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

    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

    时间:2020-06-27 05:16: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概览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走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发展之路,是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其中,特色化发展是其首要的战略选择,非均衡发展是其优化的战略选择,跨越式发展则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理性而科学的发展之道,其着力点在于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横心竞争力,其旨要在于强化特色、突出重点,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 特色化 非均衡 跨越式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6)03—0010—04

    [作者简介]梅新林,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刑书记、教授(浙江杭州 321004),杨天平,浙江师范大学发展与改革研究室主任、教授

    战略(strateg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的“strategos”,在英文中,原意指战争的方略,随着时代的演变,逐渐推展至带有全局性的重大方略之意。发展战略是决定组织发展全局的谋划和思路,包括组织的宗旨、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和政策,是对组织发展方向、未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政策的选择或决策。按照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教所所长马丁·特罗(Martin A.Trow)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预设性的类型划分,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9%,已达到大众化水平,并正进一步实现由精英化向大众化高等教育之转进。处于这一历史性转型拐点中的我国高等教育,应如何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态势,认真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明确提出有基础、有高度、有新意、有特色的发展战略,应该说,这是一个必须应对和亟需解决的重大的时代课题。下面,本文以专论形式,重点谈一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三大核心战略问题。

    (一)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首选战略

    走特色化之路,无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发展而言,还是对高校个体的发展来说,都是其首要的基础性的战略选择。概览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营建特色、强化特色,既是其普遍采取的发展战略,也是其未来的发展走势。

    就国外大学而言,无论是中世纪牛津、剑桥绅士式的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还是欧洲大陆式的职业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或是后来德国洪堡式的英才教育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传统特色。哈佛大学建校凡300余年(1636年建校),始终坚持“与真理为友”的校训,斯坦福大学在其对名牌教授还没有吸引力的时候,采取以特殊待遇招揽尖端人才、把有条件的系科率先办成学术尖顶的“学术尖端”战略;耶鲁大学倡扬“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的教育理念;麻省理工学院奉行“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以及“让海龟们去干苦活,让人们去思考问题”的办学原则;芝加哥大学高举“研究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的办学旗帜,如此等等。这些知名大学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卓有建树,与其所秉持的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战略是息息相关的。

    就国内大学而言,追求特色、扶持特色、选择特色、设计特色、创造特色、保持特色等,亦有着优良的传统,既是我国高校办学长期管理的目标,也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率先提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收并蓄等办学理念,致力于实践既重人才培养又重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从而将一所带有科举色彩的旧式的为升官发财的大学改造为一所可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洪堡为代表的柏林大学相比肩的现代新式大学。其后以“侨、台、特、海”优势名重一时的厦门大学以及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等,也都以其卓越的办学思想和学科特色等而著称于世。建国以后,中国科大实行由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体制,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采取“高起点高水平、名校名城携手办学”的运行机制,首都师范大学确立培养“首都人的教师”的功能定位,苏州大学坚持以面向苏南经济建设主战场而加强应用性、开发性研究为立学使命,湖南师范大学做大做强湖湘文化研究的学科品牌,燕山大学推施学研产互动、实现共赢的营建策略,青岛大学力行“守正出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道路,等等,都是极富特色与个性的发展战略。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教所所长马丁·特罗(Martin A.Trow)讲过,评价一所大学和学院的等级,一般是看其作为一个学术机构以公认的质量和特色为基础所取得的名望和地位。当代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与态势是,“与众不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外交季刊》2000年夏季号)。总之,世界各国的大学形形色色、种类繁多,但无论是总结其成功的办学经验,还是探索其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唯特唯新,走特色化、个性化、创新型的发展之道都是其优选战略。这既是其工具理性层面的生存战略,更是其价值理性追求和哲学方法论导引层面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已跻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大国行列。无疑,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应着力于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进一步丰富内涵,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因此,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特色化的发展战略、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其长期的战略选择。

    (二)走非均衡发展之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优选战略

    非均衡发展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好中选优的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方式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既是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常律、常则和常态。

    非均衡与均衡本是一对经济学概念,而经济学传统上所说的非均衡与均衡,则又是从物理学搬过来的。经济学上的均衡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当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程度的标志,其范围包括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结构之间,而非均衡理论在考察对象、市场常态认定、市场调节信号乃至内在机制上更贴近现实,更具有一般性,所以非均衡素有广义的均衡之称。由于变化发展的条件不同,事物的发展总是非均衡的,其总的趋势是由非均衡到相对均衡、再由相对均衡达到新的非均衡,在这种均衡与非均衡循环往复中曲折发展,从而使事物发展过程呈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以及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的趋势。非均衡发展理论对于时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都是由其内在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其均衡发展是相对的,而非均衡,发展则是绝对的。同样,一所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什么都行、什么都强,其均衡发展总是相对的,而非均衡发展则是绝对的。

