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关于人情与利益的句子 人情的内核是利益

    关于人情与利益的句子 人情的内核是利益

    时间:2019-02-08 05:40: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般说来,我认为这个结论是成立的:人情的内核是利益。孩子爱母亲,从根源上说是因为母亲有乳汁;母亲爱孩子,是因为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爱孩子等于是爱自己。从另一个角度看,在道理上本不应该出现的兄弟相残、夫妻反目、朋友背叛等等,究其原因,大半都离不开利益冲突。有道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我们将那缘故推敲起来,会发现多半也与利益挂钩。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反映的不过是浓淡有异,价值取向不同,其中利益的存在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正因为有了利益的存在,世上才有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喜欢花的就应该去与有花可赏的人交朋友;喜欢钱的不妨去与能提供发财机会的人交朋友;喜欢权力的就可以去与掌握印把子的人交朋友;喜欢旅游的就应该与愿意出门的人结伴;喜欢书的人不妨与有书出借的人同好同读。如果爱一个人,就主动去接近他(或她),如果看不起一个人,不妨撇撇嘴,敬而远之。无论为名为利,无论是因为感情相投,或者有所期盼,只要是在当今社会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彼此相宜就好。这并不丢人。
      关于人际交往,自古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说法,虽然这一说法颇为一些志趣高尚、目光远大的人士所不屑,认为太功利、不纯洁,可我却认为,如果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如此待人,世间也许会更为和谐。既然我们同意圣人主张的“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投桃报李”呢?只要你稍加观察就不难发现,在日常的生活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人情世故大半在围着利益打转。至于那些一说及人际关系、人情世故时,动辄大道理赠人、理想色彩浓重的人,不是太过幼稚,就是太过老辣,是不足为训的。
      虽然,以利益作为原始驱动是人们缔结人间情谊、展开交往的常态,但从古至今,人间自有摆脱了利益的真性情在。那些完全摆脱了利益关系的情感之所以值得我们尊重和向往,正在于它们的非常态和不易做到。这里有两个真实的例子。例子一是:街坊有一位明丽的女子去世了,从来不曾与之交往过的西晋诗人阮藉不顾世俗的白眼,径自前去痛哭哀悼。例子二是:现代才女林徽因嫁给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后,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终身未娶。在林徽因去世多年后,金岳霖请朋友吃饭,席间朋友问他为什么干杯,金岳霖喃喃地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我曾经设身处地去掂量:如果是我,能不能做到?回答是否定的,虽然我在生活中要求自己做到诚恳待人,有恩必报,不惟利是图。因此,无论是为美的丧失而悲痛的阮藉,还是对那份毫无功利的爱恋之情至死不渝的金岳霖,都让我感动。而更令我感动的是那些从古至今不为利、且姓名无存的英雄们――当危险猝至,灾难突降,他们热血奔涌,不假思索,挺身而出,将生存的机会赠予相识或素不相识的人,将死亡的危险毫不犹豫地留给自己。人情能至于此,是一种痛,也是一种福。
      世俗的我们,无论待人处世,还是朋友交往,都不可能不讲利益;但当我们被本能的善良和勇敢所激励,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时,我们也能抛却利益。
      插图 / 杨树山

    相关热词搜索:内核人情利益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