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原则\目标\基本要求和模式木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原则\目标\基本要求和模式木

    时间:2020-04-18 05:22:4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需要以系统的理论作为指导,在构建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产业发展的一般性和农业产业的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国情与符合国际经验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和形式多样原则、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基本要求,逐渐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吸收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模式优点的基础上,构建起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模式。

    关键词: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原则;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1)09-0005-05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涉及农业各个产业以及相关支持产业的互动协调问题,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制定一套比较系统的框架作为指导,包括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原则、目标、基本要求、模式等内容,这对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原则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发展的一般性和农业产业的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实际上是要用现代产业理论来重塑农业产业。从而形成既符合产业发展一般规律,又符合农业发展特点的农业产业体系。为了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工业与农业的特殊性问题。要考虑哪些产业发展理论可以指导农业产业的发展。而哪些产业理论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有以下特殊属性:一是农产品的生产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导致所生产的农产品在外观上存在不一致性,难以满足挑剔的顾客的需求,为此,可以采取分层次销售的办法对外观不一的农产品进行筛选归类,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交易效率。二是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生产需要更加广阔的地域空间,农业产业布局没有工业分布那么集中,从而给农业产业的集聚带来困难,同时对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来说,也会带来交易效率的损失。三是农业各产业间的互动融合程度相对较低。农业产业的相关农产品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性不强。四是农业产业不存在工业领域的模块化发展趋势,使得农产品的产业链与工业品的产业链在发展水平和链条长度上都无法媲美。上述工业与农业的种种差别说明,我们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产业发展的一般性和农业产业的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2.尊重国情与符合国际经验结合的原则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地关系、体制基础、经济技术条件、资源要素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决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发达国家的做法。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路。首先。我国人口规模庞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粮食产业的重视,在构建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殊国情,紧紧抓住粮食产业不放松,搞好粮食产业的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谨防粮食产业被外资控制。即使发展粮食产业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也不能动摇其基础地位和战略地位。其次,农业机械化是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经验,而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土地零碎化现象严重,在当前情况下除了垦区之外,在其他地区实行大规模机械化还存在很多困难。这些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再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开放的体系、国际性的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应符合国际经济的一般规律,要逐步提高我国农业各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与其他国家建立农业合作伙伴关系,适时进口所需的比较优势较低的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较高的农产品。同时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逐步改变我国农业产业的竞争格局,提高我国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因此,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中国国情与世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律的具体结合。

    3.因地制宜和形式多样原则

    在构建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时候必须要首先考虑本地区最有潜力的资源和产业,在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实现各种产业资源的有效集中和配套,建立起符合该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丹麦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资源的特殊性,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体的丹麦农业产业体系,是融动物饲料种植、牲畜养殖、畜产品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食物系统。”对于我国来说,不同地区的区位特点比较明显,东中西之间的资源特点差距明显,建立在地区资源优势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将形式多样。如黑龙江农业垦区作为国家粮食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将以粮食产业为主导,其他农业产业为补充;而对于内蒙古等畜牧业大省来说,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必将体现出与黑龙江农业垦区不同的特点,着重于畜牧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对于耕地资源比较匮乏、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西部部分地区来说,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又与前两者不同,体现出侧重土地节约型的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的产业体系特点。而对于耕地资源比较紧张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以出口创汇的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产业体系特点。因此,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都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论证和可行性设计,绝不可搞一刀切套用一个模式,要坚决反对各种脱离实际的盲目追求农业产业高端化的现象。

    4.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的原则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一个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农业产业体系,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进行运作,引导农业产业体系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销售活动。在各利益相关者的具体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政府要做一个旁观者和“守夜人”的角色。坚持政府不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承认市场机制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可以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进行调节,从而加速和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早日建成。如许多优势地区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有利于加速本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

