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专注提高图书品质,提升鲁版图书国际影响力|我认为对我影响力的品质

    专注提高图书品质,提升鲁版图书国际影响力|我认为对我影响力的品质

    时间:2019-02-08 05:27: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走出去”战略是山东出版集团新时期确定的五大发展战略之一,也是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 年对外输出工作成绩和新亮点   
      截至2010年,山东出版集团下属9家图书出版社共向海外输出图书版权200余项;与海外达成20余项合作出版项目;向港澳台地区输出版权600余项,30余种“ 走出去”图书获得“推广办”资助出版了英文版图书。
      在过去出版“走出去”的积累基础上,2010年集团图书对外推广工作呈现出以下特点:
      1. 集中优势资源,抓住重点项目,把一本书做精做透
      山东出版集团的传统文化和孔子系列图书一直是输出的重点和特色。山东出版集团所属的齐鲁书社结合自身的出版优势,与英国康本迪公司签署了联合出版《孔子之路》的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由齐鲁书社组织书稿,提供图片,由康本迪公司根据欧美图书市场的需求设计版式,并向欧美市场推广。
      为了使这部介绍孔子的图书更适合欧美读者的阅读,我们特别邀请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撰稿。他旅居中国近20年,熟悉中国文化,对孔子怀有崇敬之情。他以流畅的文笔,向西方读者生动地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巨大影响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重要贡献。齐鲁书社提供了大量图片用于书中插图,与文字相得益彰,使本书成为一部特别适合西方读者阅读的图书。
      2. 推出现代文明领域精品图书,突破传统输出领域
      2010年山东出版集团制定了新的图书推广工作方向,要求各有关部门在图书推广工作中不以数量为终极目标,要努力推出现代领域的精品鲁版图书,反映山东乃至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达到以图书为媒介,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中国的目的。在此思想的指引下,山东出版集团在巩固传统文化图书市场的同时,克服各种困难,整合现有资源,先后向美国、英国、芬兰、西班牙等世界出版强国输出了《乡土中国的变迁》、《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曹文轩纯美故事绘本》、《小肚兜幼儿情感启蒙故事》等一系列优秀原创图书。继成功推出《孔子之路》项目之后,集团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对外推广重点项目是正在与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洽谈的《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研究丛书》部分图书的版权输出,有望在2012年之前实现版权输出。
      3. 运用各种有利资源,开拓图书对外推广渠道
      山东出版集团早在2001年就开始贯彻实施出版“走出去”战略,近几年集团充分利用国际书展、集团高速信息网络和营销网络三大平台为出版“走出去”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与世界著名出版研究机构――英国牛津国际出版研究中心建立了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与培生教育出版集团、英国DK出版社、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国外一流出版商和著名出版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版权贸易关系,出版对外开放程度和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山东出版集团的版权贸易和其他文化出口工作更是以其高效的工作和敬业的态度多次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我们也充分争取和利用国家及地方有利政策,为集团所属出版社图书对外推广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关于图书对外推广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走出去”战略是出版集团图书对外推广工作的根本,说到底,就是提高文化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让海外的受众接纳我们的产品。那么,作为这个项目的主体企业,就应该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根据国际市场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标准对现有产品的结构和质量进行调整,以某个细分市场为突破点,与海外相关出版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借船出海”实现我们“走出去”的目标。另外,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开发适合国外市场的选题是出版“走出去”的前提。在“产品结构”方面,我们计划实施中文版图书和英文版图书有机结合的方针,针对“华文市场”和“亚洲市场”开展中文原版书的销售和版权输出业务;针对使用英语的“国际主流市场”,主要推出英文版图书,借助与海外合作伙伴的合作,将产品翻译出版或直接合作出版英文版,以进入国际主流渠道。山东出版集团与英国康奔出版公司联合开发的《孔子之路》就是这种模式的有益尝试。著名国际出版专家保罗•理查逊教授曾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研讨会上这样评价《孔子之路》:“《 孔子之路》一书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出版工程。我认为此书是中华文化对外推广项目的典型范例,真正体现了中国政府文化“走出去”工作的内涵。它有机地联结了西方作者和中国出版资源,拓展了中外出版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此书必将大受西方读者欢迎,也很有可能翻译成其他西方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正如保罗教授所言,该书在2010法兰克福书展上一推出就获得国际媒体和国际出版评论家的高度关注,也吸引了美国、法国等其他国家出版商对此书的兴趣,目前正在与我集团接洽版权引进事宜。我们也准备深度开发这种合作模式,继续开发其他品种,做成系列,向国际市场推出。
      
