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中国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利与弊]

    [中国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利与弊]

    时间:2019-01-30 05:46: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本文介绍了日语汉字的由来,通过分析其特点以及比较与中文汉字在音、形和义等方面的异同之处,研究中国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利弊,总结概括学习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日语学习和研究者更好、更正确地理解日语。
      一、日语中汉字词语的由来
      日本古代本来没有文字,在一千多年以前,日本派遣了不少“遣唐使”、“遣隋使”来中国交流学习,与中国接触之后,才接受中国汉字作为日本文字。到了公元5世纪左右,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汉字铭文。日本最早的国史如《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也是用汉文写成的,而且行文水平几乎可以和当时的中国人媲美。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多方引进西方文化,曾经打算取消日文中的汉字,于是兴起了“脱汉运动”(以假名取代汉字)。但是这么一来,不论是日常交谈,还是行文遣句,都造成了混乱,同音词和重义词的情况太多,不得不中止了改革。1981年日本内阁国语审议会公布了《常用汉字表》,规定了日语的常用汉字共为1945个。
      汉字的传入,不仅仅给日本人带来了一种记录、书写的文字,而且也为日本人创造现在的日文,提供了客观条件。日本人在给从中国引进的古汉语词汇不断赋予新意的同时,也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大量的日本词汇。这便是中国汉字大量存在于日文中,并且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原因。
      二、日文汉字的演化过程
      中国汉字传入日本时,全部都是繁体字,当然,日本政府也曾经做过汉字的简化,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有了日文汉字自己的特点。如有的汉字就继续将原有的繁体保留了下来,而有的汉字变得形似却不相同,更有一些是自造的“和制汉字”,形成了一个与中文相似却又不相同的汉字体系。
      1.简体字与繁体字。现代日语中沿用了中文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这样很容易理解,例如:�会、��、�入、�京等词,在现今已经广泛使用简体汉字的中国人看来,也不难明白其含义;例如:“旧字体”的“�”改为“新字体”的“国”等,这样为我们学习日语带来了不少的便利。
      2.简化后相似却不相同的汉字。在汉字原有的基础上,增添或者删减笔画,又或者改变笔画但保留字形的日语汉字是最容易让人掉入陷阱的。例如:团→�、两→�、边→�。此类汉字是在学习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其写法的。
      3.借用汉字自造的“和制汉字”。日本人借用了汉字的形态,根据要表达的意思,自创了一些汉语中没有的新汉字。例如:“�”(山口、山鞍部),“�”(旱田、田地),“�”(常绿树木),这些汉字是日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发音的问题,常常让学生们叫苦连天。
      4.形、义相同,顺序颠倒的日语汉字。鲁迅先生曾经在他的杂文中多次使用“�命(运命)”一词,推测大约是因为鲁迅先生曾留学日本,多少受到了一些习惯的影响。诸如此类的还有:“�介”(介绍),“探�”(侦探)。另外,日语当中还有一些与中文字形相同,但是汉语中不会出现的组合方式,来赋予新的含义。例如:“我慢”(忍耐),“油断”(疏忽、马虎大意),对于这些奇异的词语,觉得日语容易的人恐怕就不知其意了。
      由上述几个类型的汉字所构成的日语汉字体系,充分地显示出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的关系,当然,也造成了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利与弊。
      三、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利弊分析
      从未接触日语的人,即使初看到日语,有的语句也能猜测出意思。例如:この�は安全です(这座桥安全)、以上述べた事情(以上所说的事情)。所以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初学日语的人看来,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亲切感,进而形成学习上的推动力。但是,倘若单是凭着字形就妄加猜测,望文生义的话,就会掉入日语的陷阱中。
      (一)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有利因素
      1.字形与汉语相同的汉字。在日本,有95以上%的人名和地名都是使用汉字书写的,而且相当多汉字的形和义与汉语一摸一样,例如:中国、日本、男性、女性等都与汉字无异,根据对学生进行的调查,100%的学生不会对这些字词产生歧义。
      还有一些词语,虽然是和假名一起构成的,但是看汉字的意思,也容易让人理解。例如:寝る(睡觉)、�い(黑色的)、高い(高的)等词汇,学习起来也不太容易令人产生误解。
      2.字形变化但含义未变的汉字
       日本当时引进的汉字均为繁体字,在简化过程中,一些繁体字被保留了下来,例如:��、�行�等单词中的繁体汉字,含义与汉语一样,所以对中国人来说,并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依然是我们学习日语的一个有利点。
       另外有一些汉字是在简化过程中,字形稍微发生了笔画上的变化,例如:�、���、�く、企画、�谷,这些单词中的一些汉字与汉语的笔画稍有不同,但是中国人一看,含义便了然于胸了。
      3.承袭了古汉语的原意
