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国内外玻璃艺术的发展与开拓

    国内外玻璃艺术的发展与开拓

    时间:2020-03-30 05:26:3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玻璃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根据考古资料,中国玻璃起源多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珠璧为肇始,虽然说《尚书》《山海经·中山经》等就记载过玻璃最早名称“璆琳、琉璃、璧琉"等,但却是从西汉时从国外引进了更精美的玻璃器,才多了叫“玻璃”的称呼,宋代以后由低温彩釉陶做的砖瓦称之为“琉璃瓦”,这样把琉璃和玻璃混称的局面持续到清代,康熙年间的宫廷内务府造办处把制造琉璃瓦的地方称“琉璃厂”,制造玻璃的地方称之为“玻璃厂”,但纵观历史,“琉璃”的韵味更符合中国对玻璃描述。

    最早的独立成形的玻璃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文明进入繁荣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这动摇了玻璃埃及起源说。萨尔贡一世建立的阿尔卡德王朝(公元前2340年)更是达到了顶峰,在阿尔卡德时期,苏美尔有着发达的有色玻璃制造业。伊拉克特鲁地区发掘了阿尔卡德王朝时期(公元前2340—前2150年)的阿斯玛鲁遗址中有彩色玻璃棒出土。这种玻璃棒就是制造玻璃器的二次加工过的原材料,这种繁花工艺的材料可以切片用于镶嵌技法,在玻璃器的表面形成特殊花纹,这种具有麻花状条纹的玻璃棒和现代社会玻璃灯工(flameworking)的技法产生的纹理完全一致,所以可以推测那时的玻璃棒生产工艺也会逐渐发展用于灯工。

    纵观固态物质可分为晶体、非晶体以及准晶体,构成晶体的原子(或离子,或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即晶格),晶体具有一定的晶体形状和固定熔点,并不具有各向同性。玻璃态就是一种非晶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固定熔点,具有各向同性。它们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变软,最后才熔化。变软后可加工成各种形状。玻璃态(glass state)不是物质的一个形态,它是固态物质的结构。在室温下还保持熔体结构的固体物质状态称非晶态(crystalline state)。这区别于大量存在于自然界的的矿石、宝石、玉石等晶态物质。

    从早期的玻璃材料工艺入手,说明玻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材料,玻璃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玻璃工艺具有工艺美术和纯艺术的双重性。这正好符合玻璃的的这种晶态与非晶态的无与伦比的双面特性。玻璃是一个谜,它是多种形式的物质:气体、液体和固体状态等属性的混合体。玻璃是一个像宝石般的物质,像一个超冷的液体,它捕捉光线和内发光。 这从最普通的材料——“沙”,通过火焰转换变身为透明的液体。 考古记录显示,人类很早就学会通过加入金属盐类和氧化物,使玻璃着上彩色。 这些矿物混合在玻璃中让人眼捕捉从白色光光谱里分离出来的各种颜色。

    二、国外代表性国家玻璃艺术的发展

    1.意大利的玻璃艺术

    随着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到16世纪扩展到欧洲各国而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活动。这时候,威尼斯是西方最富盛名的玻璃艺术制造中心,这个时期的威尼斯玻璃款式丰富,令人能够感受威尼斯人充满激情创意的玻璃技艺当数那些奇异精致的“威尼斯高脚酒杯”。这些流淌出的酒杯,把优良的玻璃材料与吹制、灯工技术相结合,极尽奢华地创造每一个细节,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每当注视那些拥有精湛技艺,灵气和无限想象力的玻璃艺术,似乎仍然能感觉到工匠们在滚热的窑炉边挥汗创作每一件作品的景象,威尼斯人开发了纵多技巧,来游刃有余地驾驭炙热流淌的来自地下的熔岩,使普通的沙石变成剔透诱人的玻璃艺术品,他们纵情地让自由奔放的思想驯服了自然,创造出旷世玻璃艺术。

    威尼斯的穆拉诺小岛人口很少,大概有七千多人,大多从事玻璃制造,众多的玻璃厂与商店、作坊,到处可见。这个岛屿在热情款待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同时,对玻璃技术却实行完全封闭的政策,他们不需要用开放的姿态来“海纳百川或与世界接轨”。几百年的集中发展,世代相传的绝世技艺,热爱自然充满激情的灵感,让他们充满自信,那些杰作至今仍然是玻璃艺术界的王者。凡尘俗人揣着虔诚的对玻璃透彻美的欲望前去膜拜。穆拉诺岛禁止游客拍摄任何玻璃艺术品,每一件玻璃作品都非常昂贵,充分体现政府对艺人们的尊敬,虽然不允许工匠们出岛,但他们完全无需背井离乡出国出城谋求发展,他们可以在家里获得政府提供的一切优厚待遇,可以安心发展技术和创作,同时也让国家获得众多荣誉和经济利益。代表性的近代玻璃艺术家鲁西奥?布巴可 (Lucio Bubacco)1957年出生于穆拉诺岛,父亲和叔叔都是出色的玻璃艺术家。布巴克的作品大都用灯工技法来表现古希腊神话式的运动人体,并以高脚杯的形式呈现。他擅长灯工技术,利用苏打含量较高的软玻璃来创作,依托绘画和人体解剖知识,他使作品更像一件件高雅的雕塑艺术品。

