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行走在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上共同演绎精彩政治课堂

    行走在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上共同演绎精彩政治课堂

    时间:2020-05-06 05:15:3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预设与生成是辨证的对立统一体。就其对立而言,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所以,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本文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前预设、课中生成、课后反思等四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作理论上探索和实践的研究。

    关键词:政治教学;预设生成;教学反思

    新课改指出:“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设的要求”。为此,怎样构建符合新改革要求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前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作为课堂教学两翼的“预设”与“生成”,怎样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值得教师研究的。作为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也需要有生成,两者缺一不可。预设体现了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重视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因预设而美丽;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二、 课前————精心预设,为生成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教学必须有预设,这种预设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课程教学目标、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课前的精心准备是进行科学而有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重要前提。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都表明,“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生成是对预设的升华,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那么,应该怎样预设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科学的预设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入钻研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体现具体学科教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它是学科教学的指南,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基础德育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现新课标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三维目标能合理的达成。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真研究课标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总目标、单元目标、框题目标,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

    2. 准确把握教材。

    不可否认,高中政治教材是“大纲”或“新课标”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是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根据学科的科学体系而编著的。它为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要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载体,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能否提升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教材是面向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编写的,不可能适合所有地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变迁。同时,高中政治课又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需要结合时政热点,更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这要求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型教材观,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变迁,开发相应校本课程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整合和增删,对教材内容进行二度开发。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时要做到既尊重教材,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教材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条件。要立足教材编写的趣味性,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政治即生活;把握教材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构建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把握教材使用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 巧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规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取得学业进步的情境做出精心的安排。要实现生成性课堂的教学设计,就必须要做到以模块设计来取代线型设计,此外还要弹性预设为生成留白。

    以往的教学设计大多数都是线型设计,教师按着固定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分解在教案里,就连课堂要说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多少时间,都要精细地安排。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教学过程就是教案执行过程。预设程序的完成,对教师来说教学任务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不重要。所以,这样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操作员,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而模块式的教学设计就不会存在上述问题。模块教学注重知识的有机整合,各个模块又是相对独立的。模块的独立性表现在各模块的完整性上,每个模块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有自己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所以,模块是可以移动的,模块式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或调换,正是模块教学的优点所在。各模块独立,即使在这一模块没学好,还可以以下一模块为起点,而且这一模块没学懂的内容,下一模块可能又能学到,这就创造了第二次学习的机会。

    教学预设单从线型设计变为模块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既要站在和谐教学理念的高度,赋予教学设计以新的视角,又要给课堂教学的生成、学生提问和消化所学的知识、课中学生间互动对话预设相应时间和空间,即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留白,需要预设弹性空间。

    4. 科学分析学情。

    奥苏贝尔曾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等诸多方面进行准确、深入地分析 个体差异、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对学情的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预设的依据,寻找理想的生成。当然,对学生的了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和课堂上多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以便设计适当的教学。

    三、课中——弹性预设,为生成护航

    1.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古人云:学起与疑?当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掌握之后,新知识就会转化为学生的基础性资源,这时学生对新的基础性资源理解得并不全面深刻,他们对新积累的资源充满疑问。但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预设问题是教师的权利,而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做出思考和判断,这样学生就陷入“被老师追问”的被动状态,学生很少有“发问”的权利和机会。这样的教学无疑削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从而抹杀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意识。如果教师把提问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回答,这样使教学过程的单向交往成为双向交往或多向交往,使课堂充满生成的活力。

    当然,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的同时,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进行精心而全面的准备。此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地给予回答。

    2. 敏锐捕捉课堂意外。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许多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再精心的备课也不能预料到学生所有的反应,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面对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教师如果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无疑会将自己推向被动尴尬的境地。因此,教师要能应对自如,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不断的历练教学机智,能根据不断变化的课堂情况,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具备一种随机应变的课堂驾驭能力,促进课堂精彩生成。

    例如;讲授《美国的三权分立制》这一专题时,我结合国际热点,预设以下几个问题:(1)美国为什么要出兵利比亚而不出兵索马里?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利用所学过的《政治生活》知识很快得以解决。(2)现在为什么奥巴马总统率先提出要从利比亚撤出战机?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开始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突然有一位学生提出:因为奥巴马是黑人,他的父辈是非洲人,出兵攻打在情理上不那么合适,所以提出撤出战机。这样的回答,已偏离了我预设的轨道。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也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合理一面,难道就是这个原因吗?对利比亚出兵和撤出是否奥巴马总统说了算呢?进一步引发学生讨论,很快认识到这个问题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的关系。这样利用这个突然,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政治兴趣。

    3. 及时评价课堂生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们的良好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能使其产生愉快的体验,并能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高中生正处在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意识,思维十分活跃,但考虑的问题往往不够全面,难于定性。因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位运用各种评价机智,多表扬、少批评,尤其要以赏识的眼光来肯定学生的点滴成功。这样可以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更好地主动探索和积极生成。

    四、课后——教学反思,为生成再度启航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交互的过程,课前的精心预设在动态的课中可能会形成多种结果,如果教师能在课后进行反思,为以后的教学“再预设”和“再生成”奠定了基础。

    1.反思成功之举,“预设”与“生成”是怎样和谐统一的。

    课后教师要及时把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学生最投入或最能体现自己教学意图的“成功点”记录下来,教师对获得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哪个环节“生成”的效率最高?等。经过反思我们能从盲目的行为上升到自觉的行为,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偶然的收获走向必然的成功。

    2.反思不足之处,“预设”为什么“未生成”。

    课堂教学总有遗憾的地方,即便是课前精心的预设,周密的考虑,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个性的差异,生活经历的不同,总会给课堂的“生成”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当我们面对教学失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反思: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预设的教学内容是否不够妥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面对教学遗憾的地方,我们应从多方寻找原因,采取对策为以后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达成和谐的统一奠定基础。

    3.反思再教设计。

    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设计不在课前,而在课后。一节课下来,反思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方面是否有新颖突破,学生自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做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否达成等,及时记录,进行必要归纳和取舍,在再教这部分内容时怎样做到更有效,必对原先的“预设”进行重新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诚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摒弃过去以预设为主的政治课堂教学摸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课前做到科学的“预设”,课中灵活地捕捉“生成”的能力,善于发现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进行积极的引导,让课堂精彩生成。这样,我们的政治课堂才会因无法预料而变得更加精彩,才会因充满生命活力而更显魅力。

    相关热词搜索:预设点上行走生成课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