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对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观点的再解读]民族区域自治是

    [对马克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观点的再解读]民族区域自治是

    时间:2019-02-03 05:33: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对宗教的批判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中比较突出的特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又被认为是马克思宗教观中最著名论述。然而,“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应该如何理解,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见解。本文结合马克思这一时期的其它作品及马克思生活的社会背景实事求是的对其观点再讨论便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宗教 鸦片 唯心主义
      
      一、马克思对宗教持有批判否定的态度
      
      长期以来,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马克思在“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中对宗教并没有批评之意,只是用比喻的语句强调了宗教的“安慰”功能。例如,潘岳先生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马克思用形象化的语言显示宗教具有‘苦难中的人民的精神安慰’的重要社会功能,在马克思的原意中,对宗教的这一功能并无褒贬之意,况且比喻性的描述也不能作为本质判断。”既然要准确理解这句话,我们就要掌握马克思在写《导言》这一时期对宗教的基本态度。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早期最重要的著作。在马克思写作博士论文时期,鲍威尔同马克思的关系极其密切,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带有很多鲍威尔思想的痕迹”。而马克思在他博士论文序言中写道:“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在这里,马克思借助伊壁鸠鲁的话公开宣布自己是一个无神论者。马克思没有接受鲍威尔的建议坚持在自己的博士论文的序言中宣扬无神论观点,可以看出此时的马克思在反对宗教的方面是非常的执着。这一时期,马克思除了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还在自己的其它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宗教批判的态度。
      可见,在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前,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一份子,马克思对待宗教的态度正如戴维’麦克莱伦对他的评价:“当然,马克思的无神论带有一种极端战斗无神论的味道。”
      随着马克思对宗教的认识不断深入,他的宗教观逐步的走向成熟,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马克思写作《导言》这一时期,他对宗教是一贯的明确的持否定态度。
      
      二、马克思对鸦片是了解的
      
      长期以来,马克思对鸦片的评价是国内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对鸦片的有害方面知之不多,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知之更少,在马克思的眼中鸦片很有可能只是可以起到麻醉作用的药物。例如,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魏宏教授就认为“它决不是在汉语语境中的毒品含义上采用的,而非常可能是像西方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在止痛剂含义上采用的。”
      把宗教比喻为鸦片,马克思早期的良师益友鲍威尔比马克思要更早这么做。他在《自由的功绩》一书中就有运用,“在那里他谈到宗教如何‘在它那充满破坏狂,上了鸦片瘾似的迷醉中侈谈一切都焕然一新的来世生活’在《基督教国家》中他又谈到神学对人类的‘鸦片般的影响’,这个说法青年黑格尔派许多人都用过,……”在写作《导言》前,马克思在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成员的影响下已经对鸦片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且对鸦片的印象并不积极。
      马克思对鸦片及鸦片贸易比较集中的讨论是在1853年之后,他和他的好友恩格斯先后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问题的尤其是关于鸦片以及鸦片贸易对中国影响的文章,从这些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马克思熟知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种种卑鄙行径,熟知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在物质上、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的巨大伤害,熟知外国报纸尤其是英国报纸在报道时是极端不公正。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中国政府及中国人民的同情,并且明确的表达了作者对英国政府向中国输入鸦片和发动鸦片战争的可耻行为以及对英国报纸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片面报道鸦片战争欺骗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愤恨。
      马克思在写作《导言》前已经熟知鸦片,而且后来马克思熟知英国等欧洲国家对中国的鸦片贸易以及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危害。所以,鸦片在马克思眼中绝不会只是“起麻醉作用的药物”或“止痛剂”,而是一剂毒药,一剂败坏、腐蚀人们的精神以后,还要折磨人们肉体的毒药。
      
      三、马克思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宗教观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但是由于阅历、年龄、生活环境等的限制,马克思的宗教观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有其形成和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在写作《导言》时,马克思的宗教观还深受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影响,还没有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正如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黄楠森等所指出的:马克思在《导言》中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只是“把他引向通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道路”,但“这种批评还没有达到历史唯物主义,甚至还没有突破黑格的唯心主义达到一般唯物主义”。其实。在《导言》的第一句话――“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中,马克思把对意识――宗教――的批判看做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从中也可以轻易的看出此时的马克思深受唯心主义影响,
      当时,马克思把宗教看成是人民的鸦片,与德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马克思把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作为“德国历史上最彻底的事实”,然而却“因碰到神学而失败了”。
      马克思把拿破仑的失败和德意志封建政权的复辟,看做是德意志民族的不幸。在镇压法国革命和德意志封建政权的复辟的过程中。表现最积极的是农民、大学生和一般的年轻人,他们把“这次战争是捍卫原则的战争,甚至是宗教战争”。
      从德国最彻底的农民战争的失败到对拿破仑战争和德意志封建专制制度复辟的成功,宗教一直充当着非常反动的角色。宗教像是装饰在德意志封建专制制度这条锁链上的花环,这个花环遮住了锁链,它使德意志人民可以对封建专制制度抱有幻想,它给了人们自欺的机会和俯首听命的借口,它使受现实压迫的人没有意识到压迫,它使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受的耻辱,它使人们不能作为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不能把思考付诸行动,不能建立自己的现实。宗教成了麻痹人们思想,束缚人们行动的毒药。这就使马克思得出了结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在写作《导言》这一时期,马克思深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他对事物的分析还停留在唯心主义,再加上德国所经历的宗教改革以及马克思成长的特殊社会氛围,导致马克思把宗教看做人民的鸦片,认为宗教就像鸦片麻痹人民的神经一样麻痹人民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北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1-16页.
      [2]潘 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与时俱进[N].华夏时报,200l-12-15:5;人大复印资料・宗教[J].2002,(2).
      [3]戴维・麦克莱伦.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M].王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73-81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北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年,189-363页.
      [5]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6-50页.
      [6]魏 宏.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法理解读[J].太平洋学报,2007年(5):1-9页;人大复印资料・宗教[J].2007,(6).
      [7]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北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出版,1957年,第637页.

    相关热词搜索:马克思鸦片解读宗教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