    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而言,只有实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优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配置,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重点建设一批有潜力、有实力的学校和学科,也才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实现重点突破,赶超世界一流,或在某些领域抢占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高地。对于各高校而言,也只有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效益以及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均应自觉掌握和运用均衡的相对性和非均衡的绝对性的客观规律,立足自身特色,突出自身优势,锐意改革创新,充分发掘潜力,倾注超常规的热情,付出超常规的努力,采取倾斜政策,实施重点突破:为所当为,选择可以或可能支配与影响全局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项目和领域作为增长极,加以重点建设和发展,花大力气整合现有学科与专业资源,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有重点地培育若干门优势学科和若干个优势学科群,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专业品牌,以实现非均衡超常规发展,跻身国际同类高校、同类学科前列。

    当然,按照辩证法的原理,非均衡与均衡总是处于变动交替之中,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强调非均衡发展,更多的是从发展战略或是发展路径上考虑,其本旨仍在于通过其扩散效应带动学校全局的均衡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搞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扶强抑弱,制约或妨阻学校的整体协同发展。就每一所高校个体而言,应特别注意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同时又应力戒片面、随意和盲目性,注重整体推进和协调一致。总之,要从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盘一盘各自的家底,看看其办学规模、人才资源、学术资源、学术成果、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校园建设、学科与专业建设、实验室与图书馆建设等,有多少存量,块头有多大;与省内、国内同类兄弟院校以及其他高校相比,与国外同类学校、同类学科相比,哪些方面强和弱,强在什么地方、弱在什么地方,居于什么地位,发展空间与前景、趋势如何;看看还有哪些空白,通过挖掘或整合现有力量或适度引进资源、增加投入就可以上马和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见效的,哪些方面经过努力可以保住优势,哪些方面纵向比较可以上升几个台阶,哪些方面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赶超国内或国际一流,等等,力争把“木桶”做大,以实现其非均衡、超常规的发展。

    (三)走跨越式发展之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选战略

    跨越式发展战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战略,它普适于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有新的起色和大的发展,要在较短时间内赶超世界、争当一流、追求卓越,必须循跨越式发展路径,两步并做一步走,实行隔代超越;换言之,跨越式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料研究表明,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差距还很大,世界大学排名前20名前只能看到亚洲日本一个大学的身影:而在亚太地区排名中位于前列的大学,也看不到中国大陆名牌大学的名字,其他大学,包括国家“985”计划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90多所大学,差距就更大。尤为突出的是,中国一流大学在原创性成果、教师质量、科研经费和国际化方面,特别是诺贝尔奖、Nature和Science论文、科研经费、博士教师比例、研究生中的留学生比例等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尚有不小距离。从整体上讲,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赶超世界一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像北大和清华这样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也都有一个如何做好赶超世界一流、实施重点跨越的文章要做,至于其他类型和层次的研究型大学、教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职业型或社区类学院以及按照不同分类标准而指称的综合型大学、多科型大学、单科型大学等各类学校,更是有一个如何做好跨越式发展的文章,一个直面挑战、抢抓机遇、以求快速增长和发展的使命和任务,可以说,实施跨越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和各级各类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所大学的发展,其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从20世纪60年代并校到成为一所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只用了30年时间。英国的沃里克大学从60年代建校到置身英国高校前列,成为世界著名大学,也只用了30午时间。香港科技大学从1991年建校到现在,也不过才十几年,却已迅速成为国际知名高等学府。其商学院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世界50佳,亚洲仅此一家人选;其商学院的MBA更是被评为最具有国际视野,MBA课程自2000年每年均高踞《金融时报》排名榜亚太首位,美国将其“会计研究”排为第一,连哈佛和斯坦福都甘拜下风。其商学院与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合办的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在2003年《金融时报》排名榜中位列全球第九。上海交通大学发表的《2003年大学排名榜》,以中国地区计算,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三(台湾大学第一,北京的清华大学第二)。上述这些大学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的新星和奇葩,固然有诸多因素在起作用,但与其所采取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密不可分的。诚如原香港科大副校长孔宪铎博士在其回忆录《我的科大十年》中所说,香港科技大学迅速崛起的经验有八条之多,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可见,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国内外一些大学的制胜之道。问题在于,我国的高等学校能否学习国外大学成功的办学和管理经验,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落实于各自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之中。笔者以为,只要不是盲目扩大、攀高、争强、求快,或者是重复“大跃进”式的一哄而起,而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与时俱进的理念、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发展机遇,确立发展目标,开拓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抓重点创特色,找准自己与国内外竞争者、拟赶超者的相对位置,注重跨越式战略构想的前瞻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可行性,走“弓弦路”,实施后发战略,实行双重超越,是完全有可能既超越。自己又赶超别人,在短时间内迈上几个阶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目标的。

    因此,各级各类高校都应直面挑战、科学定位,以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阐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使命和目标,并付诸切实的行动,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从而实现学校非常规、跳跃式的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讲,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国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大而迫切的发展战略,而且也是其长久的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特色化、非均衡、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三大核心战略。其中,特色化战略是其基础,非均衡战略是其关键,跨越式战略是其重点,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道。其核心是发展,其旨要是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其根本是顺应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以长远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眼光统筹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发展,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着力于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而从整体上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责任编辑:海文)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热词搜索:三大高等教育核心战略论我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