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管理者的素质【浅议博物馆藏品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浅议博物馆藏品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时间:2019-01-30 05:44: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本文首先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博物馆保管工作的重要性,然后详细的阐述了博物馆保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藏品的保管、陈列展示以及以藏品为基础的社会教育,而藏品的保管工作是博物馆整个工作的核心,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基础。只有基础工作做好了也就是只有科学的管理保护藏品好并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为陈列展览提供精美的展品,才能把展品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陈列语言的方式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从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从而达到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保管部的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还要有更高的业务素质涵养。
       基本的政治素质要求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提高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使命感
       毋庸置疑,保管部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博物馆藏品的管理质量甚至是藏品的安全,因此,提高保管部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是做好藏品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认识自己从事这项事业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是做好保管工作的前提和有力保障,保管工作人员要深刻理解藏品管理在博物馆业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保管法规、认真履行保管手续、坚持保管原则,才能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规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完成藏品的保护和管理。只有政治觉悟提高了,才能在困难中自觉地学习业务知识,切实掌握科学保护管理藏品的各种技能。
       (二)培养高度自觉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一定职业范围的特殊道德要求”,“就是人们在从事正当的社会职业,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理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①。
       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从事的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所保管的是我们先辈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经济价值,藏品保管员的工作又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中最基础性的工种,是否能科学保护和管理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并且使其永久流传都依赖于藏品保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同时,保管工作的基础就是首先要做到文物藏品有:清楚的账目、准确的鉴定、详明的编目、妥善科学的保管、查用方便,这些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藏品管理员工作大部分是管理性、事务性的劳动,工作人员能坐得下来,静下心来,默默无闻的完成室内工作,既不容易出成绩,又是专业性很强、有时也很繁琐甚至有些枯燥的实用性科学。完成这项工作,不但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耐性细致的吃苦的精神,更需要工作人员要具有不计私利、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无私奉献的精神。
       藏品管理工作者文化及专业素质表现在
       (一)首先要掌握熟练接管藏品的程序和科学的保管技能
       作为一个合格的保管部工作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文物的接管程序:征集、鉴选、分类、登记、编目、入库、提用、注销、统计、归档。每一环节都有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文物保管人员要做好保管工作首先就要熟悉这些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养成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每次藏品进库、拨库、上架、出库等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填写原始资料单、拨库单、方位卡及出库单,丝毫不能马虎,每次进出库要写库房日志等等,平时要注意库房的清洁、通风、温湿度调节、防虫、防霉、防尘、防盗等等。文物的提取、上架、包装、搬运等工作,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求在工作实践中熟练掌握,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二)其次要具有扎实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
       保管人员既要保护管理好文物藏品,又要对藏品进行科学鉴定,同时又要对藏品进行研究、利用藏品举办陈列展览,如果保管人员没有一定的文史知识,这些工作是无法展开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文史的知识才能在日常的文物征集工作中进行合理的取舍;才能在鉴选中给这些藏品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科学的对这些藏品进行分类;也才能够深入研究藏品内涵。因为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它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对我们的保管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保管部工作人员过去的那种“看门守摊”的工作方式已经远远的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在新时期,只有深入的研究藏品,并为举办陈列展览提供丰富的藏品信息内涵,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此,博物馆藏品保管员应当熟悉历史、博物馆学、目录学、美学、信息学等等,熟练掌握文献知识和文史工具的使用技能。此外,掌握一门外语、并且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这也是相当重要的技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扩大,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文物藏品管理工作也需要吸收国外的先进保护技术和国外的同行管理经验;在藏品研究方面也要进一步扩大同国外博物馆的合作交流,如果不懂外语,这项工作就无法展开。此外,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高科技的日益渗透,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也同样引进了现代化,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的必然方向。为适应博物馆发展的需要,藏品保管人员应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及数码拍摄等技术,以此推进藏品的现代化管理;同时通过数据库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并扩大藏品资源信息的共享。
       (三)要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和为大众服务的意识
       从博物馆的发展趋势看,“以人为本”、“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已经成为博物馆实现硬件和软件合理配置的主要依据。面向社会、面向观众的办馆理念和以观众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不是抽象的概念,而应该实实在在的落实在博物馆工作的各方面,…… 如果明确博物馆的所有工作岗位都要以服务观众为核心,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角色就有了明确的方向②。由此可见,保管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也必须树立为大众服务的理念,只有这样,工作才有了目标,在工作中才能不断的进取,才能刻苦钻研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成为一个“多面手”为大众更好的服务,为博物馆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要有职业情感
       保管人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有强烈的职业情感,要从心里喜欢那些在别人眼里既不好看又不美丽的藏品,试想一个不喜欢,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的人是很难干好工作的,想干出成绩那更是“天方夜谭”。文物藏品客观上需要工作人员投入自己的情感,首先文物藏品是时代人文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特殊符号,情感内涵是其本质特征之一③。不难想象,面对一块打制石器,一面既不发光又不发亮的青铜镜,一件色彩暗淡、工艺简陋的出土陶器,如果工作人员不对其倾注情感何以去精心保护,细心呵护呢?显然,工作人员在文物的如藏、登帐、鉴选、分类编目建档等保护管理过程中,投入的除了时间和精力,更为重要的是热情,既情感的投入。其次,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保护,博物馆藏品的概念不断扩大,除了物质形态还有非物质形态,例如:昆曲,评剧等,藏品不仅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基础,也是传达和展示信息的重要工具。 可以说,藏品库房聚集的不是物质,而是创造这些物质的人们的灵魂。我们发掘藏品内涵,就是与先人灵魂的对话,通过对话在认知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同时,发掘弥漫其中最人格化的东西――情感价值④。保管人员要用心去感受、诠释藏品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信息。通过陈列、展览等多种方式传播给社会大众,使藏品的精神内涵在传播中为社会共享,在传承中永生。
      
       注释:
       ①阎瑞平.试论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的素质要求[J].文物世界,2010(4).
       ②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J].四川文物,2011(1).
       ③④刘风梧.文物藏品的情感内涵与保管工作中的情感因素[N].中国文物报,2008-5-7.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博物馆保管部)

    相关热词搜索:藏品管理者应具备博物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