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教育期刊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度研究

    教育期刊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度研究

    时间:2020-04-07 05:17: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教育期刊是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介绍成功经验和做法、积累人类教育文化成果的载体,是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参考。

    在现实的背景下,它对教师的专业化影响到底有多大?它是以什么方式影响教师的成长的?在教育期刊的阅读上,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频率高,还是高中教师高?所教学科与阅读频率是否有相关性?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与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有无区别?性别、教龄是否会影响对期刊的阅读频率?教育期刊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办刊思路,以应对现代教育对媒体的要求?这是本文企图解释的问题。

    教育类期刊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知网CNKI》统计:截至到2007年底,全国(大陆)有期刊九千余种,其中教育类期刊为1290种,约为七分之一。在一千余种教育类期刊中,社科综合类为251种,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438种,教育综合类193种,基础教育464种,高等教育(包括师范教育)76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报147种。其他各类教育61种。

    中国人创办教育期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中国第一本教育期刊《教育世界》在上海创刊,发起人为罗振玉,主编为国学大师王国维。到1908年停刊,前后出版166期。

    教育类期刊,从面对的读者对象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中国教育期刊网”中,将《互联网世界》《人与生物圈》《数学译林》《地球信息科学》等期刊均列为教育期刊,这显然是广义的“教育期刊”。为了讨论研究的方便,笔者锁定在狭义的教育期刊上,而且限定于基础教育范围内。即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研员为阅读对象的综合类和学科类教育期刊。

    教师的专业化是课改之后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学界通常认为:在宏观的教育方针政策确立之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就是制约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的和主要的因素。所谓“成也教师,败也教师。”

    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呢?国际教育界通常用利伯曼(M.Lieeman)的定义,他沈所谓专业化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范围明确,垄断性地从事于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2)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3)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4)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5)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做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6)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7)形成了综合性的自治组织;(8)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

    20世纪6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是这样描述教师的专业特点的:“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要求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与福利拥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

    不管专家学者是如何繁复地定义和争论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在普通人看来,说白了就是“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干或才能干好教育,而其他人干不了也干不好”就是教师的“专业化”,谁也能干就不是专业化或专业化程度很低。

    美国著名教学专家理查德·I·阿兰兹(Richad·I·Arends)认为:一个新教师只有通过学习关于教学的基本知识、观察模仿有经验教师的教学、积累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反思自己的经验,才能最终成为有效的教师。可见。一个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离不开三条路:一是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和储备,二是模仿成功者的经验,三是反思总结提炼自己的智慧。我以为这三条路都离不开教育期刊。

    教师专业化的形成,既取决于教师的职前专业训练(即师范教育),也取决于上岗后的继续教育;既取决于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取决于个人自觉的终身学习习惯。那么,师范教育为教师的专业化奠定了多少基础呢?换言之,师范教育专业化了吗?学科(discipline)、专业(major)、职业(profession)是三个不同的词语,也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在我国师范教育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从课程体系就可以看出其“弱专业化”的特点。本该称呼“语文教育系”“化学教育系”“艺术教育系”,可是习惯上一律叫“中文系”“化学系”“艺术系”。近几年有所改观,但只停留在招生简章上,骨子里没有发生变化。从课程设置上看,关注更多的是“学科知识”(discipline knowlede),而缺少对专业化、职业化的关照,“学科知识”是不等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试想,人类历史上积累的教育思想和基本技能没有储备,如何备课、授课,如何设计试卷?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分析评价教学效果?如何研究教学教育行为?从事教育这个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是个空白,走上教师岗位后才“摸着石头过河”,何谈专业化?

    基于这样一种现实,阅读吸收教育类书籍期刊的精华,自然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必不可少的渠道。任小艾说,1976年她高中毕业就在北京119中当起了语文教师,实际学业水平不如今天的初中生,更不知道如何教书。当每月只挣37元工资时就订阅多种杂志,到图书馆读书,以此来弥补“文革”中荒废的学业,从阅读杂志中学习怎么教书,怎么当老师。十多年之后的1989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专著,成为全国著名教师,尤以班主任工作著名。洪镇涛和蔡兴蓉等名师的成长历程也无一例外地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他们都从教育期刊上学习教书,找到困惑问题的解释,进而把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研究结果通过教育期刊传播出去,最终成为名师名家。他们不仅是教育期刊最忠实的读者、受益者,还成为期刊的主力作者和原创的信息源。

    一、调查的方法

    2008年8月——10月笔者发放了问卷300份,对这个命题做了随机性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71份。被调查者既有内蒙古这样经济和文化欠发达地区,也有东部文化发达地区如山东、江苏、福建等地。同时也分析了洪镇涛、任小艾、蔡兴蓉等7名全国有知名度教师的成长个案。期望得出教育期刊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度的结论。

    二、调查的内容

    教师对教育期刊的阅读现状。如“阅读的频率”“阅读的类别”“阅读的目的”“利用教育期刊的方式是什么样的”等。

    教师对教育期刊的评价。如“学校和个人对教育期刊的订阅情况”“哪些教育期刊更受欢迎?原因是什么?”“教育期刊对自己的专业化影响度有多大?”

