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躲债(短篇小说)

    躲债(短篇小说)

    时间:2020-03-19 05:23: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王清源很沮丧,痴痴地伫立在冷冽的寒风中,呆若木鸡。他的心仿佛冰冻了,拢着手在村里转了一圈,还是抵挡不住冷冽寒风的刺激,转过身,迎着风,颤巍巍地回到了破败的家里。

    北风仍在嗖嗖地刮,拖着长长的哀鸣,时断时续。北风象个无孔不入的魔鬼,透过门缝窗隙,直接窜入屋内。昏暗的屋子里,墙壁像开了裂的干柿子。檐梁上的土粒,筛糠似的直往下坠,落在家什上,发出当当的声响。灶堂里的余火奄奄一息,连热一杯“灌灌茶”(当地民间一种特有的饮品)的热气都没有,已完全散发不出热量来。王清源蜷缩在灶台前,两手托着腮,一脸青灰苦丧,心里愁破了天:三个孩子大学毕业都找不到个稳定工作,一个还患有忧郁型精神分裂症,银行又在接二连三打来电话或直接上门催还借款,早已不留情面地把自已列入了失去信誉的黑名单,这窘迫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昨天,银行又一次派员来讨他拖欠的那十三万块钱贷款。月内,银行己经来过三次。这次来的两个催款员,要远前两次来的凶狠,耸拉着一张长长的脸,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进门便是劈头盖脑地吼:“借钱还钱,天经地义,你为人师表应该懂吧?银行贷款必须按时归还,你的还款日期已经超过一年八个月了,做人要讲信誉,讲规矩。我们是第三次上门了,你不要以为我们没办法,要是再拖着不还,咱们法庭见!”

    两个催款员是银行的两名科长,高个点的是信贷科科长,矮个点的是督查科科长,都是行里的业务能手。行里同时派出两个科长上门催款,也是觉得这笔贷款虽然数目不大,但拖欠的时间较长,要是再这样下去,可能会变成呆账烂账,银行的那些呆账烂账,都是这么累积下来的。如今银行放贷容易收贷难,稍不留意就血本无归,他们只有加大收贷的力度了。

    王清源瞪大眼睛站在屋子中间,掂量着催款员的话,眉心蹙成起一个乱线团,脑门上沁出的汗珠,像抹了一层油光发亮的猪油。他知道,催款员的眼神会像磨得闪亮的镗猪刀,扎得他钻心地痛,他知道自己活该。

    想到还贷超出的时限,王清源自觉理亏,欠着银行的贷款累催不还,羞愧难立。做人不能丢诚信,人无信不立,王清源是个诚实人。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他只好点头哈腰一味地向催款员陪着笑脸作解释,说:“等咱有了钱,一定连本带息还清,恳请催款员再放宽一些时间。”

    催款员一听解释就来火。“等有了钱?等有了钱是个什么意思?今年,明年,还是后年?五年,八年,还是十年?什么时侯才有钱?这是个遥遥无期的未知数!我们限你下月内把钱凑齐,下月底我们来取现。你要是再拖着不还,我们将通过法院,卖你的房子抓你的人!”催款员觉得王清源是在敷衍和搪塞,更加生气,拉长着脸,目光像道凌厉的剑光。话毕,两人霍然转身走出。

    喧嚣的屋子顿时变得死一样寂静。王清源没敢再说话,他的笑像决口的堤坝潮水般地落了下去,露出一片荒滩。他似乎听到自己的心跳。他回到灶堂边,坐在那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着闷烟,脸上泥菩萨似的没有一丝动静。

    王清源如坐针毡。他哪敢敷衍和搪塞,他说的都是实情实话,纵使给他十个胆,他也不敢放肆,他绝不会有钱不还。他确实是跑了借了,有可能借出钱的地方都跑过了,但是一个个的钉子,把他的脑门子都撞青了。催款员当然不知道他度日如年的辛酸,为了三个崽的读书,他倾家荡产四处举债,前后花去了二十多万元。不仅花去了多年的积蓄,变卖了所有值钱的物品,还将房子做了抵押,至今仍欠着十五万元的债!二十万对一个经济富裕的城镇家庭,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像他这种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要说这个重大的决定,王清源当时并不是没有认真思考过,他想,花去这些钱,虽然数目大了点儿,是麻着胆冒着风险下的赌注,但这是改变孩子命运的举措,也是改变子孙后代命运的智力投资,等那时他们学成后出来,每个人都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每个的月收入少说有个三千四千的,两三年就会偿还清楚的,哪知道人算不如天算!

    想着银行的催款和催款员放出的绝话,王清源心生一片凄惶。王清源找了村里几户有钱的人家,可就是没人愿意伸手来支持和帮助他,他们都说把钱借出去了,或者说把钱都压在工程项目上了。如今的人未免太市侩太趋炎附世了,自己也是人穷志短。照说,这些人过去都是他的学生,没有师生这层关系他是绝对不会向他们开这个口的。可是他们却已经把师生这层关系给淡忘了,不给他这个面子。当然这也可以理解,那时他们都是他的小学学生,还都是些十来岁的细崽。这么多年没有来往,谁还记得起这层关系?或许你老师能记得起来,他们就不一定能记得起了。再说,读书又不是免费,学生出钱,学校收钱,萍水相逢,不存在谁欠谁的情义。正是因为没了这份情义,也就没有借款的责任和义务了。还有,一个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教过的老师又有多少呢,谁还记得那么清楚?他知道,这些人并不是寅吃卯粮把钱都借出去了,也不是把钱全都压在工程项目上了,而是担心把钱借给他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怕他偿还不起,都信不过他,都不愿意把钱借给他而已。他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你王清源一贫如洗,穷得连家里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都变卖了,甚至连房子也做了抵押,能还得起这个债吗?

    想着催款员放出的“卖房子抓人”那句绝话,王清源心情颤粟,如芒刺在背。王清源狠下心来,决定离乡背井外出暂避风头。

    暂避风头这只是王清源临时动意的一个决定,王清源一时并无清楚明确的主见。去什么地方躲呢?去表舅家?一日两日尚可,时间一长,人家嫌弃不说,要是银行法院追上门来,岂不还要受到牵连?不行。去三个孩子那里?女儿王芳在甘肃兰州,距离万水千山,路途遥远。小儿子王卓在湖北武汉,他大学毕业才刚刚两个月,工作的事还完全没有影子。王卓上周才打回来电话,埋怨说如今大城市里工作非常难找,大学毕业生多得不得了,有些要用人的单位竟然只肯出农民工的工资,早知道如此,还读大学干什么呀?王卓自己都还顾不了,王清源觉得不能再给他添麻烦了。思来想去,王清源最后决定,他只有从镇上坐汽车去省城大儿子王威那里了,这样既可躲债,也可以对本就有病的王威有个探视了解。况且,王威的病,还是他一直惦念着放不下来的一块心病。

    相关热词搜索:躲债短篇小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