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不失史家本色_不失本色

    不失史家本色_不失本色

    时间:2019-02-13 05:41:5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田原的《洪秀全传》,写得很有特色。洪秀全的一生与太平天国革命相始终,为他立传,可以同时写成一部太平天国史,作者显然意图如此。但这毕竟是一个人的传记,详略主次,剪裁必须得体,史事之与传主的功业和形象关系较浅者,不宜枝蔓,所以如林凤翔之北伐,石达开之覆亡,以及妇女政策等等,类皆一笔带过,不事铺陈。作者取材比较审慎,凡属可疑的野史轶闻,概予摒弃。象左宗棠夜访洪秀全之类情节,作为传说,略加穿插,可以大增传奇色彩,作者却不屑为此,不失史家本色。这场壮烈的农民起义,大致可分三个时期,作者也就根据材料和形势发展,或多或少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写法。自创立拜上帝会起至金田发难是酝酿阶段,主要是用传记文学的体裁来叙述的。自金田起义至天京事变是上升阶段。此时,将士同心,以破竹之势,占岳州,破武昌,下九江,克安庆,莫都金陵,作者则以酣畅的笔墨,导引读者随军转进,仿佛亲历戎行,克敌制胜。平铺直叙,这是正宗的史传笔法。杨韦事变以降是下降阶段。此后,政务军事,每多谬误,作风腐败,令人浩叹,作者则稍加史论口吻予以述评。全书的体裁布局,配合得非常之协调。取事要言不烦,文字干净利落,凡传主的行状,都借史事烘托得明白清楚。对于各历史人物的评价,大体持平,即如李秀成也还给他一个悲剧人物的本来面目,不因其临命乞降而过于丑化。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学者们对之意见纷歧,尤其对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三人的评价,往往距离很大。传记不同于普通学术论文,一般情况下,作者有权选择任何一种他认为适合的见解写作,除非有重大新发现,无须提出论据。这次诛杨,洪秀全是否参与密谋,大为可疑。作者虽也作了表白,说某些人分析“认为洪秀全对付杨秀清威胁所采取的作法,是密诏韦昌辉回京诛杨,这种说法,不无道理。”那是作为介绍异说,他是让韦昌辉担当起全盘责任的。这本是部分人的看法,以此贯穿事变首尾,自无可非议。他状杨秀清之骄纵专横,说他把“严刑用到一个犯点小过失的人身上,完全是以个人偏私代替了国家的刑赏”;状韦昌辉之谄媚奸诈,说他“大概属于小有才,擅长于歪点子之类”,均极传神。但以韦石并称,并立“韦石变乱”的专章,未免太苛。石达开“被忌押制出京”,带走了估计总在二十万人以上,使长江下游兵力空虚,危及天京安全,确实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但他的出走是带有被动性的,后来即使奉召回京,终不免惴惴自危,才走上了不合作的道路。况且以宗教信仰号召起来的革命队伍,一旦戳破了神秘的外衣,石达开纵有通天本领也难挽垂败之局。他跟韦昌辉是不可以等量齐观的。附带说一声,第240页说“石达开本人在临死前写的《自述》”,这“写的”似乎改作“留下的”较妥,以免引起误会。据许多人研究,此所谓《石达开自述》,不过是敌人记录的供词,并非他本人亲笔,因此未能足以凭信。
      冯云山是协助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和发动农民起义最著贡献的人物。他的刚毅、沉着、机智和组织能力,在此得到了出色的特写。当杨秀清第一次宣称天父下凡附体代天父传言时,他与洪都不在场。他回到紫荆山得知此事,立即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估摸到会产生复杂的后果,他不匆忙表态,却赶回花县去找洪秀全商量。两人道途相左,洪亦即遄返,共同研究对策,制订方案,以图挽救影响。此中细节,不少出诸推理,但却是从各当事人的个性和当前形势中提炼出来的,因而扣合情理,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偶有个别小小疏忽。洪秀全的继母姓李,李敬芳是她的娘家侄子,而说“李敬芳是李氏的内侄。”妇女哪来内侄?同样的疏忽:“黄(太平天国避讳王字,改姓黄)盛均是洪秀全生母王氏的内侄。”第六页脚注三:“马礼逊是英国派到中国来的第一个传教士。”此说不确,马礼逊是英国基督新教来中国的第一名传教士。李秀成解天京之围,进军杭州,称“芜湖至杭州有一千多里”,按照所列行军路线,再夸张说也不足千里。又李秀成保卫苏州驻兵的“马塘桥”实为“茅塘桥”。不过,那是李秀成在《自述》中先就据土音写错了的,现在往往将错就错,自无伤大雅。
      
      (《洪秀全传》,田原著,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二月第一版,1.17元)

    相关热词搜索:史家不失本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