    2.美国的玻璃艺术

    在经济、科学与艺术高度繁荣的美国,玻璃艺术在20世纪发展到纯艺术的层面,达到探索玻璃工艺品和高档艺术世界之间的关系。其中两个阶段的发展促进了这个进程, 第一阶段早期在1900年,开始于俄亥俄的托莱多、纽约的康宁 ,一些知名玻璃设计品牌如斯图本(Steuben)旗下拥有诸多优秀设计师,出品了丰富多彩、美观实用的玻璃艺术品。世纪之交托莱多利比玻璃(Libbey Glass)以及Owens-Illinois and Johns Manville等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开始率先大量生产玻璃制品,他们的声誉甚至获得了“玻璃世界首都”称号,这些行业领导者,随着托莱多艺术博物馆的建立,1961年举办玻璃作坊研讨会。第二阶段始于1962年,也是影响力最大的“玻璃工作室运动”,当时的陶瓷教授哈维·利特尔顿(Harvey ·K·Littleton)和化学家多明尼克·兰宝(Dominick Labino)联手发起当代“吹玻璃”的运动。 他们在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建立了两个工作室,尝试在一个小熔炉里面熔化玻璃来创作,实现了在工作室小型熔炉中烧制玻璃的可行性,使玻璃艺术与传统工业相分离,玻璃创作作为艺术不再依靠庞大的工业机器,这燃起了工作室运动的第一把火 。工作室玻璃运动解决了玻璃用于个人创作的技术问题,使玻璃成为表达艺术观念的理想媒介。运用这种媒介语言,艺术家们表达、述说着自我情感、思想和各种哲学方面的问题。在哈维利特尔顿的影响下,通过教学和培训,培养了少数几名当代杰出的领军艺术家,他们为玻璃艺术做出了重大的艺术贡献,其中包括张建东、玛文·利波斯基(Marvin Lipofsky)、英国人山姆·赫尔曼(Sam Herman )、Fritz Dreisbach 和戴尔·奇胡利(Dale Chihuly)。其中玛文·利波斯基(Marvin Lipofsky)是这一时期的“吹制技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玻璃艺术运动发扬、继承、传播的中心人物。由此玻璃工作室相继在北美各大艺术院校迅速建立,玻璃开始被赋予情感,成为有生命的材料,成为被艺术家自由创作的素材,从而这种材料融入到纯艺术领域。又如戴尔·奇胡利的“玻璃计划”于1969年在罗德岛设计学校发起。

    20世的美国,处在一个自由的、充满生机的多元化艺术创作时期,反叛和创新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野兽派、表现主义、未来派、新造型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甚至行为艺术,这些艺术流派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玻璃艺术,让每一位艺术家都积极投入其中。保罗·斯坦卡(Paul Stankard)1943年生于美国,从一位制作科学玻璃器皿的工匠,到一位灯工玻璃大师,保罗·斯坦卡结合玻璃与幻象,创造出玻璃的植物写实主义。独创的“根人”艺术(root people),让人误以为透明的玻璃里面包裹的是真实的植物标本,昆虫的绒毛也几乎可见,这些基于镇纸的技术,被他演绎到极限,开创了镇纸艺术的崭新形式,摒弃了传统千花工艺(millefiori)制作的镇纸,甚至在技术上也脱离了依靠熔炉生产的方式,完全用灯工创作铸造镇纸。1960年代末期开始,几乎所有艺术领域的价值观都被颠覆。传统技能及其应用,工艺和工艺材料之间的关系,功能装饰与纯艺术之间的关系……各种价值观的冲突都赋予了艺术家研究和开拓的机遇。在这一时期,一切创作活动领域都被视为平等有效的自我表达、自我设定和个人成就的手段。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发展趋势决定了工作室玻璃运动完全走出了传统玻璃工艺的发展路线,开辟更广阔的视野。1996年, 康宁玻璃博物馆的工作室在纽约州康宁成立。这里拥有国际知名的教学设施并经常举办研讨会,同时这里涌入了大量新的或有经验的玻璃艺术家及其他各方艺术家。艺术家们在工作室交流访问期间可以研究康宁玻璃博物馆的所有收藏品,同时可以受益于Rakow图书馆,其庞大的资源库涵盖了玻璃艺术和玻璃制造的历史和艺术各方面的信息。玻璃艺术运动导致玻璃学校和艺术工作室的迅速增长,遍布全美国。西雅图附近的Pilchuck玻璃艺术学校成为一个圣地,集中了各类关于玻璃的信息,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玻璃艺术家。 无论是大学生或知名艺术家,都有机会参加大师班和交流技能的研讨会,这些都促进了玻璃艺术的迅速发展。

