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河南南阳的民歌 [南阳民歌的文化可读性及开发构想]

    河南南阳的民歌 [南阳民歌的文化可读性及开发构想]

    时间:2019-02-04 05:37: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南阳民歌是南阳民间传统音乐源头,涵盖了南阳的历史、风情等文化内涵。本文探讨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中,如何将南阳民歌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并结合现代传媒和地域经济发展理念提出了开发南阳民歌文化生产力的构想。
      关键词:南阳民歌;文化可读性;现代传承;开发
      
      南阳素有“音乐之乡”的称谓,诞生了“宛梆”、“大调曲”等戏曲和种类繁多的民间说唱音乐,而南阳民歌不仅是这些民间音乐创作的源泉。民歌不同于戏曲,它是广大人民在劳动中的集体创作,是经过历史筛选的民间艺术珍品。南阳的民歌资源丰富多彩,有山歌、小调、田歌、灯歌、叙事歌曲等种类,是反映南阳地区历史文化和风物人情的最原始的艺术形式。在1983年汇编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中,共收入965首河南民歌,其中收入南阳地区民歌212首,占总数的22%之多,由此可见,南阳民歌在整个河南民歌中的代表性意义。尽管如此,诞生和发展于“农本文明”的民歌艺术在遭遇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模式时,仍然面临着诸多的生存危机。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任何一个地区的变革,社会的进步,从来都离不开文化的引导与推动。作为南阳地区文化符号的南阳民歌艺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较好的传播、开发,以现代的方式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探索文化与经济的共赢方式,已经成为当下拯救传统民间音乐艺术的共识。
      一、南阳民歌资源的文化可读性
      民歌是承载一方百姓喜怒哀乐的民间谣曲,具有文化传承的民间自觉性与真实性,是对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历史、风物、人情的多方位,较全面的体现。因此,研究和传承南阳民歌艺术不仅仅要考察研究其音乐本体,更应该注重其文化内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读南阳民歌艺术的文化内涵,即:地理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
      南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北连中原,东通吴会,西接巴蜀,南控蛮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南阳地势,西有五阙山的险要关口,东有桐柏山的崇高屏障,南有汉之水为城池,构成南北走向的盆地形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盆地结构形成了这一方独特的地理环境,地理因素是决定民歌特点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地域、地貌特点会产生不同的生活、劳作方式与习惯,这些由地域特点引起的种种不同往往是民歌形式,民歌内容与民歌曲调产生的先决条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理条件决定了人们的生活和劳动方式,也影响了民歌的题材、体裁。因为淮河的横陈,那些靠水而居和在丹江上劳作的淅川人民创造了船工号子;因为山岭包围,交通不便,产生了桐柏的打夯号子、田歌和山歌;原南阳县,镇平县一带交通相对便利,文化也相对发达,人民的生活比较讲究,因此这些地方产生了许多的抒情小调,曲调往往比较细腻优美。南阳地区因为各个区域地貌不同,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不同,因而对民歌产生的影响也有着不同的特殊性。由于信阳地处三省交界之处,其民歌的形成与发展必然深受相邻的湖北与陕西的影响,体现出或多或少的秦腔荆韵。在民歌的交流融合中,南阳民歌吸收了各地的民间音乐,又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民间音调相溶相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地理特征的艺术特色。
      民歌是一条动态的民间文化链,其产生、发展和形成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其流传和传承的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历史厚度,是对一定地区历史文化的反映和记录,南阳民歌中的历史因素正是由这些特点形成的。南阳是楚汉文化的研究重镇,被称为“南都帝乡”、“五圣故里”,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许多的历史名人诞生在这里,从古代的大都名郡,到近代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这些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早就被南阳地区的劳动人民编唱在民歌之中,南阳民歌艺术中处处体现了这方水土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
      二、探求南阳民歌资源的现代传承与开发方式
