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书法作品图片大全_毛泽东狂草书法艺术的探微

    书法作品图片大全_毛泽东狂草书法艺术的探微

    时间:2019-01-28 17:57: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奇葩。在中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其中,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从形式感的角度出发,对毛主席的代表作进行书法艺术上的研究,目的是感悟领袖胸怀,提高普通群众对其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和对各自人生的感悟。
      [关键词]书法;精神内涵;形式;感悟
      
      写字在我国古代称为“书”,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则进行“写字”的便成了“书法”,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平面造型艺术。数千年来,涌现出了许多独步书坛、自成流派的书法艺术大师,毛泽东即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他集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和艺术家于一身。他的书法艺术雄奇瑰丽,特别是狂草书作,独辟蹊径,别树一帜,世人尊之为“毛体”书法。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只要书家书写的内容精神境界高尚,掌握较为扎实的线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的形式美也就有了它独立的审美价值了,反之不然。本文将毛泽东书作从如下几个方面的书法语言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对于广大人们群众认识书法艺术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精神性
      
      书法,它是以汉字为载体,涉及语言、文学、历史、美学等方面,又与音乐、美术相通,能示人以美,触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联想的结合体,是我国人民比较常用与喜爱的传统艺术。难怪乎艺术大师毕加索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书法文化感慨万千地讲:“如果我生在中国,不会是位画家,但肯定是位书法家。”。
      中国的书法是关于中国文字表现的艺术,中国书法从一开始就强调“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里讲的可象之象,既包含着自然之象,也包含着人所创造的书体之象。这个自然之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自然之神,是书写者精神的应会,这种强调自然之神与书写者精神的应会,讲大了,是形成民族的精神气象;讲小了,就是书写者的精神气象即“书,心画也”,也就是书法是表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精神性是艺术品的价值所在,而精神性又不能只局限于艺术家个性的精神性,它必须融汇到更加宏大的背景之中。这种精神性已接近人性的深层,因为他们进入了一种没有任何滞碍,超越了一切实用的功能:进入了完全内心自由的情绪,是内心深层的发挥。就毛泽东书法而言,挥洒自如的大字,象征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其精神性正是个体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汇生发的集束展现。纵观历史,像草书大家张旭、怀素他们的表现和精神表达还不够,他们的书作没有给别人留下想象,这样的艺术非常精致、完美。而精致的艺术往往偏离了艺术的本真,艺术最重要的应当不仅仅只是带给人以愉悦、精美,或者安慰。艺术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以启示、思索:一种心灵的默契、一种新感受、全新的图释。只有如此,才能引导人的审美前行。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典型例子,他之所以成为书法大家,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这是他哲学观念、思维方式、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他的人生情致、审美情趣和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我们知道,毛泽东早期的书法是端庄严谨的行楷体。从1915年读《明耻篇》写的“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批语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对严谨雄浑、气韵生动的晋唐法贴的临习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青少年的他就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因而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先后并抄写《三字经》、《论语》、《诗经》、《汉书》等,从中吸取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之营养,也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功底。他在长征途中创作的《娄山关》(如下图)时,由于主体精神强烈,故运笔大胆肯定,直抒胸臆,毫无阻滞,走笔连绵,奔腾如电,大有高迈健拔之韵,深沉刚直之情,坚不可破之质,浩然行空之势。上个世纪60年代,雷锋的思想、风格、斗志,感动和鼓舞了神州大地的亿万群众,也深深打动了毛泽东。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它采用了行草书体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如下图),字体流畅,运笔巧妙,法字新颖,形神兼备,顾盼有情,字字千钧,美若画卷,沁人心脾,挥洒了一曲美德和弦。
      