    技术是玻璃艺术创作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可以说,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不断玻璃技术引进,进而支撑着玻璃艺术的发展。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促进了艺术的发展,20世纪是人类科技突飞猛进的一个时段,在美国更是把科技推向了世界顶端,人们的生活飞速发生变化。这些同样影响着玻璃艺术。玻璃制造业自玻璃发明来的两大主流技术:熔炉吹制(glass blowing)和灯工技术(Lampworking或flameworking)。熔炉吹制的主要设备是一个巨型熔炉,而灯工使用一台小型火焰喷射装置,来熔化已经二次成型的玻璃棒材,进行创作。玻璃艺术运动让熔炉小型化,更适合艺术家建立工作室来独立创作。而这次运动也促进了灯工艺术的发展,由于煤气与氧气的混合产生的高温火焰,几乎可以无限制的创作更庞大的作品,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琉璃珠与高脚杯。因为可以把足够的设计合理的火焰安排阵列,安装到类似窑炉的装置里面,这时熔炉吹制与灯工可以相互渗透,开发出各种技术用于玻璃艺术。灯工的燃烧设备依附科学技术,从早期内混式(pre-mix)发展到更安全的外混式(surface-mix)使燃料充分燃烧出纯净的火焰。需要的设备更少,更简单,更经济,却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作品。近代的灯工发展起始于为科学研究服务的玻璃仪器制造,化学的进步也拓展了灯工更广阔的潜力。

    3.日本的玻璃艺术

    日本玻璃艺术的历史很短,但却值得关注。船越三郎(Saburo Funakoshi )和伊藤诚(Makoto Ito) 和小谷晋三(Shinzo Kotani)他们都建立了独立的工作室,在世界各地的画廊高桥彦(Yoshihiko Takahashi)和山野宏(Hiroshi Yamano)无疑也是令人关注的日本玻璃艺术家。大平洋一(Yoichi Ohira)是在穆拉诺岛成功工作学习过的玻璃吹制大师。在日本新岛(Nii-jima )有一个著名的玻璃艺术中心,邀请各地的顶级玻璃艺术家定期举办玻璃艺术节及研讨会。藤田乔平(Kyohei Fujita)是另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日本玻璃艺术家工作室,被国际公认为“日本玻璃艺术第一人”。每一个国家都有政策来保护和发扬本国文化和艺术。日本虽然是个很小的岛国,但是玻璃艺术也因势利地的发展出自己艺术风格。他们的玻璃制作完全体现出本国风格,特别是琉璃珠和吹制玻璃器,清新淡雅的色彩装饰让人领略禅意浓浓的东方意味,对民族文化的强烈热爱与执着与火焰一同融入流动的炙热玻璃液里面。日本人使用本生灯来制作琉璃珠,估计会让那些欧美国家的艺术家大跌眼镜,民间甚至用煤气灶来烧制,因此开发出很多款式的功能强大的本生灯,这种执着令人钦佩。

    三、国内的玻璃艺术发展概况

    1.港台地区的玻璃艺术

    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同样也非常注重玻璃艺术的发展。台湾的少数族裔生产灯工琉璃珠。坐落在新竹公园西北的玻璃博物馆是非常有名的,拥有很丰富的藏品,令人赞叹不已的灯工藏品让人瞩目的,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与玻璃产业相结合的非营利性永久机构。玻璃行业的“丰航”、“合美”都是以灯工玻璃艺术著称的企业。“丰航”的能穿的梦幻水晶鞋是一个特色产品。台湾的很多小学都会安排灯工琉璃珠艺术的手工课,可见对传统艺术尊敬的态度。“琉璃工坊”是很出色的琉璃铸造企业品牌。正是杨惠珊夫妇的透明梦想让作为中华玻璃艺术的琉璃成为一种流行风尚。香港的发展相对少些,但他们有制作手工玻璃高脚杯的赛事,不过也是依附于红酒发布会。没有更深入的发展。一些设计师也会在慢慢接受和学习灯工玻璃艺术,如“星土”是一位设计师,曾经去日本学习玻璃灯工技术,家里有个工作室,作品主要是琉璃珠。

