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浅析《礼记·乐记》的礼乐与教化作用

    浅析《礼记·乐记》的礼乐与教化作用

    时间:2020-03-18 05:23:2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禮记·乐记》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音乐美学论著,不仅对音乐的本质等进行了阐释,而且对礼与乐的相互贯通关系及其反应出来的音乐对社会与政治的教化作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总结,在我国当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礼记·乐记》;礼乐;教化;政治;社会;美育

    《礼记·乐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音乐美学论著,是对先秦以来的音乐思想的总结和发展。《乐记》不仅对音乐本质的解释,对音乐美感进行阐释,而且还十分重视音乐与政治、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认为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而后者所表达音乐的教化作用反映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两千余年来,《乐记》中的思想对于我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探索与发掘它的美育和社会价值,仍然有现实意义。

    一、《乐记》相互贯通的礼乐关系

    自西周建立礼乐制度以来,《乐记》第一次对礼乐的本源即“礼”和“乐”的相互关系及其社会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总结。《乐记》中把礼乐并提处不可胜数,一方面区别两者的性质作用,一方面说明两者在社会上都不能偏废。

    《乐记》中礼、乐作为一对范畴,在概念上有着不同的内涵。在《乐论》中有:“乐者为同,礼者为异”、“乐统同,礼辨异”、“乐由中出,礼自外作”。这样的表达。“礼”是奴隶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各种行为准则的总和,它的作用在于“辨异”,“礼”要分别贵贱、尊卑,并赋予各等级相应的礼仪,以规范社会政治、伦理行为,从外部规范人们的行为,制约逾越等级的欲望。“乐”的作用在于“统同”,“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作为人之情感的调和剂,使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和地位的人们在情感上达到一种和谐状态。“乐者,天地之和也”,“和,故万物皆化”,“乐”侧重于矛盾的和谐与统一。

    “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性,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乐记·乐本》) 它将“礼”、“乐”、“刑”、“政”一并作为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视为政治体系的主要内容,“礼”、“乐”、“刑”、“政”是在维护政治统治的共同目的下各自发挥不同的社会政治功能。“礼”用于引导人民的意志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乐”用来调和人民的性情,“政”用来使人民的行为整齐划一,“刑”则用来防止人民的奸邪。“礼”、“乐”作为对人民进行感化的手段,对人们的行为和内心情感进行着规范和调节,使人们达到中和的状态,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社会政治环境。二者又存在明显的相同之处。

    “乐”着重作用于人的内心感情,而“礼”则着重规范人的行为,礼乐二者共同配合运用相同相异相互贯通。

    二、《乐记》的政治与社会教化作用

    《乐记》深入探索了音乐与政治、社会的关系,把音乐当作治国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主张“礼乐”并举,展现其政治与社会教化作用,从而体现其“德治”的治国理想。

    虽然,“礼”与“乐”有着不同的内涵,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都指向“德”的规范。《乐记》说“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认为“德”不仅在于“礼”,形成一整套等级制度、仪范,用以调整、节制人的外在行为;而且“德”还在于“乐”,是对“乐”赋以“德”的内涵,通过“乐”的活动协调、沟通人的情感,从精神道德上服从“德”。可见,“礼”“乐”的相辅相成,正是为了“德”的实现,这也是“礼”“乐”实施的最终目的。并且“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由“乐”影响人的感情以导向“礼”的规范,这就从节制人欲、加强政治统治的需要,从为礼服务、加强伦理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把乐配合礼的教育,当成“德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乐记》十分重视音乐与政治、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出“审乐以知政”的重要命题。《乐记》开篇的《乐记·乐本》中“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从其义可知,只有音和,才能说明“政和”,音乐成了政治的透视镜。表现了对于音乐在周朝社会变革中所产生的变化及其作用,这也成为了历代统治者强调音乐必须从属于政治的理论依据。

    《乐记》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这些都体现出“乐者,天地之和也”的哲学理念,是把音乐的谐和看做是宇宙和谐规律的体现。“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将音乐的社会作用与道德、法律、政治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成为治国的重要手段。

    三、《乐记》美育的现实意义

    《礼记·乐记》,贯穿着以儒家礼乐教化的思想,是世界最早的音乐美学论著,也是最早论述礼乐教化即美育的论著。《乐记》及其礼乐教化理论以“天人合一”为其文化理念,以“中和”为其审美理想,以“礼乐交融”为其东方特色,以“正声”“德音”为其艺术诉求,明显区别于西方自柏拉图与席勒以来的美育观念,彰显光彩照人的中国精神,这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在文化艺术特别是美学与美育上的成熟与伟大,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传承古代及至当代的中华美育精神,吸收世界美育有益成分,是新时代美育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乐记》中表现出的通过礼乐教化而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和“和合之美”的理念,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是一致的。文化能为人民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必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在新时代,《乐记》的美育思想和天下和美的理念与我们的音乐和美育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并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礼记[A]. 十三经注疏[M].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王文锦. 礼记译解[M]. 中华书局, 2001.

    [3]孙希旦. 礼记集解:乐记第十九[M]. 北京:中华书局, 1989.

    [4]曾繁仁. 珍视并发扬中华优秀美育传统(美育)——从《礼记·乐记》美育思想谈起[N]. 人民日报, 2018-09-28(24).

    [5]李立平.“乐以和其声”——读古典《乐记》的音乐“教化”论的启示[J]. 音乐创作, 2014(12):138-139.

    相关热词搜索:礼乐礼记教化浅析作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