      版权输出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图书版权的输出还停留在注重数量增长的阶段,我们输出的产品还没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对外推广工作也正在经历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瓶颈性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1. 出版社在现阶段实际上还无法通过输出版权获得经济效益,输出版权的版税收入与出版利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此外,大多数出版社并没有获得著作权人转授的除中文简体字版之外的其他语言版本的授予权,即使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卖出了其他语言版本的使用权,实现了某个项目的版权输出,所获原本不多的版税收入也要将大头转交著作权人。到目前为止,国内绝大多数出版社并没有体验到通过输出图书版权而获得可观利润的足够诱惑力,输出版权的收入在国内所有出版社的利润构成中几乎可以说是少得忽略不计。这是绝大多数出版社对图书版权输出业务的投入规模有限、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几乎没有多少版权输出的成功案例促使出版社在版权输出方面加大投入。相对于发展成熟、竞争激烈、难以驾驭的国际市场来说,国内市场情况熟悉、渠道畅通、销售量大,在经济压力下出版社愿意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国内市场。
      2. 出版社转企,生存成为第一要务。由于保持适当的出书规模、合理构建出书结构、实现出版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以及保持本社图书在细分类图书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等诸多原因,出版社不得不把国内图书市场的需求作为出书重点和选题策划的主要关注点。出版社在制订出书选题的过程中,针对的主要是国内读者的需要,所出版的图书在形式、内容等许多方面不适合国际图书市场,尤其是与欧美国家的图书市场需求差异很大。以儿童图书来说,现阶段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的主要是精装儿童绘本,但是这类图书成本高、售价高,国内市场需求不大,出版社难以大量推出,实现投入产出。另外,目前我国各出版社在图书制作的技术手段和社会出版资源的获取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出版社相比还不具有优势。因此多数图书,尤其是图文并茂图书的质量,还不具有与国外同类图书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条件。
      3. 语言因素也是制约国内图书版权输出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为国外出版社中几乎很少有人懂中文,我们必须将图书的宣传内容做成原汁原味的目标国家语言。当图书需要以另一种语言翻译出版,以另一种文化来表达时,翻译就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而是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和交融。所以应挑选同时具备中西文化背景的人来从事这种工作,这样才有可能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特色,最大限度地减少翻译的失误,但这种翻译人才又很难找到。即便是能找到,要取得这种稀缺的翻译资源,必然要支付高额的翻译费用,这又进一步增加了输出成本。
      
      对进一步做好图书对外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
      
      1. 以积极的政策扶持,促国内作品创作繁荣
      从宏观上来讲,出版社是一种知识产权的经营者而不是创作者,它可以通过灵活的经营手段,引导图书的创作,对图书的创作发挥推动作用,为高质量图书的创作提供动力和必要的物质条件,但它不可能越俎代庖,使自己成为完全的图书创作者。作品的创作不仅需要市场机制的激励,更需要国家从促进宏观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扶持。因此,繁荣文学和非文学类作品的创作,为出版社提供更加丰富的社会出版资源,是我国图书能够真正“走出去”的基础和前提。
      2. 建立市场化的版权代理机构
      目前,各出版社图书对外推广主要依赖的途径是参加国际书展和有限的版权代理,效率和效益较低。我们是不是能向国外的大型出版集团学习,在开展版权输出业务时将自己出版物交由权威的专业版权代理机构处理,从而集中精力从事出版工作。而迄今为止,在国内还没有一家专业化、规模化、制度化运营水平较高的权威版权代理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传导海外市场对中国出版物的需求信息,从而在中国版权输出事业中切实地发挥桥梁作用。理想的状态是出版社在版权输出上“集中授权”,充分市场化的代理商则“统一管理”,各有专攻,实现多赢。
      3. 开展编辑、版权业务人员培训
      囿于国内市场的压力和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国内大多数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和编辑制作时,眼睛着重于国内市场,而缺乏国际意识和全球眼光。其实,编辑应该具有对选题的版权输出前景进行科学评估的能力,在图书中后期的内容选择和装帧设计上,具有国际思维和制作能力。这种培训资源,目前地方出版集团还难以取得。如果把这种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开展下去,力争通过几年努力,造就一批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谈判能力的全面高素质出版人才,尤其是精于版权、图书输出的“走出去”人才,相信,我国图书“走出去”工作的实力也将会得到全面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版图专注影响力品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