      二、视觉性
      
      如果说精神性让“毛体”书法的内涵充盈结实,那么,视觉性则打造出“毛体”书法外在的夺目光华。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载体和生命,它主要通过线的起承转合、干润粗细,以及字体的大小变化来感受的,它是用抽象的点画组合去张扬体味具体的客观事物,我们称之为“视觉节奏”。任何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如果分析其中多个字的每条线段,都是静止的;但书法家却能在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轨迹,把静止的线条演变成运动的字形。如《人民日报》(如下图)是1948年毛泽东为中央机关报的题词。四字并排,大小相背,笔重墨浓,左右呼应,“人”字露峰入笔,纵劲下撇,渐行渐提,捺与撇的中部承接,中锋起笔造势,侧锋挑起呈妍,字势左右开张,险展稳收。一撇一捺如金风亮翅,游鱼奋尾,显现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迈开大步,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民”字点画紧缩,为“报”字留下了笔墨驰骋的空间。作品形质浑厚,刚劲挺拔,独具匠心地突出了“人民”和“报”的主题。
      在书法艺术中,把线条划分为四种基本规律,分别是基本律、回护律、起伏律和间隔律。前两种偏向于单线条的节奏构成,而后两种则重于结构、章法的连贯。伟人毛泽东的书作,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峰回路转、飘忽不定、行云流水的视觉性无人能比,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韵律”中,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被他伟人风范所吸引一样。他把“四律”的线节奏、结构与章法推上了狂草艺术的最高峰,如20世纪40年代的书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如下图)、《和柳亚子先生》等,以行草为主,杂以楷行,字体大小变化丰富,或笔墨沉实,或飘逸洒脱,锋芒毕露,其主笔更是时常夸大逸出,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60年代后,他倾情于张旭和怀素狂草艺术的学习、研究,可又不受其羁绊,而是贵质、遗采、取神,放手写意。看其书法作品,刚柔相济,高屋建瓴,字字摄入眼魂,登上了狂草书法艺术的最高峰。
      
      三、独特性
      
      康德说:“艺术的最高成果是风格”。毛泽东的狂草书法就是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震撼整个书坛和亿万群众,欣赏吟咏者有之,争相摩习者有之,潜心研究者有之。可以这么说,“毛体”书法没有独特性,就没有“毛体”书法的视觉审美性,也无以充分发露他们的精神性。
      毛泽东的狂草书法艺术别具一格,险绝神奇的结体美。他用笔快捷迅猛,如疾风迅雨,扑面而来,有万夫莫当之气势。线条虽然细瘦,却蕴涵劲力,如强弓力挽,势在即发。字体大小相辉映,小中见大,气象万千,壮美狂澜,如《六盘山》中(如下图),从“天高云淡”到“屈”字一气直下,紧接着“指行程二”四个字骤小,从最强音降低8到6度。往下看, 结束上阙的“万”字特别的大,以下留下大片空白之后,与款、题名等小字遥相呼应,取得了浑然一体的效果。其章法特点是纵向取势,左右穿插,倾斜中取均衡,似两军对垒,相互厮杀;又如担夫争路,左闪右让。有时一字甚至于被压缩成一点,有时一个字却又占据了几个字的空间,真可谓是用笔大胆、落墨泼辣。欣赏此作,不难想象“飘风急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的意境,创造出了波澜壮观之美。此外,毛泽东的书作尺幅都不大,但不管如何放大,或悬于门厅、礼堂,还是雕刻于广场,都显得大气、雄健、形神完美,如雕刻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如下图)八个大字,笔笔含情,字字神武,道劲多姿,庄严巍峨。
      
      四、实用及审美共融性
      
      在《书法美学谈》中说:“象形文字的非象形化,不是削弱了书法的美,而是解放了书法的美,促进了书法艺术从另一途径来‘学之于造化’,在更广大的天地里‘博采众美’以滋润自己,丰富自己的形象感和表现力。”可见,书法艺术的最主要的美学特征,是在空间里通过汉字的表现、线条的挥运进行抒情表意。
      书法以前叫“写字”,充分说明它的实用性和文化作用似乎大于它的艺术性。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书法从“美用合一”走向“美用分离”。在古代,书法以其日常应用性与文化人格标志的耦合功能,实现着最大程度的社会化。我们知道,书法之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走向“美用分离”更高的纯艺术道路,因此其书作实用性弱,而艺术性强,大众化和普及性就相对的差些,在社会上懂得欣赏的为数不是很多。
      毛泽东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柱擎天”,在书法史上更是“一笔擎天”。他除了一言一行都在为广大民众服务外,书写的形式必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既让人们看懂内容,又能欣赏书法的美。因此,毛泽东题字大都采用行楷和行草书体,如“人民日报”、“红旗”、“解放军报”等具有广博影响的书作。这些书法佳作充分体现了书法的实用性与审美的共融性。
      
      五、结束语
      
      古今中外,凡成大业者大多都能继承和发扬我国书法这一传统文化,并有良好的人格品质。比如,唐太宗是重视书法、且善书法的第一帝君。毛泽东诗纵草狂,为世人所景仰,让诗人书家共折腰。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美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金学智,书法美学谈[M],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
      [3]麓山子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嗍,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

    相关热词搜索:狂草书法艺术探微毛泽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