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陶瓷民间故事的精神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

    陶瓷民间故事的精神文化内涵与翻译研究

    时间:2020-03-18 05:11: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一带一路”理念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主导,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陶瓷民间故事及其精神文化内涵域外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对外形象,因此通过找寻出这些陶瓷民间传说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想以及精神文化内涵,并将这些与之相关的陶瓷民间传说转化为英语话语,凝聚语言的力量,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能够向世界更好的说明中国。

    关键词:陶瓷民间故事;精神文化内涵;翻译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因此,中国陶瓷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因而陶瓷民间故事的翻译工作是对外宣传的一部分,对于提高中国对外传播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而紧迫。

    一、陶瓷民间故事概念

    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学,民间故事就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陶瓷民间故事是从古代起由陶瓷生产区例如景德镇等地劳动人民创造并传播的一种文学作品,大多为口头文学,内容也多是虚构,但这些陶瓷民间故事讲述了千年来陶瓷业中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陶瓷民间故事时代久远却经久不衰,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包含了不少民间俗语和民间谚语,具有独特的古旧和地域特色。

    二、陶瓷民间故事特点

    中国陶瓷民间故事数量多,内容丰富多彩,特色主要体现在(1)故事历经久远,但多数集中描写背景在明清朝代,因为当时中国瓷业最为发达。例如:汉朝(青花姑娘)、明朝万历神宗皇帝朱翊钧(龙缸)、嘉庆年间(白围裙)、大民永乐年间(铜匠与祭红)、清朝末年(神奇的帽筒)、乾隆皇帝时期(转心瓶)、民国初年(青花釉里红香炉);(2)行业术语较多。由于陶瓷民间故事是一个行业民间故事类别,所以行业特征非常显著,不具备陶瓷知识的读者会觉得其很难理解,但这正是陶瓷民间故事的行业特色所在。例如:①自清朝嘉庆年以来,景德镇的茭草工人,在做活的时候,身上开始要系一条白围裙(源自陶瓷民间故事《白围裙》,其中茭草工人即指包装瓷器工人);②说着,他弯腰把手伸进匣钵,把瓷坯放好:(源自陶瓷民间故事《釉里红》,匣钵指烧瓷时装坯用的一种泥土钵子)。(3)陶瓷民间故事中口语色彩较浓,且本地方言较多:①“那就卖吧?多少钱?人为钱死,鸟为食亡,我晓得,我晓得,你就开个价吧”“去去去!不要在这里嚼蛆,你爷我要睏觉!”胡子老倌不耐烦,打个哈欠闭上眼就不做唧了(源自陶瓷民间故事《瓷器折扇》)。此对话中,“嚼蛆(Qio Qi)、睏觉(Kun Gao)和不做唧(Be Zu Ji)”都是瓷都景德镇本地口语方言,意思分别是“说废话、睡觉和不做声”。

    三、陶瓷民间故事之精神文化内涵

    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宣传中国陶瓷民间故事的精神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增强本国公众的凝聚力,而且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由此可见陶瓷民间故事文化传播之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陶瓷民间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归而言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能够在生死抉择间,选择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品质更是中华民族千年来颂扬的高尚品德。在陶瓷民间故事中关于弘扬助人为乐、舍己救人奉献精神的故事尤其多,例如《龙床》、《龙缸》、《风火仙师》和《美人祭》,其中最广为人之的就是陶瓷民间故事《风火仙师》。该故事讲述的是明朝万历年间皇帝派太监潘相到景德镇征税,潘相一到景德镇就四处搜刮民脂民膏,巧取豪夺民间的古瓷珍品。为了发横财,强逼当地陶工为其制作大批稀奇古怪的精巧瓷器,由于要求高、工期紧,条件差不少窑工纷纷倒下,这时镇上的一名技术高超的烧窑瓷工“童宾”挺身而出对潘相说“我用生命担保把瓷器烧好,你必须立即改善对窑工的待遇,不准虐待大家,每人每个月还要发给半斤猪肉”潘相听童宾说能把瓷器烧成,便答应了他提出的要求。随后,童宾跳进烧得通红的窑里,数日后开窑,瓷器果然件件洁白如玉,为了纪念这位献身的烧窑师傅,陶工们把他的骨灰安葬在凤凰山,建庙奉他为“風火仙师”。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

    2.知恩图报的道德良心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善念占主导地位,强调发挥自立自律的精神,因而特别重视诚、信、报的品德。“报”指的是知恩图报,回报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原理和机制。在陶瓷民间故事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是《报恩桥》:传说在景德镇高岭东面大家倍山涧,有座宽一丈多,长三丈多的石桥,是一个穷和尚做的。这和尚名为觉恩,为了解决高岭东边行路艰难,他决心造桥,他靠外出云游化斋,每天清水残饭,整整三十年才积攒到了造桥的经费,大桥合口时村民请他为桥起名,他热泪满眶对大家说:“我从小就没爹没娘,在和尚庙里受高岭人的香火养育成人,这座桥就叫报恩桥。”不久,和尚死了,人们把他葬在莲花山,愿他成佛升天。