      通过对南阳民歌资源文化可读性的认识,可以了解民歌艺术所具有的文化潜力。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地区对民歌资源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搜集与整理,这种搜集和整理仅仅限于对历史遗留的音乐财富的统计和保存,并没有深入涉及对民歌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如何能够更加充分地将南阳民歌资源开发、利用,转化其文化力量,使其得到较好的传承,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探索南阳民歌资源的现代化传播与良性开发方式。
      1981年,南阳地区曾组织搜集整理了《南阳民歌集成》,更全面地发掘整理南阳民歌资源应当在此基础之上,采遗补漏,进行更全面的田野调查和采风记录,将一些当年集成中不曾收录的优秀民歌发掘出来进行增补(比如,已经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坪民歌”就缺少足够的发掘和整理,只是由地方出版了歌词的集成《西坪民歌100首》,而没有相应的曲谱刊出),然后从中进行挑选和整理,将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南阳民歌进行结集出版,正规发行。80年代初的《南阳民歌集成》只是油印成册,内部发行保留,并未正规出版。进行正规出版可以对南阳民歌在更大范围内的流通和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保留起到积极的作用。如能再对这些结集出版的精品民歌进行必要的音频、甚至视频的录制,用音像制品配合图书,就能更好地将南阳民歌介绍出去。
      将南阳民歌进行推广和传承,发挥其文化软实力,不能不积极利用现代的宣传媒体以及南阳本地的旅游文化,比如,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责成南阳电视台创办一个“民歌・南阳”栏目,仿照中央电视台的“民歌・中国”栏目形式对南阳民歌分期,分批,分组地进行介绍和推广,利用传媒的力量让南阳民歌走近南阳大众,为人们所了解。在这个栏目中可以请一些南阳民歌的原生态演唱家和研究南阳民歌的专家现身说法,形成民间和学术的一种相互沟通,直接在媒体上深化南阳民歌的推广。网络媒体的宣传也是一个力量巨大的平台,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为南阳传统文化建立专门的网站,设立南阳民歌的专属板块,将南阳民歌制成MP3放在网上以供下载,甚至可以和当地的通信运营部门联合,推出南阳民歌的手机铃声或是彩铃,紧密结合最现代化的传播方式来扩大南阳民歌的影响。
      另外,可以和南阳的旅游资源或者民俗文化相结合,在旅游点植入南阳民歌的表演形式,在庙会、节庆中及时开展南阳民歌的演唱和展示活动,在这种形式里既能丰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也能开发文化资源的产业力量,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良好互动。
      让南阳民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中小学音乐课上介绍南阳民歌。南阳民歌中的传统民谣和童谣具有简单风趣,易于接受的特点,不仅可以唤起和增强少年儿童的童年美好感,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熟悉南阳民歌。在南阳本地拥有的高校教育资源中加强南阳民歌的推广。比如南阳师范学院和南阳理工学院两所拥有音乐院系的高校,可以在专业声乐课的学习中教唱、演唱南阳民歌,将南阳民歌融入大学声乐教学中来;可以在大学生的音乐欣赏课中尽量多地介绍南阳民歌,可以尝试在高校进行一段融入南阳民歌的声乐教学后尝试举办演唱南阳民歌的比赛。因为高校中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处,通过在专业声乐教学中融入南阳民歌的学习,不仅有利于高校音乐院系学生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更加有利于通过这种良性方式将南阳民歌推广和传承。
      当前,南阳市“六创一迎”建设正如火如荼,“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筹备工作也进入倒计时阶段,如何借助这些有利的契机,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品牌,已成南阳市上下的共识,在这样的契机和背景下,南阳民歌艺术应当成为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重点应用的文化力量,重点开发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南阳民间歌曲集成1―4卷》,南阳文化局1981内部刊印
      [2]《汉族民歌概论》,江明�,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2
      [3]《纵横民歌时空》,黄允箴,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04
      [4]《南阳民间故事 上,下卷》,范牧,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11
      [5]《桐柏文史资料》内部刊印,2007.03
      [6]《南阳风情》慧琳、李仁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09
      [7]《南阳方言》丁全、田小风,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08
      [8]《河南民俗与地方曲艺》,高梓梅,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09

    相关热词搜索:南阳民歌构想性及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