    二、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目标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目标对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具有导向性作用,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依据,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十七届三种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明确指出了我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农业三个方面的能力。即对于自然社会环境的农业抗风险能力、对于国外竞争的国际竞争能力、对于长远发展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能很好地适应国内国际环境,能及时应对各种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突发事件的发生,它是一个具有自我调整能力的体系,体现出了很好的自组织性特征。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框架下,匹配了比较健全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农业的各种自然和社会风险,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当代国际市场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主体间的竞争。而是一种产业体系的竞争。是一个群体与群体间的竞争。产业体系的完整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体系内部各主体的国际竞争力。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各个涉农主体都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改进产品的性能与质量,通过与其他主体的有效协作共同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的成长成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高度专业化,而且也实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专业化,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体现出很强的竞争力。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同时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的现代化,通过整个农业产业体系内在的互动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能力的实现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生态化倾向、体系内部利益分配的合理化以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目标的协调。首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生态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它通过利用各种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降低了农产品的污染以及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污染,同时又确保了农产品产量的稳定,从而很好地协调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其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可以妥善解决好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产业化经营、交换、分配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建立与完善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同时能够很好地协调不同的产业资源在农林牧渔等不同产业部门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能力。再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仅关注眼前的农业经济利益,更是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 农业发展目标着眼于长远利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其中优质是前提,高产是手段,高效是目的,生态和安全是保障。

    优质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要求农林牧渔产品品质必须优良,包括营养、感官感觉、纯度、净度、安全、保健、加工性能等方面的优良。优质是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前提,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国际竞争中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来自价格,但是这种价格优势却是建立优质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我国来说,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发展一直存在重量不重质的倾向,虽然我国有些农产品数量很大,价格也很低,但是由于农产品品质低下,难以与发达国家的优质农产品媲美。由注重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注重农产品质量将是必然选择。农产品品质是由种质决定的,但也受收、储、加工等环节的影响。没有优质良种,就没有优质的农业,即使生产出优质农产品。如果收、储、加工等环节出了问题,优质最终还是不能实现。为此,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必须要把优质、高产、高抗良种的超前选育和及时引进、推广作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的重点,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产后诸环节的发展,为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创造条件。

    高产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土地的产出率。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增加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特别是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只有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才能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美国等发达国家大力推进转基因农产品种植,原因之一就在于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增产。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多地少,而且人增地减态势短期内不可逆转,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根本之策还在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存在种种制约“高产”的因素。如自然灾害严重、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耕地利用率低等,为此,必须要把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基本目标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同时继续坚持以治水改土为重点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与管理,禁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的行为,尤其是避免征用稳产高产农田。高产的实现离不开农产品生产技术的进步,大力推进基本农产品的技术创新,特别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技术,对于实现高产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高效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标是为了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发达国家的实践充分证明,传统农业产业体系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转变实质上就是要逐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的增值增效,高效目标的实现大体上要满足四个要素:一是高产优质、保供增收;二是结构优化、产销一体;三是高新技术、管理科学;四是集约经营、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因此,要实现农业产业体系的高效化,必须做到:一是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此要逐步优化农林牧渔业之间的结构比重,大力推进高效经济作物、高效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二是加大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逐步增加农业投入。美国、荷兰等国实现高效农业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产业的资本投入上。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农业产业已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我国的农业投入体系还很不健全,为此要健全国家、集体、农民结合和财政、信贷、外资及劳动积累结合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增加农业的投入比重。这对于实现我国农业的高效化具有重要意

    义。此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高效化要求逐步提高农业技术的贡献率,为此要逐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变农业的低效面貌。

    生态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遵循自然规律,其实质就是要建立以维护生态、提高地力为基础的综合农业产业经营体系。它强调资源保护与利用,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倡洁净生产,以满足人类对农业产品及环境的量与质的需求。生态性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之一,发达国家的石油农业告诉我们,对于化肥、农药等工业产品的大量投入导致了农产品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我国在由传统农业产业体系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转变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的生态化,将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起来。坚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模式。

    安全是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或生产安全的农产品。安全农产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特定的生产环境中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达到一定卫生标准,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相应产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一般认为,安全农产品应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安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之一。没有安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无法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竞争力之所以如此之强,重要原因在于农产品安全性高。质量水平有保障。而我们长期以来对农产品安全的意识不强,导致农产品供给能力很强但是安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较弱,随着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这种供给的缺口会越来越大。为了保障安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污染,禁止剧毒农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的宣教与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安全生产意识: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四、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模式选择