    3.不畏强权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权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陶瓷民间故事中也大大宣扬了这种敢于反抗强暴的不屈精神,例如《白围裙》和《“知四”肉》,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华民族虽历尽艰难却不断走向繁荣富强。陶瓷民间故事“知四肉”讲述的是早先,镇上有个姓郑的窑户老板,为人尖钻,吝啬,是个有名的精剥鬼(小气鬼)。蒋知四不服找老板理论,并发动瓷工们停工。郑老板勾结官府,先是让蒋知四坐“老虎凳”,后打八十大板,再用凉水浸泼,最后将蒋知四剁了头,坯房佬还是不复工。窑老板见杀鸡给猴看不顶用,只好答应瓷工每月十二两肉的待遇,镇上瓷工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把这餐肉食叫“知四肉”,这个陶瓷民间故事充分体现了瓷工们以及所有中国人宁死不屈的反压迫精神。

    四、陶瓷民间故事中译英翻译策略

    由于陶瓷民间故事多是口述型故事,语言口语化、词汇生动、句子简洁,包含较多行业术语和方言俗语,因而在中译英翻译时主要难点就是行业术语的表达和口语化叙事效果的重构,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陶瓷民间故事的翻译策略:

    1.口语语气的模仿

    陶瓷民间故事由于多是口述故事,因而在对话中包含了很多语气词,例如啊、了、么、呢、吧。由于中英文语言体系不同,英語中少有这些语气词,当进行陶瓷民间故事汉译英时就要特别处理,只有适当处理才能体现出陶瓷民间故事的生活韵味,保留其生动活泼的特色。

    可是神师傅夜里还在床上翻来覆去睏不着,窑生问爷爷“爸爸,瓷坯做好了,怎么反倒睏不着呢?”(《风火仙》)

    译文:But Master Shen was tossing and turning all night,so Yaosheng asked his grandfather,“Daddy has made the bisque done,why can not he fall into sleep?”

    该故事原文中用了语气词“呢”表示疑问语气,并有语气副词 “怎么”来表示疑问,所以在译文中采用特殊疑问句能够较好地表达这种语气。

    2.陶瓷术语的传达

    陶瓷作为一门学科形成较晚,在国际交流上也相对较少,迄今没有一部系统全面的陶瓷工具书,因而在陶瓷民间故事中译英的古城中更要适当处理避免产生歧义,帮助读者理解故事。

    大家知道:这是巧姑思念宁龙时,滴在此坯上的点点泪珠。

    宁龙的音近玲珑,从此,景德镇的窑工们就把这种瓷器叫做玲珑瓷。(《玲珑瓷》)

    译文:Everybody knew those were the tears dripped on the bisque when Qiaogu was missing Ninglong.

    The pronunciation of Ninglong is close to that of Ling lung. Since then, kiln men in Jingdezhen call this kind of porcelain Ling Lung(rice-grain porcelain).

    在专业领域中,在目的语中有对应术语的要严格使用,例如匣钵(saggar),而有些术语是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相对应词汇来表示的,这就是所谓的词汇缺失现象,通常可以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中,为了避免音译名在交流中遇到困难,可以增加解释性的意译帮助读者理解。

    3.方言俗语的处理

    方言俗语是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它是由历代群众创造并在口语中得到流传的语言单位,简练形象,具有特定的地域特色,对这些方言俗语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翻译,要弄懂其真正含义后才能更好得传达信息。

    “去去去!不要在这里嚼蛆,你爷我要睏觉!”胡子老倌不耐烦,打个哈欠闭上眼就不做唧了。(《瓷器折扇》)

    译文:“Go away! Don’t speak nonsense, I wanna go sleep!” the old man with beard was impatient. After saying that, he yawned and closed his eyes without saying a word.

    嚼蛆(Qio Qi)是景德镇地区人们的口头习惯表达,用来表示说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因此将其译为speak nonsense,这样的表达更地道,也更能为英语读者所接受。

    五、总结

    中西文化理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但是事实上我们更多时候是吸收了西方的文化,“美了他人之美”,在让西方人意识到中国文化之兼容并蓄、博大精深上,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中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其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瓷民间传说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众生活中具有“传说”类型价值的民间文学作品。通过将陶瓷民间故事翻译成英文,传颂中国的精神文化,有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黄静惠.汉语语气词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

    [2]谷德明.中国少数民族神话[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杨敏.中国传统文化通览[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5]王红英. 对外汉语教学及教材的俗语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2012.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17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陶瓷民间故事及其精神文化内涵的域外传播与翻译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编号YY17218)

    相关热词搜索:民间故事内涵陶瓷翻译精神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