄影界强烈反响,并为他带来了诸多荣誉:全国晚报摄影大赛三等奖、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奖和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搞摄影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有时还是面临生死的考验。虽然这种追求艺术极致的精神可贵,但对待生命我们还是要十分珍惜。可有时一投入到其中,往往就到了忘我的境界。有一次,他为了拍摄一张满意的舜帝陵全景,不顾天气炎热,不怕蛇虫出没,连续几天带着干粮上山,每天凌晨两点半起床,就爬山赶往最佳拍摄点。当他终于拍摄到自己满意的画面时,可以安心下山了。由于疲劳和饥饿,下山时他几次摔倒,连滚带爬回到家,之后又大病一场。这幅被誉为拍出“以山为陵”意境的作品《舜帝陵》连同他另外创作的三十件作品入选大型画册《九嶷山》。占了画册一半的篇幅。也算是对他辛苦付出的一种回报。还有一次,他独自一人来到广西龙胜平安寨拍摄梯田。天蒙蒙亮便起床,为了一个好的角度,他就拿着相机站在水田里取景。清晨田里的水冰凉冰凉的,他一动不动地静静等候晨雾和云彩。这时一条水蛇从远处向他游过来,怕蛇的他吓得浑身发抖,但他不愿错过那绚丽的云彩,咬着牙关坚持拍完。那条蛇似乎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游到别的地方去了,等他上岸才发现全身已被冷汗浸透了。后来这幅题为《晨韵》的作品在国家级专业刊物发表后,受到同行好评。长期以来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奔波劳累使他患上了坐骨神经痛,平时隐隐作痛,一旦发作起来,连路都走不动,但他无怨无悔,凭着瑶族人的那种坚韧与执著,奋勇前行走到今天,坚守着最初的梦想。
      何东安说他自己也没想到,从农村娃~步步成长为摄影人的他,由于大家的信任与支持,2002年走上了永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的岗位。在其位谋其政。他一门心思围绕当地政府工作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会员服务。从最初的五六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三百多人,队伍壮大了,力量也增强了。他带领会员们充分利用本地少数民族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挖掘创作源泉,使阳明山、九嶷山等地名声远 扬。他组织与广东肇庆、广西贺州、广东清远等地举办了摄影作品联展,加强了与外地的摄影交流学习。他还利用摄影的社会功能,助人为乐。2006年8月,在一次拍摄中发现新田县一位农村学生考取了中国石油大学,但因家境困难,父亲身患癌症,母亲长期有病,加上自己有点残疾,无缘大学的梦想,于是他组织当地摄影爱好,及时向社会宣传,争取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共捐助三万多元,让这位山里的孩子圆了大学梦。年底,他又组织会员举办摄影爱心活动,为零陵区一位失去双亲的学生捐款一万多元,圆了该学生的读书梦。他还到常德烟厂零陵分厂拉赞助,联合举办“芙蓉学子摄影展”,反映贫困学生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该影展社会效益反响很大。
      但凡取得一些成就、到了一定阶段的摄影人,都面临着一个如何突破自我的瓶颈问题,何东安说他也有过这样的困惑,拍到一定的程度有点停滞不前了,要想有所突破又似乎很难,他为此感觉到苦恼。于是他选择到学校进修,充电的确不失为一种提升个人素质的好机会。他考入湘潭师院攻读摄影专业,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他如痴似狂地投入拍摄实践,将拍出来的片子进行仔细分析、揣摩,总结成败得失。他认识到摄影人要多思考。在思考中消化,在思考中探索,在思考中感悟,在思考中拍摄,只有勤思考,才能理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摄影水平。经过两年的深造,他觉得自己的思路更加宽广了,创作的手法也更加多样化了,作品也就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理论水平也提升了,《谈谈群众摄影干部的业务素质》、《浅谈民俗专题摄影》、《谈室外自然光人像摄影》、《略谈新闻摄影的区域现象》等理论文章都是他的摄影经验之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何东安近三十年的摄影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上万幅摄影作品,仅在省以上刊物发表或展出的就有500多件。而每一件成功的作品,可以说都是他用心血和汗水精心浇灌出来的。
      2007年下半年,何东安以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考进湖南省群众艺术馆,被分配在省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工作。到省里工作相对忙得多,忙得让他常常无暇顾及摄影,好久没摸相机手就发痒。他从现在的本职工作看摄影,认为摄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濒危失传的地步。他就希望能多下到基层,深入到项目所在地,运用影像去挖掘去表现去反映凝聚着民族的智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八十年代初就开始拍摄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这便是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他当时在江永从“女书”传人周硕沂处了解到女书的状况,而油然升起一份责任感,要为拯救即将失传的“女书”尽一份力。二十多年,他无数次深入“女书”流传的地区,拍摄了大量图片,为研究学者提供了有益的佐证。他自己也成了半个专家。如果一些重点的项目也能像拍摄女书一样深入下去,那么积累下来的资料将何其丰富多彩。
      如今,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何东安,对摄影艺术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理性的解读这本厚重的摄影史书。

    相关热词搜索:凝聚用心何东安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