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集聚对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集聚对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时间:2020-05-18 05:20:4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在当今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毫无疑问已被公认为一种强大的生产力,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是培育这一生产力的新型业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不仅可以创造多样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增加大量就业岗位,而且还可以利用深厚的文化智力资源,给制造业和服务业带来可观的附加价值。纵观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正改变着传统经济形态,对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日益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业已成为培育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地区、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由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世界各国竞相争抢的战略高地。本文从产业集聚的角度从外部经济效应、交易成本的节约、区域品牌效应以及学习效应这四个方面分析了集聚对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聚增长效率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文化创意产业就已发展成为了欧美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型产业。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形成、发展的机理机制以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其中也不乏大量经典的案例研究。Henderson ( 1996)从地理分布上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聚合的倾向。Scott(1997)从生产与销售两个角度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尤素夫和边岛(Yusuf and Nabeshima, 2005)从行业构成的角度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他们发现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创新活动大多出现在具有国际化的城市高科技产业集群中, 并由此判断"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开放和创新的经济环境"。国内也不乏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林拓( 2003) 研究指出产业空间集聚和城市环境的引力作用使得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明显。张梅青,万陶(2009)在复杂适应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具有模块化集群组织特征",并给出其动因是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横向差异性。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将外部规模经济、知识溢出及区域创新、节约交易成本、共享公共设施以及政府支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背景

    首先,继土地之于农业经济,资本之于工业经济的核心要素地位后,知识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度报告《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中就已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之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人的思想、智力、技术以及创造力在产品和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大量的创意工作具备了形成产业的条件。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创意由此被进一步激发出来,更加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其次,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以及教育的大量普及,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不再只是局限于满足生存的生理性和物质性产品,而是更多的注重产品的符号意义即消费品作为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及内涵。人们不仅消费物质产品,更多地是消费产品中所蕴含的广告、形象品牌、欲望等等。正如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所描述的那样:"经济转而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 由此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崛起。

    最后,经济学家熊彼特曾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源泉。以这一思想作为基础,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美国经济学家罗默(P.Romer)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与经济和社会的有机结合,指出新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素。然而,创新不仅在于技术创新,也在于商业及艺术创新,体现着一种多维的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将文化内容和创意科技转化为提供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从创意推动经济和经济激发创意两个方面实现创意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由此看来,知识经济、消费理念及创新孕育出了文化创意产业,是其不断成长壮大的沃土。

    三、集聚对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分析

    本文从外部经济效应、交易成本的节约、区域品牌效应以及学习效应这四个方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机制。

    (一)外部经济效应

    产业集聚能够节约企业与外部联系的成本,使集聚的企业获得外部经济效应。而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独特性进一步加大了知识溢出的深度,由此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表现着非常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

    外部经济分为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从外部规模经济方面来看,首先,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文化创意企业容易获得外部服务且交易成本较低,这样文化创意企业可以形成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其次,通过共享集聚区共同的基础设施、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和劳动力供给及培训,文化创意企业可以较大程度节约成本;再次,集聚区将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商、供应商和销售商集聚在同一地区,由于地理上的临近性,创意生产者能够便利地了解市场信息,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创意生产者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而且集聚区良好的信息沟通条件还能为创意生产者提供许多非正式的社交机会,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最后,集聚区中的文化创意企业之间容易建立一种信誉和道德机制,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在生产、销售上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集聚区中的文化产品及服务不断向区域外的市场输送,使整个产业区的市场占有率得以扩大,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率。从外部范围经济来看,大量文化创意企业集聚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链,创意企业的创造以及中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共同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范围经济。

    (二)节约交易成本效应

    威廉姆森在科斯的基础上扩展并深化了对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的分析。他主要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和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理论,本文主要从投资成本、机会主义、交易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频率这四个方面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节约交易成本效应。

    1.节约投资成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减少创意企业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此外,通过建立共同的销售中心,形成零售批发市场,由此降低集聚区内企业产品的运输及库存费用。这样,集聚区可以节约创意企业的投资成本。

    2.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威廉姆森明确指出,机会主义行为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人们在交易过程中不仅追求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而且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求自身利益。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使得导致交易活动变得复杂,从而交易成本增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性,容易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建立信誉和道德约束机制,从而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3.降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包括偶然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不确定性,而交易主体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交易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交易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必须设计一种让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约安排,但这将导致交易中过高的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大量文化创意企业集聚于同一空间,相当于将文化创意产业的供应市场和销售市场囊括在同一区域,这样使得创意企业获取交易信息更为方便低廉,从而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交易成本。

    4. 提高交易频率。交易频率并不影响交易成本的绝对值,而只是影响交易方式的相对成本。在重复性交易中,交易成本随着交易频率的增加而递减,但并不是无限减少。集聚区内的文化创意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其与上下游企业及水平联系企业的交易更为便捷。同时由于机会主义行为及不确定性的降低,交易环节大大减少,交易效率由此提高,从而提高了市场交易频率。

    (三)区位品牌效应

    产业集群若立足于自身特色参与竞争,将会产生巨大的累积效应,最终会形成一种集群的品牌效应。例如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北京的"中关村"及上海的"张江"等等。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是打造强有力的品牌。"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具有品牌价值。如法国的香水、瑞士的手表及意大利的时装等。通过集聚区内企业的整体力量较容易形成"区位品牌",它是众多企业品牌的提炼,具有广泛持久的品牌效应,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每个企业都将受益于这种"区位品牌",容易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为产品拓展市场开辟了道路。

    (四)知识溢出效应

    普通劳动和资本要素具有完全的竞争性与排他性,而知识既有一定的竞争性与排他性,也有一定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这样知识既有私人物品的特征,也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即发生溢出效应。知识的非排他性导致的本地化知识溢出,往往使集聚地区具有更强的知识生产和技术创新能力。

    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在集聚地区传播得更加迅速,知识溢出效应能够促进产业集聚地区的发展,而产业集聚地区的发展又将进一步加强知识的溢出效应。文化创意工作者聚集在同一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能够便捷地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获得知识的溢出效应。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集聚区内的企业之间能够进行频繁的交流,既有正式的沟通,也有非正式的交流,从而建立一种知识共享机制,这样能够形成一种学习创新的氛围。其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良好的学习创新氛围能够吸引大量的创意人才以及为创意产业服务的人才集聚到该区域,这些人才相互之间通过学习交流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溢出,进而激发创新的活力。最后,在知识溢出机制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创意企业之间能产生较强的榜样激励、信息激励,成功的企业能够激励落后企业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在竞争与合作下,集聚区的竞争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 Henderson J V.Ways to think about urban concentration: neoclassical urban Systems versus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J].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1996,(19)

    [2] Scott A. J.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Location: Division of Labor, the Firm and Spatial Process [J]. Economic Geography.1986

    [3]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5.

    [4]胡彬.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与政策导向[J].中国工业经济,2007,(5):22.

    [5] 林拓.世界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4)

    作者简介:田敏敏(1986-),女,湖北潜江人,浙江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相关热词搜索:创意集聚经济增长机制影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