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浅析世界经济“新二元结构”的形成及其危害

    浅析世界经济“新二元结构”的形成及其危害

    时间:2020-05-26 05:18: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结构在世界范围内的二元化表现,即知识经济和加工经济并存;然后分析发现该“新二元结构”中加工经济的形成与产品市场、要素市场的失衡有关,并进一步指出加工经济给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很多问题;最后,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上述难题,以期改变发展中国家这种加工经济的格局。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ualization express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 around the world, it means the coexistence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production economy. Then the analysis finds that the formation of product economy in the "new duality frame" is related to the imbalance of product market and factor market. And it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product economy brings many problem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At the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targeted measure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and change the pattern of product econom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关键词:知识经济;加工经济;失衡;问题

    Key words: knowledge economy;product economy;imbalance;problem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5-0207-03

    0 引言

    迈克尔·波特早在1985年首先提出“价值链”,他认为, “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价值链是产业内部分工发展的结果,由于产业内分工的纵深发展,创造价值的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而分离为多个企业活动的相互连接, 从而构成了价值链的上下游关系,这种上下游之间的链条关系就是所谓的“产业链”。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内分工已融入全球化分工体系,最终形成了全球产业链。全球价值链是建立在全球产业链的基础之上的。以往,全球分工体系都是建立在有形资产的基础上,但近些年来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制造环节的持续转移,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无形资产方面,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则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有形资产方面。以全球的服装价值链为例(如图1),从各个环节的分工合作和价值利润流向的基本结构来看,其中整个产业中最大的利润份额都流向了海外设计和销售环节,而一般由发展中国家地方产业集群所占据的生产加工环节可以获得的利润份额是比较低的。因此,世界经济“新二元结构”就形成了,即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加工经济。

    产业链上游环节从事的是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研发及设计,输出的是核心技术和关键的设备;产业链下游环节从事的是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信息、物流与营销,输出的是品牌和资本;但产业链中游环节从事的却是仿制、部件制造、产品组装,输出的只能是廉价劳动力和低端产品。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的确是处在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从事的是被知识经济所掌控的加工经济。从目前的经济情势可以看出,知识经济和加工经济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知识经济压迫和剥削加工经济的情形也愈演愈烈,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已成为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方面的重要课题。

    本文的研究是在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市场供求角度深度剖析和揭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分析和归纳了在该结构影响下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所面临的困境,笔者希望能够对症下药,为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1 世界经济“新二元结构”的形成原因

    解读世界经济“新二元结构”的成因,关键在于分析加工经济是如何形成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其加工经济的形成与两大市场失衡是密切相关的。

    1.1 产品市场失衡

    经济失衡的早期阶段表现为产品市场的失衡。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曾经处于供应不足的状况,由于当时闭关自守政策,中国无法从国外进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慢慢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由于国内需求(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为了解决这个困境,中国开始发展国际贸易,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可以这么说,国际贸易最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抚平产品市场失衡。作为抚平失衡之手,早期的国际贸易主要从事的是国际货物贸易。

    1.2 要素市场失衡

    随着产品市场的失衡,要素市场也逐渐出现失衡。有些国家的初级资源禀赋丰富,但高级资源禀赋(如人才、技术、资本、市场制度与管理经验等)短缺,因此不得不发展劳动密集型或资源依赖型经济。由于高级资源禀赋的不足,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以市场换技术,以廉价资源、劳动力和政策换资本、技术及人才等,即招商引资。由于招商引资政策的拉动,国际资本投资、国际技术投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把发达国家觉得低利润、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性的加工产业,而他们留下来的产业都是高利润、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产业转移就是在招商引资和国际投资这两股势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有些国家在进行国际产业转出,有些国家在进行国际产业转入,转出的就形成了产业空洞,转入的就形成了世界制造中心,这个阶段的国际贸易主要表现为国际服务贸易。回顾一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中国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入,最终成为了现在的世界“加工厂”。

    中国加工经济的格局就是在产品市场失衡阶段和要素市场失衡阶段中形成的。产品市场失衡导致了出口导向型战略,要素市场失衡导致了产业转入战略,正是这两种战略促使中国形成了现在的加工经济体系。

