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思想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思想

    时间:2020-04-22 05:22: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大家普遍相信有来世存在,即使在当时最先进的人士中,也很少有否定神灵观念的。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出现了来世的幽灵,很多主人公在他们的话语中表示相信来世生活,相信上帝或神灵,由此我们可以说莎士比亚毫无疑问是受基督教影响的,其作品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基督教精神,基督教和莎士比亚的创作在今天看来是相互补充的。

    谈莎士比亚悲剧与基督教,我们又不得不首先从其本人与基督教谈起。艾略特曾经这样写道:“信仰的问题很可能是不可解决的问题。”因为人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信仰他们声称所信仰的东西,是无法测量的。一个作家的个人信仰——不管这是指他所赞同的信仰表白还是他所遵循的那些信仰——与他作品之间的关系,就像他的传记与他的作品之间的关系一样,是个十分复杂的微妙的问题。

    莎士比亚的众多传记表明,他从未因不信国教而与当局发生过纠纷,因此他一定尊奉国教而且定期上教堂祈祷。其他事实我们还可以从其作品中窥视出来。首先,他对《圣经》了如指掌,根据其剧本中具有大量《圣经》引证和语录来看,他比其同时代的大多数剧作家对《圣经》要精通得多,但仅凭他驾轻就熟地运用圣经语言这一事实,或许只能说明他具有超凡的文学敏感性。同样,莎士比亚悲剧中还存有大量的神学引喻,表明他对神学是相当精熟,因为不管他是严肃或是戏谑地引用某一个神学概念时,他都对之理解得十分透彻。他在《哈姆莱特》中的情节也不止一次地求助某种神论,对死人幽灵的疑问围绕着哈姆莱特,甚至这种疑问还给他的拖延提供了借口,他不肯杀正在祈祷的克劳迪斯,是因为当时他似乎正承受着天恩,因而费顿在其作品《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义》中说他“精通神学”,就毫不为怪了。

    莎士比亚悲剧以最为优美的形式表现了显然的基督教观念。在伊丽莎白时代的其他剧作家均没有做到这一点。其明显例证有伊莎贝拉请求安吉罗的宽恕。因为他自己也一定希望得到宽恕,还有国王克劳狄斯在独白中忏悔的深刻理解。当然,莎士比亚悲剧也优美动人地表现了他的许多其他思想。但总的来说他对宽恕这一基督教基本观念有如此充满想象力的理解,并如此令人难忘地表现这一主题,是其他剧作家没有能达到的。莎士比亚是描写人类本性的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因此我们只能这样看,如果他的剧中需要以一个基督身份说话的人物,那他就会以其独特的理解力和同情心,富有想象力地进入基督教徒的体验和情感之中。

    因此我们可以把莎士比亚悲剧称为“基督教悲剧”,在这些悲剧中他所揭示的神秘,都是从基督教的观念和表述中产生出来的,它的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特点,无不与基督教的宗教情感和基督教的理解相联系。《圣经》中关于创世和上帝控制历史的教义,使得当世间的罪恶及赏罚不明的问题变成了悲剧的首要问题,以致人们在探讨莎士比亚悲剧时,不得不要么把它看成是在隐约地为神圣秩序作辩护,要么指责它不道德,要么干脆否认它的存在。此外,在以复活为基础教义的基督教欧洲,只要一想到死亡和肉体腐烂就会引起悲剧情感,而且当今许多悲剧讨论也都假定,死亡是悲剧情感的根源和主要的悲剧事实。同时基督教改变了人们对死亡的想象,也改变了人们对自己的动物本性和情欲的态度。在各种宗教中,基督教以对待“肉体”和肉体罪孽的严厉态度而著称,他发现人的器官里有一种法则同人的思想中的法则有着严重的冲突。而这些在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主人公哈姆莱特身上均有直接和间接的体现,如他对肉欲的恐惧、对母亲不贞的嫌恶、对死亡的思考,最终导致了哈姆莱特悲剧的结局。

