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浅谈荀子与基督教性恶论之比较

    浅谈荀子与基督教性恶论之比较

    时间:2020-04-23 05:20: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东西方文化各自以其独有的方式传承着人类不同的文明。纵观先秦哲人荀子以其性恶论在中国哲学史人性论中占有重要的一页,并影响之后的秦、唐等朝代深远;而不同使

    其西方基督教同样也提出人性本恶的人性论,影响西方世界上千年之久。从这二种学说中,可以透视出东西方文化所各自蕴含的精神。

    (一)

    中国哲人对人性问题的探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孔子虽然没有对此做出什么重要的论述,但他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理论,其“性”指的是人的本性,“

    习”指的是习俗,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只指出了人人有相近的本性,但是并未指出性善性恶,实质上包含了性善、性恶二个方面。“性相近”在之后演变、发展为孟子的性善论,

    而“习相远”逐渐发展为荀子的性恶论思想了。

    荀子是战国时期一代儒学大师,其在儒学发展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

    他说“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荀子•礼论》可以看出在荀子眼中的“性”并没有善恶之分,而指的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性,不是人可以通过后

    天的学习和作为可以得到的,即是人之本能。“伪”即人的行为,如礼仪道德,这些则可以通过人们后天的学习和作为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荀子就把礼仪道德完全排除出人性

    的范畴了。

    既然荀子认为“人性”并没善恶之分为什么,他提出了性恶论呢?这是因为人们的不合理的欲望引起的,欲望在荀子那里的含义有二层:生理上的欲望和心理上的欲望。而这

    二种欲望必然会带来二种“恶”行:一种表现在情性逐物而不知节制,会有“恶”产生,另一种从好恶之欲望,加以引导,则人可以循礼法而有“伪”。他说:“今人之性,生而

    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忘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仪文理亡焉。荀子进一步对人得自然属性

    做了道德评价,从而得到了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的命题,即认为人性是恶的。

    但是,荀子的“性恶论”有时也肯定人有向善得倾向,这就使其理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比如他说:“涂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曰: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

    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荀子•性恶》)从这里可以看出其人性有

    善的倾向。这是因为荀子所谓的性指不待学习的现实本能,不包括任何可能性。这足以证明,荀子的关于性的学说过于狭隘了。但是,性恶论并不是全无理由,作善较难,作恶较

    易。在这个层面上荀子认为人们易于作恶也是有一定依据的。

    (二)

    作为基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性论在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其所提倡的上帝造人、灵魂不死、灵肉对立等观点构成了基督教人性论的理论基础。

    上帝造人是基督教理论的立足点,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上帝创造了宇宙、人类和万物。《圣经》说:“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

    造人……’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在造出了最初的人之后,神还要人“生养众多,遍满地而。”上帝用尘土创造了人类,名叫亚当。在创造了亚

    当之后,取下亚当身下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叫夏娃。随后上帝安排他们二人住在伊甸园。后来受到魔鬼蛇的诱惑违背了上帝的诫命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到大地上人类始祖

    亚当和夏娃来到大地上来生存劳作,繁衍子孙,人类从此诞生。这就是基督教所说的“始祖的坠落”。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所犯下的罪过,也随着始祖的生殖行为传播给了后代,

    成为原罪,代代相传,延绵下去。所以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有罪,人与原罪是不可分的,人就是因为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的,并且负载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的。对于现实中的人来说

    ,原罪几乎就是他的本性。

    古罗马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认为人性为恶的同时也说:“上帝造人原是良善的。”“没有一个人人生来就是恶的;那些恶人,只是由于浸染了恶习的缘故。”中世纪基督教神

    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人性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的层次是人的一般自然能力(包括人类的理性),此为上帝的形象。更高的层次是神给人“外加的恩赐”,人凭借这种“外加的

    恩赐”来认识上帝的奥秘,遵从上帝的旨意,追求永生。人类始祖亚当的堕落使人失掉了神对人“外加的恩赐”,但依然保持着上帝的形象和自然能力。从以上可以看出基督教眼

    中的人性论,在肯定人性恶的同时,也肯定了人性本善,这才是基督教的人性论。

    (三)

    二种学说,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在讨论着同一问题—人性本恶。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其共同点和区别:

    一,荀子和基督教人性论都认为人性是“恶”的。荀子认为人性就是其自然属性,是不可更改的,那么,如果任由人无限制地从属于这些自然属性,必然会造成社会道德的沦丧

    和社会秩序的混论,所以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基督教认为,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受到魔鬼的诱惑偷吃禁果违背上帝的诫命,被上帝赶到地上,这就是原罪。随着亚当和夏

    娃繁衍后代也把原罪传播给了后代,但是普遍的基督教教徒还是把罪与恶等同起来,把原罪理解为人性本恶。

    二,荀子和基督教得人性论都是在承认性恶的同时,又承认了人性是善的。荀子认为,只要人们通过日常的修为还是有成为圣人的可能的,这就一个侧面承认人性中含有善的

    。基督教认为虽然亚当和夏娃具有原罪,并且把原罪传播给后代,使人类具有了人性本恶,但是人类具有上帝的样子,灵魂还是善的,只要通过基督教的洗礼死后还是可以升入天

    堂,所以说基督教也认为人性有善的成分的。

    虽然说荀子和基督教的人性论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我们也应看出他们的区别还是有的。

    一,荀子认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无所谓善恶,不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作为可以改变的。

    二,荀子在肯定性恶论的前提下,又承认人之本性隐含有善的内容。

    三,荀子和基督教哲人对人性的论述的出发点虽有不同,但是其观点有其相通之处。

    从基督教中国传统人性论的比较,可以看出,西方基督教所谓的罪是指人的有限性和人性的欠缺,而这种有限性、非自足性或欠缺最终都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可是,人的罪性

    或人性的恶恰来源于滥用自由意志,而不滥用自由意志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滥用意志所导致的人性欠缺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终极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属性。当西方基督教不

    得不用信仰或“实践”来解决上帝与人的自由意志逻辑上的矛盾时,中国古代朴实的天人观则解决了这一神人对立的矛盾与基督教的原罪做比照,若失去传统,中国就会失去原动

    力,中国思想传统虽然缺乏一个外在超越的、人格性的终极实在,但是,儒家哲学的人性说对培养一种既葆生命原欲、又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并具有道德的意识,无疑有很大裨益。

    而西方启蒙运动以来基督教的原罪观被不断修正和淡化,其实正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从人的角度看世界。在道德实践领域,我国古代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比起西方的理性含义

    ,更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1994

    [2] [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M]任晓晋、王爱菊、潘玉莎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7

    相关热词搜索:荀子基督教浅谈性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