    2 加工经济带来的难题

    2.1 汇率问题——升值压力

    首先,由于产品市场失衡,国际货物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越来越国际化,出口导向型经济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顺差很大,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再加上美国货币在国际上一直以来都表现得比较坚挺,所以中国政府就用外汇储备来增持美国国债。当增持规模过大时,美国就趁势设计了金融陷阱,从而使得中国陷入巨大的债权危机,不得不面临人民币被迫升值的状况。另外,由于要素市场的失衡,中国采取了招商引资政策,承接了大批的国际产业转移,国际服务贸易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服务贸易的大力发展和国际化进一步加深了国际贸易顺差,最终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在之前的基础上变得更大。

    2.2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2001年12月在加入WTO时,中国签订的《中国入世协定书》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尤其是对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上。中国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享受到欧美等国家所给予的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其根本原因在于根据WTO的规则,在2015年以前其他成员可以不给予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不承认这个地位,就会使中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案件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使得中国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严重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发展。

    2.3 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问题

    近年来,发达国家经常以维护公平竞争为由,频繁采用“双反”措施进行贸易保护。中国也难以幸免于这种贸易保护所带来的惩罚,所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越来越多。

    除了“双反”之外,“特保”也带来一定的威胁。所谓“特保”是指WTO成员在特定的过渡期内对特定成员国的进口产品可以采取具有特定性和歧视性的保障措施。根据《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从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所有WTO成员均有权制定针对中国的特保措施法规,发起特保措施调查。由于“特保”具有歧视性、门槛低、程序简单、操作方便、弹性较大、结案时间短等特点,它成为中国国际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潜在的最大隐患。

    2.4 技术壁垒与绿色壁垒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加工出口的大国,在对外出口贸易中面临着很多壁垒,主要有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两项。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品要进入301体系接受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是产品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是关于耐用消费品和重型机械的再制造问题,在出口时要求中国必须通过严格的技术指标显示出来。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次数增多,技术性贸易壁垒屡屡出现。

    而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发达国家制定的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使得中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进一步缩小。②发达国家制定的产品进口标准,如防污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增加了中国机电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难度。③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采取单方面的贸易保护措施,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3 建议

    面对加工经济所带来的上述困境,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①在短期内,可以采取扩大内需以应对人民币的升值。人民币升值虽然会导致出口下降,但是也会带来进口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下降,再加上中国目前的经济体系已经到了需要大规模地从国外进口资源的阶段,因此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在一定限度内的升值是有利于中国的,不必恐慌,应该趁机扩大内需,积极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②由于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所以应该主动出击,可以通过首脑外交、商务部主导的经济外交与行业的参与等外交努力,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一部分西方国家率先承认中国的行业局部的市场经济地位。

    ③解决“双反”和“特保”问题必须企业、政府和行业共同出力,发挥联动效应。首先,企业方面应该做好积极应诉的准备,不断的积累经验以应对各种贸易争端,从而尽早掌握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其次,政府应该加大交涉力度,积极利用WTO贸易政策评审机制,表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第三,行业方面可以向外国反倾销主管机关提出该行业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抗辩,为本行业企业在应诉中提供关于市场经济情况的相关证据。

    ④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我国跨越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该战略需要做到四点:1)适应出口贸易需要,主动调整我国标准结构。2)充分利用WTO等有利条款,建立中国的技术壁垒体系。3)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标准,有机会应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4)注意跟踪国外制定标准的动向,建立技术壁垒的预警机制。

    ⑤破除绿色壁垒的一条捷径,就是要走认证之路,通过产品的质量和环保认证,拿到“国际通行证”。除此之外,还要顺应潮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从低端要素到高端要素转型,积极实施绿色产品营销策略。

    总之,过去“以市场换技术”使得中国长期处于加工经济体系中,中国要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现从外生动力向内生动力转型,并且还要苦练“内功”,加速技术进步,在国际市场上用品质和品牌说话,不断促进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6-38.

    [2]张锐.知识产权:中国企业的困与解[J].中外企业文化,2010 (11):13-15.

    [3]孙海芳.绿色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环球视野,2010(10):88-89.

    [4]王鹤.“市场经济地位”的解读[J].科技文萃,2004(11):95-97.

    [5]刘伟,苏剑.人民币升值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2011(4):5-12.

    [6]孙敬水.实施标准化战略——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J].国际贸易问题,2004(2):23-26.

    [7]贾建华.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出口贸易的反倾销规避[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1):60-62.

    [8]肖刚.中国推动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承认的外交努力[J].国际经贸探索,2008(9):77-82.

    相关热词搜索:世界经济浅析危害二元结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