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林维铮访谈录

    林维铮访谈录

    时间:2020-03-20 05:12: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

     采访:张楷 文字整理:张楷 杨超 刘栩彬

    受访者简历:林维铮,1926年9月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历任福建省永安专员公署建设科、省文化局电影科和省电影公司科员、调研员、职代会主任,1987-1995年为省电影发行放映学会副秘书长,系福建电影家协会会员。入编《中国当代电影经营管理英才集》、《福建文艺家辞典》,2005年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文化部联合颁发的《从事电影工作五十周年荣誉证书》。

    张:您好,林老师!请问当时电影收费如何?

    林:城市内票价很便宜,因为我们那个时候是学生都买得起啊。当时可能只有一毛左右。农村电影放映开始是全免的,后来就有的地方全免,有的地方半免。当时,因为农村没有场所,售票、放映都有困难,一般都在广场放映,有的就在田间地头,把银幕挂在那边,就这样看电影,甚至两面看,有的坐在前面看,有的坐在后面看。有的看了一场电影,观众达几千个人,因为他们没有看电影的机会。农村哪有电影院,就靠你这个电影队下乡来放映。当年十分强调为农民服务,开头免费放映电影也是中央的政策,电影队作为党的宣传工具,深入农村,普及放映,能够让广大的农村群众“看到、看懂、看好”电影,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当时提出这个“三看”。首先要“看到”,其次是“看懂”,你看到但是看不懂,那就没有发挥这个影片的作用。最后还要“看好”,什么叫“看好”,你要放好电影,提高放映质量要高,你放了一半,机器坏掉那完蛋,让大家空跑一趟。在农村有的人跑十几二十里路来看电影。因为农村人口很分散,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还不是每个村都能看上电影。所谓村就是指现在这个村,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下属生产大队,大队下面还有生产队,有的一个大队有好多个生产队,其中分布好多自然村,有的三个人两个人也叫一个村。农村人口这样分散,那么我们怎样来确定放映点?也就是要让附近几个村的农民都能够比较方便的看到电影。后来我们提出要让群众在五里范围以内就可以看到电影,所以当时普及电影,都有一种规划。根据人口分布和距离的远近来规划,也就是帮助每个乡、镇搞一个电影放映点规划。电影队就按照这种规划安排来巡回放映,这样就能够使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民就近看到电影。在文革前,我们省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相当普及,全省放映点共有一万多个,当然这里面每个放映点的巡回次数、放映场次不完全一样,有的一年才看一次,有的一个月可以看一次,这个就要根据当地人口、交通、经济条件等来决定。但是时至今日,有些媒体还在报道说,某某村庄看到电影了。这种情况不是倒退了吗?几十年以前我们已经做到,而现在还在提及使村村看到电影,这真是笑话。

    张:福州解放以前,尤其农村的百姓,掌握的电影知识相对较少,且看电影机会较少,所以说他们并不能看懂电影,电影工作人员如何让观众看懂电影?

    林:解放后电影宣传品非常多。当时中央有关部门对电影宣传工作的指导非常具体,影片是经中央电影局放到电影发行公司发行放映,宣传品也是随着电影拷贝从北京下发到省电影公司,一直下发到电影队,一层一层发下来。每个电影队都有这种宣传品,它提示每部影片重点要宣传什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都这样做。所以与当年相比,现在的宣传工作非常粗糙,差之千里。当时在中央电影局和中影公司都设立宣传处,而在省电影公司也设立了宣传科,专门负责电影宣传材料的编印和供应。其中有大幅宣传画,悬挂在城市中心街道,比如在福州东街口、吉祥山等地,在电影还没有上映之前,就设置了好大好大的宣传广告牌。每部影片还编印一本具体宣传材料,专门给放映员使用,其中有影片主题思想、内容简介和人物介绍等等。福建各地放映员就根据这些东西做好宣传。农村电影队搞宣传则有几种方法,第一个就是张贴小广告,就是我们后来称之为电影宣传画,只有《福建日报》那么大。这个彩色电影宣传画都是中央统一印的,里面主要是介绍演员、剧情等。第二个是幻灯片。我们每个农村电影队,都配一部幻灯机,在他们放映电影之前,先放幻灯。幻灯有两个作用,一是配合当地中心工作宣传。当时非常强调为政治服务,所以我们当时省里面成立了一个幻灯制片厂,制作很多配合这个中心工作的幻灯片。这些幻灯片有的像连环画一样带有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宣传标语口号。幻灯第二个作用就是介绍电影内容和主要电影人物。另外农村电影队在放电影之前,还用麦克风做映前宣传和映中插话。因为农村观众文化程度是比较低,没有念过书的观众不少。所以要让观众看懂电影,放映员就通过这个麦克风,进行映前宣传和映中插话解说。映前宣传是在放映电影之前给大家讲,今天晚上放什么电影,这个电影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映中插话就是在放映电影中间插话解说,当电影人物第一次出现时和观众不容易懂的地方进行插话提示。帮助农民观众看懂电影。此外映后还要收集群众反映。这是由电影队管理部门统一印发表格,要求每个电影队在放映结束后,请当地干部,根据群众反映意见填写,诸如群众看懂电影没有或对放映工作有什么意见等等。

    张:映前宣传有多种方法,如说快板儿,编顺口溜儿等。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林:在还没有开映以前,利用讲快板、顺口溜等等,介绍电影内容,有的放映员可以做到。映中插话,也是根据放映员的水平,有的做得好,有的做的还不一定很好,这跟电影放映员本身的水平有关系,和他的才能有关系。在帮助观众看懂电影方面,我们福建是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得到中影公司的表扬,就是我们搞的“涂磁录还音”,因为在农村普通话不是那么流行,好多农民不会讲普通话,所以电影里面要讲的普通话,农民一定不会听得懂。虽然放映员做了很多工作,即使讲解很详细,但不如人家整部片子能够听得懂好。所以我们省里面搞了一项技术革新,叫做“涂磁录还音”。也就是在农村电影队使用的16毫米拷贝的一边,涂上一层磁,像磁卡一样,然后按照电影台本用方言配音录进去,这样就等于一部译制片。因此中影公司在福州开一个“涂磁录还音”现场会,推广福建这项技术,这个也是我们福建省的一个贡献。当然由于时代不一样,现在普通话非常普及,就不需要这样做了,但是我们福建这项技术革新还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张: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关于“看好”的一些基本情况吗?

    林:看好主要就是放映质量问题,特别是我们农村电影队,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电影队也发生过不少没有让农民看好电影的问题。当时农村大部分地方没有电,电影队上山下乡带着笨重的放映机和发电机,搞不好就会出现“白布电影”或“哑巴电影”,致使农村观众高兴而来,败兴而回。所谓“白布电影”就是说机器坏了,电影放不出去;“哑巴电影”是指电影虽能放出,但没有声音。因此大家从老远跑来看电影,结果没看成或没看好。所以放映质量非常重要,当时要求电影队做到让农村群众“看到”、“看懂”、还要“看好”电影。其实“看到、看懂、看好”这三个要求,也不是福建省提出来的,这是全国提出的要求,要让农民观众看好电影,也不是容易做到,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电影队的技术水平。所以加强培训,提高放映员的技术水平跟这个“看好”电影的关系太大了。

    本文为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福建电影科技发展口述历史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xxl-006〕。本访谈录仅为摘录,内容顺序经过重新调整。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张楷(1988—),男,汉,山东淄博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第二作者:杨超(1993—),男,汉,福建漳州人,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第三作者:刘栩彬(1991—),男,汉,福建福州人,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访谈录林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