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闲话“怪诗”|不要说别人闲话诗

    闲话“怪诗”|不要说别人闲话诗

    时间:2019-02-14 05:35: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碧果,是台湾很著名的一位诗人。但他的诗不仅在大陆很少流传,在台湾也是没有多少人读的。可是,在海峡两岸的诗坛,碧果的诗却常常是一个很受关注的话题。这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很“怪”,不好懂。不只是普通读者感到难懂,连很多诗人和诗评家往往都感到解读的困难。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个大学生拿了一首诗来问我:“这样的诗,是不是故弄玄虚的玩诗呵?”我一看,那诗确实“怪”得出格,很不好懂。诗的题目是《静物》:
      黑的是荡在面前的被阉割了的
      黑的是荡在面前的被阉割了的
      是的
      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
      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
      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
      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
      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
      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
      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
      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黑的
      黑的
      自的是荡在面前的被阉割了的
      白的是荡在面前的被阉割7的
      是的
      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
      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自的白的
      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
      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自的白的
      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
      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
      白的白的自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
      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白的
      白的
      黑的也许就是白的。白的也是被阉割了的白的
      白的也许就是黑的。黑的也是被阉割了的黑的
      被阉割了的
      树被阉割了。房子被阉割了。眼被阉割了。街
      被阉割了。手脚被阉割了。云被阉割了。花被
      阉割了。鱼被阉割了。门被阉割了。椅子被阉
      割了。
      大地被阉割了。
      哈哈
      我偏偏是一只未被阉割了的抽屉
      这样的诗,无论别人说他“故弄玄虚”或感觉他在“玩诗”,都是常情。因为,任何人乍然遇上这样一首诗,仓促之间都只能无言以对。即使没有“现代派,爱搞怪”的偏见,对它那陌生化的语言形式,总会有些感到别扭的嘀咕。但碧果似乎并不在意别人如何议论,他一直我行我素,也很少为自己辩护或对自己的诗作解说。偶尔在他的朋友间答话,也只有一句两句。例如,对这首诗中“为什么要一连写八十个黑的、白的?”他说:“我根本不知道是八十个。”
      对这样一种有特殊风格的“怪诗”,要按传统的诗歌审美观念去进行解读,那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因为,传统的诗歌审美观念,一般都是从语言意义的理解人手,去体味作者作诗的本意。而在现代,诗歌通过电子传媒风行全球的文化环境下,对一位陌生的诗人、陌生的语言形式,要追寻他作诗的本意,那是会无从下手的。所以,读现代诗,不能不参照现代的诗学理论,去寻求新的解读“怪诗”的蹊径。
      按照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的观点,一首诗,在诗人创作出来以后,诗人等于已经死了。诗的意义,是由读者在不断解读的过程中参与重建起来的。这是因为,在读者面前作为审美对象出现的,只是诗的文本。读者只能从文本去体味诗的情感和意义。而且,面对一个陌生语言形式的文本,读者一方面必须从文本的感受(语感、语境与艺术风格、意象隐喻、文化特征等方面的直接感受)出发,去探索其深层内涵的意义。一方面也必须从诗人生活于其中的地域风习、时代思潮与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去寻求可提供理解的信息和线索。然后,才能通过自由想象去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以发现和重建诗的客观意义。――这当然比读千百年来有许多名家注释的唐诗宋词要麻烦得多。但是,西方接受美学的这种观点,却可以为我们解脱那种“面对怪诗无从索解”的窘境。它给我们启示了一种在“诗无达诂”的时候无妨“自作解人”的解读方式。有了这种启示,我们就有了解读“怪诗”的自由。