      在现代汉语中,有很多汉字与古汉语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时,是在隋唐时期,因此,在汉字的意思上,日语就沿用了其原有的意思。例如:“丈夫”,在古汉语中把身体结实,体格健壮的男性称为“丈夫”,在现代日语中仍然为此意,而汉语中已经变成女子的配偶;“�”一字,在古汉语中为“热水”的意思,在现代日语中仍然不变,而在汉语中,则变成了菜肴的一类。
      再有,“名刺”在日语中是名片的意思, “刺”在古汉语中就有“名帖”的含义;“内”,在古汉语中有里面,内人的意思,而日语中“家内”一词,就是指“妻子”。
      此外,学习日语的一个难点是敬语和谦语,这也是来源于古汉语。所谓敬语,在古汉语中就有“令尊”、“贵国”等,在日语中也有相对应的“お子さん”、“�社”等词,意为抬高对方以示尊敬,;而谦语,在古汉语中也有“拙作”、“犬子”等,在日语中也有“��”、“息子”等词,意为贬低自己以示尊敬。
      4、派生的词义
      有一些词语初看的时候不知其意,但是倘若经过分析和联想,就会觉得这些组合和搭配是有理可循的。例如“万年�”,意为“水笔、钢笔”,因为只要不断吸墨,就可以用很长时间;再例如 “�布”是“把钱财用布包起来”意为“钱包”……。在日语中这类具有派生意义的单词非常多,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比较轻松有趣,使教授过程不仅可以增强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样看来,好像学习日语很容易,但是有时候由于母语的习惯,也会有一些不利的方面。
      (二)汉字在日语学习中的不利因素
      据日本学者石黑修的统计(金田一春彦:1983),掌握一门外语需要的时间为德语3年、英语5年、日语则要8年,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日语文字中汉字的读音、书写以及意义过于繁多。
      当今社会,无论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还是技术信息无一不是以语言为媒介的。语言习得的时间越短,越有利于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语中的汉字确实是学习日语的一大障碍。
      1、汉字读音的种类
      一般来说,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分为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是基于从我国传入日本的发音而形成的发音,所以跟中国汉字的发音有些相似;另一种叫做训读,是日本原先就有的语言发音作为它的读音固定下来而形成的。例如:音读前年(ぜんねん),训读前足(まえあし)
      很多同学都认为,汉字的读音是学习的一大难点。同形的汉字读音就有好几种, 掌握的话需要费一番功夫。反过来,假如光是听到读音,也很难立即明白是写作什么汉字。在日语中,发音“せい”汉字就有:精、姓、性、正、�、静等超过十个以上的写法,所以通常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或者组合的其他汉字,才能确切地理解该词的意义。
      2、简、繁体汉字的书写差异
      汉字传入日本都是繁体字,有的经过简化之后仍然被保留下来,这样就与现代汉语的书写有一定差异。如:中文繁体为“��”“��”,日文为“�”“��”; 中文繁体为“�比”,日语为“�比”等等。
      虽然日文当中的汉字在简化的过程中,在繁体字形上发生变化;有的是在简化字形上发生变化。从事教学的老师要特别注意这些字形的差异,而且在指导学生学习研究的时候,也要多加培养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应该要求学生们不要写潦草字,“袖珍字”,而是要正楷地书写日语的汉字,找到中国汉字和日文汉字的书写差异。
       3、汉字意义的变化
       在日文不断地进步和进化的过程中,汉字的意义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是词义范围缩小了,有的是扩大了,甚至有的是完全改变了原古汉语的意义,重新赋予了含义。
       例如:外人(がいじん)中文义为与自己无血缘关系或亲戚朋友关系的人;在日本则理解为外国人。(词义缩小)
      四、学习日语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一)汉字的发音
      1、掌握基础词语,联想同字单词
      同中国汉字一样,在日语中也有很多词汇是含有同一个汉字的。例如:学生、生活、活�等单词,它们的组合当中都有同一个汉字,所以掌握了基本的几个词汇,再遇到新词汇时,就可以做出联想,帮助记忆新单词。
      2、抓住音训规律,辨别汉字假名
      虽然日语汉字读音有音训之分,但是我们稍微观察一下,体会一下就能找到其中的规律。
      首先,一般来说全汉字构成的单词,多为音读,例如:��(でんわ)等,多为名词;而汉字和假名共同组合成的单词,汉字多为训读,例如:正しい(ただしい)等,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其次,几乎所有中国的地名和人名,均为音读,如:�南(うんなん)、李�(りか)等;而日本的地名和人名,一般是音读和训读混合使用,如:�京(とうきょう)为音读,大阪(おおさか)为训读。
      (二)汉字的词形
      日文汉字发生了变化,有很多种类型。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把学到的单词,按照一定规律分类,形成一个“头脑单词库”,那么在使用的时候,便能够清晰、快捷地反映出汉字。在字形方面,只要能够勤加练习,勤查词典,书写工整,心思细密,就能够掌握要领。
      (三)汉字的含义
      汉字的含义方面,是比较难以掌握技巧的。建议采取以下三种方法:第一,逐步扩大词汇量,根据国际等级测试的级别,尽可能掌握更多的词汇,包括其读音,写法和含义;第二,入门时尽量使用日汉双解的词典,水平逐渐提高以后,建议使用日文原版的词典,养成用日语解释日语的习惯,这样就能够更加深层地理解词汇。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外语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汉字日语中国利与弊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