    教师专业知识和方法、技巧的来源。

    教师对教育期刊的期望。如“在倡导教师专业化的今天,你认为教育期刊该如何办?”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1.教师对教育期刊的阅读率、利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见表一、表二)

    在“阅读的频率”一栏显示,“经常阅读”的人数不足10%,大部分教师是极少浏览教育期刊的。即使浏览、阅读,也或是为了收集与应试有关的习题,或为了撰写论文而参考甚至抄袭相关内容,处于浅层次利用教育期刊阶段。之所以如此,大部分教师认为是“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根本没有时间阅读”“社

    会风气不好”。这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笔者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现行教师评价制度以及教师对专业化成长的需求不足而制约了对教育期刊的利用。

    2.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功利型”阅读仍是主流,能提高升学率的期刊有更好的市场需求。(见表二、表三)

    应试教育是个强有力的杠杆,它会左右大部分教师的生活行为方式。 《考试研究》比《教育研究》的受众面大,《英语考试向导》比《教书育人》读者多,与可读性、学术性无关,只与个人利益相关。我们固然不能得出“功利性阅读”不好的结论,毕竟它比起“零阅读”要好得多。但能提高教师学养的、作用于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非功利性阅读”太少,确实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不利。这与学生整天只埋头于练习册而不读名著经典是一个道理。

    3.课程改革以来,无升学压力的小学教师对教育期刊的阅读率高于初中、高中教师。

    学段越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越高,照理说高中教师的阅读习惯应该优于小学、初中教师。可是调查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低学段的教师阅读教育期刊的愈多,不少高中教师除与高考有关的期刊(如《试题研究》《作文与考试》)外,基本不读其他教育期刊,男性教师尤甚。这从侧面佐证了《今日父母》总编牟剑闽的说法:40岁上下的人是社会的中坚,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生活压力比较沉重,读期刊的习惯差,他们的资讯的来源主要是广播和电视、报纸。40岁是男人的读刊低谷。高中教师男性多,且多处于“读刊低谷”阶段。但这仍然不是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作祟的是现行教育背景:即应试教育不仅害了学生,同时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师生都被改造成应试的机器。这自然迫使一些期刊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投其所好,将“应试”作为卖点,对“功利化”的阅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育叙事类期刊是教育期刊的新品种,最早问世的是1993年江西教育杂志社创办的《教师博览》。其创意显然是受了《读者》的启示,既有休闲类期刊的活泼轻松,又与课改以来倡导的“教育叙事”“案例研究”不谋而合。经过15年的历练,它已成为教育界的《读者》,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此次调查中《教师博览》的认可度最高,在前十种阅读率高的非应试类期刊中,它排第一,其余依次为:《班主任之友》《人民教育》《上海教育》《语文教学通讯》《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师道》《中小学外语教学》《教学案例》。

    4.多数教师肯定教育期刊对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问及“在你形成教书育人基本知识和技能上,哪些因素作用更大?”并列了“职前的师范教育”“职后的继续教育”“身边的同行”“名师的讲座录像”“教育期刊上的文章”5个选项。后三项因素影响最大,前两项最小。这充分印证了“师范教育只教学科知识,没教人如何教书”的结论,也证明了近十几年教师的“继续教育”走过场的事实。

    5.不少教育期刊原本的功能已经被置换,教师们不客气地指出:“有的教育期刊仅能为教师评职称通过发表论文的方便而已”“教育期刊变成教师的练习册了”“期刊在循环发表文章,五年甚至十年前看过的类似文章又发表了”。

    教育期刊原本功能是传播最新信息动态和成功经验,研究热点焦点问题,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专业支持。可近些年不少教育期刊(特别是效益不好的),其功能只剩下“发表评职称论文”一项,创新度差,没有成为“时代先声”,不能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难怪教师对这些期刊评价低了。

    从表三可以看出,对教育期刊的利用方式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现象,“从来不翻阅期刊(包括休闲类、生活类期刊),无阅读习惯”的教师和“习惯性阅读研究”的均占少数。只有后者才可能真正进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行列,使自己成为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这类老师不仅是教育期刊的忠实读者、消费者,同时也是期刊的主要撰稿人。而第二类人对期刊的利用虽处于“无意识”“低层次”的水平,但比起“从不阅读任何期刊”毕竟是一种进步。如何引导此类人,既需要在教师科研上做制度化的规定,逐步淘汰那些终身只读两本书(教科书、教参)的人。教育期刊自身也需要提高针对性、前瞻性、可读性、实用性。俗话说:“佛度可度之人”,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任何阅读习惯,报刊书籍质量高也不读,严肃的、理性的不读,轻松的、休闲的也不读,对于这部分读者教育期刊显然是无能为力的。因而教育期刊目标指向应该是吸引更多的、有起码阅读习惯的教师阅读和利用教育期刊,走媒体“分众化”之路,将抽象的、理性化的教育思想、理念寓于教学教育案例之中,从而形成较强的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影响力。

    相关热词搜索:专业化期刊教师影响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