    莎士比亚悲剧的另一个有关特点是,主人公对全剧的绝对支配作用,因为他们的死对悲剧性结局具有决定作用。如《奥瑟罗》中的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建立在莎士比亚悲剧之上的现代悲剧观,即那种认为悲剧应展现特殊人物的命运或机会、行为及苦难,因而使他的经历构成悲剧的核心体验的观点,并不仅仅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产物,还有更为深远的根源。个人的一生以死亡而告终在莎士比亚悲剧中已成为一种固定模式,而这种模式是隐藏在基督教所有的观点和思想下面的,它为整个中世纪后期的信仰和想象提供了日益增大的焦点。悲剧从古希腊时代发展到莎士比亚时代,已从表现危机转变为表现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它与《圣经》强调历史意义,强调基督教经典包含着许多历史叙述和人物传记这一事实肯定是有联系的。基督教关于历史是神意的历史的观念本身,就包含着个人的生活是由神安排在某种模式之中的观点,这一模式体现在莎士比亚笔下就是:只有主人公在死亡之时,个人生活的道路才告完成。莎士比亚受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的人,强调他所有的人的言行都将受到审判的重要性,强调个人应负的责任(“你要为每一句无用的话付代价”),以及强调个人在上帝眼中的价值(“连你的头发有几根都数过了”)。哈姆莱特作为一个年轻的王子和资本主义初期人文主义的化身,他强调个人的力量,他的复仇富有历史责任感,然而又无时不受自身思想的约束,这种思想就是基督思想,最终造成了悲剧的结局。从其人生经历还可以看出不少启示性的东西,因而生活的意义被看成是一条曲线、一个单一的命运的展开,而不是包含着一个死的结果。

    莎士比亚悲剧在时间安排上与古典主义悲剧有明显的区别,在它强调个人经验及其逐步的发展中,有着种种与基督教观念相一致的形式因素,并且莎士比亚悲剧形式表达了在漫长的基督教时代里形成的看待人类经验世界的方式;此外,在莎士比亚悲剧的道德倾向里,在它强调“怜悯”是人类的伟大美德并始终如一地把“爱”表现为“给予”而不是“索取”的意向里,这一类关于人类之善的基督教观念,这些意象经常出现在出人意料的地方:它们仅偶然出现在苔丝狄蒙娜无私的奉献或考狄利娅整个角色之中;出现在肯特忘我的忠诚或霍拉旭不求报答的友情里,而且还偶尔出现在恶魔似的麦克白夫人的简短台词里:哪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出现在她丈夫把“怜悯”看作一个赤身裸体的婴儿的那个著名的比喻中。由于莎士比亚歌颂的爱,其内涵远远地超过了男女之爱和热烈的爱情,所以路易斯说:“与其说莎士比亚是我们最好的,毋宁说他是我们唯一的爱情诗人。”此外,超乎一般的概括,我们还可以从其悲剧作品中发现,在悲剧中存在着一种反抗与接受之间的悲剧性平衡,它在信仰和体验的辩证关系与基督教意识的奥秘有着某种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莎士比亚悲剧所揭示的神秘,都是与基督教的宗教感情和基督教的理解相联系的。基督教关于上帝创业、神意主宰、死人复活等方面的教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在对命运、历史和死亡等问题的看法,使“罪”与“非罪”、“良心”与“死亡”成了悲剧的主题。而这些基督教思想始终作为一种巨大的力量贯穿于莎士比亚悲剧之中,并且支配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发展,使作品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由此,我们可以说莎士比亚悲剧是“基督教悲剧”。

    但莎士比亚又在他的悲剧中表示了对宗教思想的怀疑,如《麦克白》中麦克白的那段话:

    要是这一刀砍下去,就可以完成一切、终结一切、解决一切——在这人世上,仅仅在这人世上,在时间这大海的浅滩上;那么来生我也就顾不到了。可是在这种事情上,我们往往逃不过现世的裁判;我们树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

    再看《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那段著名的独白: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就、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

    麦克白说“来生我也就顾不到了”,哈姆莱特也怀疑“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顾虑”,这都是明显地与宗教对天国的向往不一致的。如果按照虔诚的宗教信仰,教徒是不应该怀疑来生尤其是天国的幸福的,但莎士比亚却让他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对死亡之后的幸福不相信。从这个意义上说,莎士比亚对宗教的怀疑,又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同时代的作家。

    参考文献:

    1.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悲剧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2.《莎士比亚评论集》(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3.李尚信主编:《欧美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孙家秀译:《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5.朱富扬译:《论莎士比亚》,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6.《MCALINOONT.SHAKESPERARE’S TRAGIC COSMO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7.《An Approach to Shakespeare》,Traversi,Derek,Sydney:Hollis Carter Ltd. London,Toroto,1978.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语部)

    编校:张红玲

    相关热词搜索:莎士比亚悲剧宗教思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