    2.内地玻璃艺术创制的状况与问题

    我国内地现代灯工玻璃工艺品,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有成为“手工玻璃工艺品之都”和“全国琉璃之乡”的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益林镇。该镇最早从上海玻璃器皿一厂引进生产玻璃制品技术,从普通玻璃制品逐渐发展到生产灯工玻璃工艺品,出口欧美、东南亚国际市场。上海是科技发达的前沿城市之一,玻璃仪器厂与玻璃仪器一厂的一些高级技师,联合起来著有《玻璃仪器灯工实践》,这是一本仅存不多的技术类书籍,另一本关于光电技术的内部书籍却没有发行,就我所知,在国内关于玻璃创作技术涵盖范围较广的仅此两本。而且现在的玻璃技术都是依据这些资料发展的,这也给玻璃行业的传承建立了很好的基础。

    我国内地的玻璃发展更多的限于制造,不管是仪器制造还是工艺品,大多缺少设计开发,技术上自60年代来几乎没有发展,国内知名高校使用的精密玻璃仪器仍然依靠进口。工艺品制作依赖国外订单,虽然获得不少外汇收入,但总体来说,只有“产”没有“创”。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各种资源,玻璃产业牵涉到各学科领域,这需要整合的全盘考虑。国外的玻璃艺术能有如今的发展,首先是政策,其次是基础产业。玻璃艺术是需要技术支持的,就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如果用普通颜料画则不会有那种神秘效果,它使用的颜料色彩在当时是昂贵和稀少的,调配方法更是知者甚少。国外玻璃材料颜色非常丰富,价格昂贵。举例来说,我国高硼硅玻璃只有透明彩色,这是限制灯工可以创作出更大、更精美、更复杂作品的瓶颈。玻璃材料是一次创造,而热熔吹制、灯工、车刻等技术都是二次创造。日本的琉璃艺术家甚至可以通过厂商提供的玻璃材料进行渐变调色,变化出几百种色彩以供铸造使用;此外国信息公开程度比国内高,我们缺少交流,仅限于利益分配,技术壁垒甚至超过威尼斯,这种隔阂还是建立在内部的,玻璃制品厂家“带着假面参加舞会”。高昂的技术成本使得厂商不愿研发基础产业,没有设备及工具的开发,比如可以供艺术家工作室使用的退火窑,都非常笨重且效率低,容量小,耗电量大。一个床头柜大小的退火窑需要4个成人男子才能抬得动。灯工燃烧器的安全隐患没法避免,噪音巨大,使得艺术创作变成繁重的劳作。

    近来我国各大高校的玻璃艺术蓬勃发展,领军人物如庄小尉、戴舒丰等,接着出现的都是传承,缺少创新,成为家族式学院设计,继承先辈的光芒,变革创新意味着承担风险。学院派的艺术设计清一色的铸造,鲜见其它玻璃技术领域的作品。不论是灯工还是其他类型的技术,高校可以利用庞大的资源优势,建立复杂的设计体系:玻璃的配色设计、产品类型研发设计、高级玻璃艺术品设计等都可以开发。脱离大学,民间几乎无法从事玻璃艺术,困难重重。学生毕业后很少能继续从事喜爱的学业,手工业缺少新鲜血液,年轻人流失。艺术创作是需要激情的行业,不应把一些传统工艺列为文化遗产紧紧“保护”起来,让这些工艺成为时尚。丰富现在的社会生活,打破传统工艺与年轻人的隔阂,让他们愿意展现个性,去创作梦,去悲伤,去欢呼,我们是年轻的需要艺术家的!玻璃艺术可以是大量生产的装饰艺术品,也可以是个人色彩丰富的作品。尊重并肯定玻璃手工艺的价值,需要多方的努力,开办玻璃艺术期刊、研讨会、邀请赛等,甚至艺术品拍卖,每个环节都可以拥有付出和获得的愉悦。我们应该也有自己的玻璃艺术运动,让年轻人在火焰里徜徉梦想,不要为了生活放弃对梦的憧憬。正如电影《创·战纪》的对白:“就像火焰浑然天成,只要条件适合就会出现。”

    参考文献:

    [1]刘刚.外国玻璃艺术[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2]王峰.马文·利波夫斯基与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J].玻璃艺术2010(1).

    [3]千福熹.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J].自然杂志2006(4).

    [4]王敏.玻璃器——璆琳琅轩[M].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热词搜索:开拓国内外玻璃艺术发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