      现在,我们就不妨试一试对碧果的《静物》进行一次解读。
      碧果是一位超现实主义诗人,超现实主义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生活与艺术经验的常规之上,着力于从人的深层心理活动去表现客观事物的真相。
      碧果这首诗的“怪”,其实,并没有别的怪,并没有我们不认识的古字、不懂的方言或离奇的语法,它的语词句法都是很平常的。它的“怪”只是由于它采取了一个“怪”的形式。这是一种什么形式呢?它的形式似乎有“意象”性,给我们的一种直接感受就是,它像是一个乐曲的乐谱。那么,作为“乐谱”来看,它的第一句,很明显的是一声自由而随意的独唱:“黑的是荡在面前的被阉割了的”。接着,下面的一句,是对前一句的重复,那它显然就是一个高亢的和声:“黑的是荡在面前的被阉割了的。”
      在这一唱一和的两个声音之后,接着是一声“是的”和八十个“黑的黑的黑的黑的……”这开头的“是的”,是一声“领唱”;而后面那八十个“黑的”(碧果说他根本不知道是八十个,那意思就是说这八十个只是象征符号,它可以是八百个八千个八万个或八十万个八百万个)都无非是象征一大片群声合唱的声音。
      在八十个“黑的”之后,另一个占住一行位置的“黑的”,则显得是在一大片群声合唱之后,用长铙大鼓敲击中唱出的一个最强音“黑的”(!)这一声“黑的”,一方面是抑止群声合唱的声音,一方面也是表示对群声合唱的肯定(意味着一声总结。)
      而这首诗在表现“黑的”之后,对“白的”的表现,完全是与前面一模一样的同一形式。它示意我们,只要那第一声独唱唱了什么,那随后而来的高亢的和声,以及领唱和群声合唱,都会是同一模式。而在与“黑的”完全对立的“白的”也被肯定了以后,上面的两段群声合唱都同样地嘎然而止。――由此可以意会到:只有那独唱的声音,才是对一切和声、领唱、合唱起权威统率作用的声音。这是诗的深层内涵所透露的本质的真实信息:凡是独唱所肯定了的“黑的”,群声合唱中就只能是千腔一调的“黑的”;凡是独唱所肯定了的“白的”,群声合唱中也只能千腔一调地跟着唱“白的”。这“黑的”与“白的”一板一眼都完全对立的模式,在独唱的权威统率下是丝毫也不能松动不能改变的铁律。
      可是,在“黑的”和“白的”两大段程式一模一样的死死板板的合奏沉寂下去以后,这时,两声变奏开始了:
      黑的也许就是白的。白的也是被阉割了的白的
      白的也许就是黑的。黑的也是被阉割了的黑的
      这两声变奏,似乎表明,原先的“独唱”已经换了一个不同的声音。乐曲已经进行到一个不同的时段,变奏的乐句也已经由“是的”那种生硬的语词换成了比较柔和比较有弹性的“也
      许就是”。
      到这里,“黑的”和“白的”这两种颜色的僵硬对立,已经由于“也许就是”的调和而被变得不那么僵硬、不那么分明了;而它们都是“被阉割了的”的共同性,则被凸现出来了。于是,后面接着出现的是一片错乱而嘈杂的声音:   被阉割了的
      树被阉割了。房子被阉割了。眼被阉割了。街
      被阉割了。手脚被阉割了。云被阉割了。花被
      阉割了。鱼被阉割了。门被阉割了。椅子被阉
      割了。
      大地被阉割了
      但这“被阉割了的”的声音,究竟是怀疑之后的惊慌、觉醒,还是又一度的跟着别人的声音起哄呢?他们的声音都是自己的声音吗?……
      诗对这些声音所浮现的问题并没有回答,最后,独立的两行是:
      哈哈
      我偏偏是一只未被阉割了的抽屉
      这两句所表达的,表面看来,好像是对“白的”、“黑的”、“被阉割了的”全都置于被嘲笑地位之后的一种超然自得的心态。可是,“我”自己也只是“一只未被阉割了的抽屉”。“抽屉”是比一切有生命、有用场、能活动的其他事物更显得“空虚”的东西,难道它反而可以有什么值得自满、自豪、自骄、自是的吗?
      台湾的诗评家,有人认为这两句中的“我”是诗人自己的第一人称,并觉得诗中有自我反讽之意。这样的理解,当然也不为无理。但是,我从通篇的结构来看,觉得这两句很可能是针对诗中后一部分那“变奏者”自以为超然于“黑的”、“白的”、“被阉割了的”芸芸众生之上的自骄自满心态的一种评断。那突然的、仿佛从天而降的响亮的“哈哈”,是以一阵广阔的哗笑作为对“变奏者”的终级讽刺。
      由此看来,这首“怪诗”,可能就是一首讽刺诗。是对“独唱者”权威统领的讽刺,也是对“变奏者”自满心态的讽刺。诗中那“黑的”、“白的”只是它们互为区别的表象,而它们的共同之处,恰好就是它们都是“被阉割了的”。所谓“被阉割了的”是什么意思呢?通常,“被阉割了的”生物,指的是失去了生殖能力的生物;它的生命,只是一个残存的生命。也可以说,那是不具有“生命”实质的虚假生命;是徒具“生物”形态的虚假生物。通俗地说,“被阉割了的”就是没有“生命之根”的“被净身之物”。所以,这首诗的题目足与“净身之物”谐音的“静物”。“静物”的世界,是没有活动没有生气的世界。――这,也许就是诗人碧果在某些独唱、领唱、合唱、和声、变奏的喧嚣中,内心深层意识所感受到的一种客观外界的真相。诗人从“黑的”、“白的”的分辩,与关于“被阉割了的”哄闹中,以超现实主义的心灵,感受到了一个“静物”的世界。
      那么,这首“怪诗”是不是故弄玄虚的“玩诗”呢?不,它非但不是玩诗,而且是非常严肃的诗。它所表现的客观感受,实际上是和诗人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人都可能感受到的。只不过,因为他是诗人,他感受的角度不同,他感受到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感受到了“静物”的真相。于是,他以一阵“哈哈”,照亮了“静物”的世界。同时,也在这首“怪诗”中,以无声之声向“静物”的世界提出了一个最严肃问题:
      你们的“生命之根”在哪里呢?……

    相关热词搜索:闲话怪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