    1.世界主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模式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萌生于传统农业产业体系,传统农业产业体系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市场演化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另一种是政府推进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市场演化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指市场是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的第一动力和主导者,农业产业体系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随着市场不断成熟逐渐解决的,是一种竞争力和效率极强的农业产业体系模式,多见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在美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市场是真正的龙头。首先,农业产业体系无论是其构成,还是其运营,究竟采取什么形式,都由所处的市场结构来决定。其次,农业产业体系面临的加工与销售、专业化与一体化、全球化与区域化、劳动密集与高科技等重大关系问题的具体处理。也要根据产业体系所处的市场情况来具体决定。第三,美国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农户也是企业,在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中,每个企业都有独特的作用,很难说谁是龙头。第四,众多的企业都是以市场营销为龙头,产业体系中专门的流通企业更是企业链条的首端。所以,他们把市场看作是真正的龙头。美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根本特点在于农户的企业化,不仅是企业化生产,更是企业化销售和流通,正是由于农户真正成为了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从而使得政府的作用可以退居二线,专心做好相关服务即可,其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进入20世纪后,美国在农业方面的立法又有很大的进步,相继在种植、畜牧、水产、林业等方面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到目前为止。美国国会已先后制订出几百个不同的农业法律,对农业税收、土地使用及所有权合同、农业信贷、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运输、加工企业、环保等都进行了立法,有明确的规定,这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其次提供高效、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特别是美国的农业教育事业相当发达和完善,政府对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进行大量的投入,从而形成了高效的教、研、推“三位一体化”。

    政府推进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指政府直接干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过程。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从而降低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风险和束缚,增强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动力激励和理性预期。这种模式多见于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者有政府主导经济传统的国家,典型代表是日本。日本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户具有弱市场地位的特性。将农户抛向市场只会导致压榨和蚕食,因此加强政府的支持保护力度则显得顺理成章,为此大力扶持农业协同组织(农协)成为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日本农协是政府扶持的农业合作组织,组织结构与政府的行政体系相对,在市村一级由农户入股建立基层农协,包括为当地全部农产品提供综合服务的综合农协和为特定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专业性服务的专门农协。在都道府县一级由基层农协入股建立各类县一级农协联合会,全国共有600多个。在中央一级,由基层农协和县级农协联合会人股,建立全国性农协机构,包括主要负责行政管理的全国农协中央和主要从事专门经济业务的各种经济联合会,共有40多个。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协组织网络。把全部农户都纳入了合作经济体系。生产方面,采取农产品价格补贴政策和采取补贴基础设施投资的办法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90%左右是无偿投入。在加工方面,加工企业的建设投资国家无偿投入50%左右;在销售方面,农畜产品销售店、销售市场的建设,国家的无偿投入一般都在50%左右。日本政府采取的这些补贴、扶持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加、销等方面的强劲发展,大大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模式选择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选择政府推进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模式。原因有三:一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与日本的国情相类似,中国也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的国家,作为关乎国民生存安全的农业,必须要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战略地位。建立起政府推进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模式。二是由当前中国转型期的经济体制所决定。中国虽然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不完善,尚缺乏演化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模式运行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三是由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路径和经验所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倡导的政府推进型的改革路径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证明该改革路径的正确性。目前中国已经基本掌握了政府推进型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为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选择政府推进型能提供有力的支撑。

    中国实行政府推进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结构协调。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农林牧渔业结构、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和农产品物流业结构,实现各种要素合理聚合,生产、加工、销售联结紧密,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之间的主次和轻重关系适宜,农业产业体系各产业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逐步从低水准向高水准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技术支持。要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加工技术进步和农产品流通技术进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体系各个环节的技术支持水平和技术贡献率,实现由资源驱动向资源和技术双轮驱动转型,从而形成由技术主导的现代农产品生产体系、现代农产品加工体系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三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组织创新。要把分布在产业各环节上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有机组织起来。按照互利共赢原则,以产业链为基础、价值链为核心、组织链为保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赢机制。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目标是构建起完善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从而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交易效率。

    四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合理布局。要不断推动优势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地区的集聚,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农业产业集聚机制从而推动区域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农产品产业带的形成为前提,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集聚为核心,以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为支撑,以区域品牌的形成为营销策略,进行实现农业产业体系的合理布局。

    责任编辑 刘凤刚

    相关热词搜索:基本要求中国农业产业构建原则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