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名人更应该居住在我们心里:名人居住哲学

    名人更应该居住在我们心里:名人居住哲学

    时间:2019-02-14 05:38:2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毁的消息在媒体上不胫而走,北京市有关当局面对舆论如潮的批评也显得十分被动,居然发明了“保护性拆除”的说法,又给现代汉语的雷人语汇增加了新的佐料。
       说来惭愧,尽管我对梁林两位先贤不算陌生,但我从来不知道他们生前住在北京的什么地方,多次到北京出差、旅游,也没有想到要去拜访一下这座建筑。倒不是对这两位前辈不尊重,而是在我心目中,他们的故事早已通过阅读烂熟于胸。虽然我不是学建筑的,不敢对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就滥加评说,但至少,林徽因这位以其早年取得的文学成就扬名的作家,在我这位文学阅读者心目中早已确立了她的地位,去他们活着的时候吃喝拉撒的地方,又能增加几分感受?说实话,如果我真有机会到梁林故居那里去凭吊一番,可能我最想看到的是传说中的那块挂在林徽因床头的飞机残骸,就是徐志摩触山死去后,梁思成赶去奔丧给林带回的飞机残骸。它真的在么?
       我相信,那幢现在拆毁了的故居里,即使真有一块残骸挂在林徽因的床头,也应该不是原件了,它充其量就是故居的管理者为了吸引参观者口袋里的金钱而挂出的一个噱头。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因为我曾经有一次到广东中山,朋友拉我去了翠亨村的中山故居,我在那里转来转去,忽然看到一个地球仪,解说词说这是中山先生少年时经常用的,他以此立下了改造世界的宏愿。这自然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物件,可是我却看到那地球仪上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字样,呵呵,那应该是中山先生晚年才可能使用的了,可是那个时候他早已离开翠亨村了。
       说起名人故居,对我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上海的鲁迅故居了,因为它就在我家附近,鲁迅和他夫人许广平以及还是幼孩的儿子周海婴在那里度过了最后的岁月。可是那地方我只去过一次,而且是陪朋友去的。这幢故居在一条弄堂的深处,如果没有马路上路牌的指引,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住过一位文学大师。但是,这个小小的居所,其实已经不可能承载鲁迅的精神。鲁迅死后的半个多世纪,他已经被活着的人肢解得支离破碎,他被拔高,他被利用,他被曲解,他被污损。这个并不辉煌的故居,在我看来其实早已与鲁迅无关。如果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推土机在这幢建筑面前不得不止步,让它成为一个孤零零的“小岛”,我也看不出这是对他的尊敬。
       名人的故居,只是后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先人遗产的一种利用。但是,对于一个名人来说,他之所以成为名人,决不是以一幢建筑来扬名立万的,而是以他对社会的贡献来获得后辈的尊敬的。柏拉图的故居在哪里?孔夫子的故居在哪里?物质形态的故居早已湮没无闻,但是,历经几千年的淘洗,他们依然存活在我们的心里,这就是名人的力量。
       是的,按我的理解,名人应该居住在我们的心里,而不是永远蜷缩在他的故居里。我没有去过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这并不妨碍我对他们的敬仰;我去过了鲁迅的故居,这也并没有增加我对他的崇敬。有了这份发自内心的保留,我们的内心就能够得到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不至于那么贫瘠。记得曾经有一次应邀参加一个老板的聚宴,地点选在一幢花园洋房里,那一定是旧时代某位有钱人的私宅,只不过宅主不符合我们这个社会的名人标准,湮没无闻了。当我们坐定在那原来应该是一处卧室的包房里开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时候,我忽然想到,这里以前或许是哪一位小姐的闺房,我们在这里如此放肆,实在是大逆不道,我们这些饕餮之徒的罪过,并不比推土机的轰鸣有丝毫的可以原谅之处啊!
       一个不能不指出的现象是,在今天的重商主义社会里,一方面,名人故居无情地被摧毁,但另一方面,名人资源又被过度开发。最近,地处浦东乡下的一处据说是翻译家傅雷故居的建筑被当地政府加以修缮,说是要妥善保护。可是那只是傅雷少年时期居住过的地方,成年以后的傅雷早已居住在上海市区。我们到郊区的那处故居,又能看到什么?而市区的故居呢,虽然可以从户籍记录中找到踪迹,但如果它仍然幸存于世的话,早已为他人所居住,估计市区的有关当局也没有心思去恢复傅雷的这处故居,因为一则傅雷的刚烈之死触动了我们这个社会至今尚存的敏感神经,二则即使能够借此产生一点名人效应,它对政府所渴盼的拉动内需的刺激作用也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去年年底,上海将巴金先生生前居住的寓所辟为巴金纪念馆。自然,这幢位于上海黄金地段的建筑也不再供人居住,但是在巴金老人生前,他的子女与他居住在一起,如今为了将这处故居改为纪念馆,自然必须由政府安排他们的子女去另外的住处。巴金老人生前以不用国家的钱为自律,但是在他身后,一切都已由不得他自己做主,不知道他的在天之灵面对国家为此而耗费的巨资该有何想?我热爱巴金,我愿意更多地阅读巴金的著作,让他长存我心,但是我没有兴趣专门跑一趟他的故居。那里的一切,真的能向我们展示一个真实的巴金吗?
       【选自凤凰网】
       题图/践踏/佚 名

    相关热词搜索:更应该居住名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