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创新转型拉长上海经济“短板”

    创新转型拉长上海经济“短板”

    时间:2020-05-19 05:19: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打调整产业结构攻坚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李耀新说,“坚决压,勇敢减,存量调整要列出清单,新的增量要提高质量。”对淘汰落后产能上海下手狠,今年上半年,上海已启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577项。

    去年6月,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在全国率先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淘汰落后产能。据悉,今年“负面清单”将在广度上进一步延伸,相关方案正在制定中。

    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加减乘除”

    今年以来,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再度加快。一方面,上海重点抓“新和增”,主动对接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聚焦大飞机、高端装备、高端医疗器械、新型显示等重点领域,布局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开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物联网重大应用等示范试点;大力扶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企业发展,建立“产业联盟、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产业人才”四位一体推进机制,完善问题发现、协调、回应机制,调研梳理出“四新”经济发展面临的36项问题,并逐一协调解决。

    另一方面,上海重点抓“减和压”,进一步锁定企业项目、锁定调整地块、锁定调整时间、锁定区县责任,重点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企业,压减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低效用地型等一般制造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安排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000项,比上年目标增加了一倍;上半年启动实施577项,其中区域调整139项,单项调整438项,主要分布在金属加工、传统机械、家具和木材加工等行业。

    伴随着战略性主动调整,上海每年因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的产值约200亿元至300亿元,这是减法;城市环境面貌日趋改善,减少污染物排放相当于再造了100个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这是加法;调整腾出土地近12万亩,为创新型经济腾出巨大空间,这是乘法;而上海的“除法”是——“反对不改革,也不允许玩虚招”。上海第三产业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90%左右。

    上海经济运行特点与结构转型,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存在差别。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称,上海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更低,创新驱动力更强。2013年和2014年,上海仅以3%至5%的投资增速支撑了7%至8%的经济增长率。相比之下,全国要用15%以上的投资增速才能支撑7%至8%的经济增长率。

    投资、工业拖后腿

    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推动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见效。出现了两个积极的变化:一是经济增幅达到全国平均线,二是经济先行企稳回升。尤其令人惊喜的是,一些制约上海经济发展的“短板”,也在各项政策的共同作用以及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正在逐步拉长。

    纵观上海这几年的发展,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特别高能耗等传统产业的逐步淘汰和转移,使上海经济也出现了一些“短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上海经济的拖累。

    短板之一是投资。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让许多原本可逐步释放的投资,提前到了世博前全部释放出来,给后面的投资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世博会之后,上海年均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在3%至5%之间徘徊;二是房地产投资在市场持续低迷下,出现了不小的下滑。即便上海没有像有的地方那样出现超库存现象,仍受到了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房地产投资难以出现比较大的增长;三是因为结构转型、传统行业升级改造、环境承受力太强的企业和项目外迁等,工业性投资受到严峻挑战。

    短板之二是工业。工业向来是支撑上海成为全国经济领头羊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虽然在经济转型的大格局下,工业在上海经济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上海可以放弃工业、放弃第二产业。事实上,工业仍是上海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工业一旦成为“短板”,会对其他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对就业、居民收入增长等带来强烈冲击。而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上海的工业生产情况不太理想,增幅也处在负通道。

    虽然被上海当作“短板”的投资和工业,在其他地方看来,仍然可能是“长板”。但是,对上海来说,两大“短板”对经济的影响还是很大,需要得到这两大“短板”支撑的期望还是很高。更重要的,从上海近年来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看,都不能容忍这两大“短板”长期存在,—直在下决心拉长这两块“短板”。事实也充分说明,这两大“短板”与其他方面的差距已在缩小。

    创新转型补短板

    先看投资,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预计超过8%,增幅比一季度快了五个多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幅都超过了15%。要知道,对上海来说,在经济已达到相当水平,城市建设也不可能再像其他地区那样高速发展的情况下,8%已是相当不错的数据了。

    再看工业,在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0.1%的情况下,上半年已由负转正,六大重点行业增长势头尤为显著,由一季度的下降0.3%转为增长0.4%,这是很了不起的转变。重点行业增长势头显著,意味着整个工业经济的形势在全面好转,即便有少数行业没有明显好转,也不会对上海工业经济构成太大威胁。无疑,工业经济的复苏,拉长了上海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板”,弥补了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对一个城市来说,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不在于“长板”有多长,而在于“短板”有多短。作为国际大都市,要想成为全国经济的“领头羊”,就不能在发展中有“短板”,有明显的缺陷。即便金融服务、信息等第三产业达到了极高水平,如果工业、制造业等成为“短板”,也难以支撑起真正的大都市经济。而从上海上半年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短板”不仅在拉长,而且正在缩短与“长板”的差距,并不断催生出新的增长点。

    金融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等的快速发展,让上海的投资有效性更强、爆发力更足。因为,与此前主要依靠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的投资相比,产业性投资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非常大,作用也更强。上半年,上海的社会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了近50%,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上半年一般公共收入增幅达到13%以上,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上海经济的结构正趋于更加优化。很显然,这也与近年来上海投资思路的转变分不开。

    若从工业的角度来看,虽然增幅仍低于第三产业,似乎差距在拉大,但先进制造业的贡献在加大,集成电路、飞机制造、机器人等制造业的增幅都高出第三产业两个多百分点。而随着上海创新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大飞机制造步伐的临近,先进制造业将成为下一步上海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龙头。到时候,先进制造业对上海经济的贡献将大幅提高。由此,上海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一旦先进制造业成了上海经济的主角,上海经济现有“短板”将全面改观。即使投资不会有前些年那样的高增速,但因投资效率提升、档次提高、有效性增强,也会与目前的“长板”一道,构成上海经济的新风景线。

    注重拉长“短板”,已使上海经济含金量骤增,让上海赢得了经济复苏的新局面。倘能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上海就能在新高度上继续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并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板块。

    建科创中心带来新动力

    引人注意的是,建设科创中心作为上海一个新的“中心”,发展势头迅猛。

    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5月25日举行的上海市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上海要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一要具有全球影响力,二要聚焦科技创新、突出创新驱动发展,三要充分体现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这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上海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

    《意见》提出“两步走”规划,第一步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第二步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科创中心将与上海此前确立的“四个中心”建设协同,对今后一段时间的转型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意见》着力破解制约创新环境建设的四个难题:创新成果转化难、创新企业融资难、草根创业难、知识产权保护难。

    其中,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的顽症,《意见》提出“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试点实施支持个人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和转让的政策”;“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归属研发团队所得比例不低于70%”等措施。7月6日上午,来自奥地利的爱德华在浦东机场拿到了科创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出台后的第一张R字(人才)签证。准备就职上海某高新技术企业的爱德华,凭R字签证就可办理五年的工作居留许可。根据相关政策,有关方面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最便捷的出入境环境、最优良的外籍人才居留待遇、最高效的出入境服务。

    7月13日,科技部与上海市政府举行2015年部市工作会商会议,专题研究推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双方将重点推进七方面工作:积极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培育更具活力的创新型经济、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打造全球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深化区域间创新协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专家认为,建设科创中心目标的提出,将给上海转型带来新的动力。这对创新型企业是重大利好,将有助于突破以往在资金、人才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同时,建设创新中心,也将使“四新”经济和制造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具含金量。

    相关热词搜索:拉长上海转型创新短板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